比如總嫌棄自己長得不好看、身材不夠好,覺得自己家庭條件太差,性格太內向、太敏感、太老實等等。但你相信嗎,即便命運發給你一副爛牌,你也有辦法能打出王炸。在海洋中生活的魚類,憑借著魚鰾才能在大海中自由沉浮。然而在很久之前,鯊魚卻是海洋中唯一沒有魚鰾的魚,這幾乎是一個致命的缺陷。為了生存下去,鯊魚只有不停地游動才能使自己不沉到水底。但正是因為不停地游動,鯊魚慢慢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魄,不僅超越了自己的劣勢,而且成為了海洋的霸主,令海洋生物聞風喪膽。心理學上把這種克服弱點、衍生新能力、超越自我的現象,叫做“鯊魚效應”。它告訴我們:只要通過努力,先天的劣勢,也能轉化成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問題來了,既然鯊魚效應如此強大,如何讓它為我們所用呢? 今天壹心理想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為大家提供3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借鑒和啟示。 《山月記》里有一段話:“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于是我漸漸地脫離凡塵,疏遠世人,結果便是一任憤懣與羞恨日益助長內心那怯弱的自尊心?!?/em>
很多時候,捆住我們的并不是缺點,而是對缺點俯首稱臣的習慣。每個人都有缺點,但它只是人人身上的一個特點,并不決定我們的命運。事實上,那些成就了一番偉大事業的人,往往都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點。比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小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的眼睛沒神,是死魚眼睛,不適合唱戲。他開始養鴿子,每天清晨,他都會注視著鴿子飛向遠方,眼睛隨著鴿子的移動而轉動。經過長時間的刻苦訓練,梅蘭芳的眼神變得靈動有神,為他的舞臺表演增添了巨大的魅力,最終成為一代京劇大師。當我們果敢地直面自身的缺點之際,便踏上了自我成長的神圣征程。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掉入自我設限的陷阱。自我設限讓我們在還未真正嘗試之前,就已經為自己的失敗找好了借口。美國知名心理學家阿布拉罕?馬斯洛曾說:“在我們的下意識中,我們常常低估自己?!?/em>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自我認知的偏差而低估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自我設限的心理,導致不敢去嘗試和挑戰。然而,只有勇敢地突破這些自我設限的枷鎖,我們才能真正釋放自己的潛力。下次,當一件事還沒開始你就下意識否定自己時,不妨嘗試用積極的語言代替自我設限的語言。將“我不行”,改為“我可能需要多一些時間和努力,但我有潛力做到”。記住,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你的能力遠遠超乎你的想象。知乎上曾有人提問:“是什么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其中一個高贊的回答是:“思維方式的不同?!?/em>人的思維最怕僵化,一旦僵化形成定式就會產生誤區,很容易就走進思維的“死胡同”。而逆向思維的一個小小轉變,卻很可能讓你絕處逢生,由劣勢轉為優勢。美國總統羅斯福在 39 歲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癥(脊髓灰質炎),導致下肢癱瘓。然而,羅斯福并未向命運低頭,他以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在困境中,羅斯福通過各種方式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能力。他坐著輪椅參與競選總統并成功當選,激勵了無數美國人。曾經的身體劣勢,最終轉化為了堅韌不拔的精神象征,成為他政治生涯中的獨特優勢。這證明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劣勢,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客觀條件和機遇。把自身的劣勢轉換到另外的場合變成優勢,并成功發揮出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激發自己的潛能,不妨試試學點心理學。掌握心理學知識,不僅能讓你學會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激勵你不斷成長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