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醫美行業高歌猛進的十年里,愛美客無疑是一個閃亮的“神話”。 自2016年營收僅1.41億元,到2024年突破30億元,其業績一路“狂飆”,歸母凈利潤九年暴漲36倍,被資本市場冠以“醫美茅”之稱——不僅是行業龍頭,更成了高利潤率、高增長的代名詞。 然而,十年后,神話正在出現“裂痕”。 “急剎車” 日前,愛美客發布了最新的半年業績報告:2025年上半年,愛美客實現營業收入12.99億元,同比下降21.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9億元,同比下降29.57%。 ?愛美客2025年上半年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截圖自半年報 從財務表現來看,愛美客第二季度業績下滑尤為明顯:營收6.4億元,同比下降25.1%;歸母凈利潤3.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1.7%。 數據顯示,這是近十年來愛美客業績首次下滑。 而縱觀愛美客近十年來的發展歷程,除今年外,其業績一直在“狂飆”。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4年,愛美客營收從1.41億元上漲至30.26億元,9年內有3年漲幅超過50%,2021年漲幅甚至超過104%;歸母凈利潤則從5338萬元上漲至19.58億元,9年內翻了36倍。2024年,這兩項指標增速放緩,都降至個位數,直至今年,愛美客營收和凈利“大轉彎”,雙雙下滑,到達一個關鍵拐點。 分產品來看,溶液類和凝膠類注射劑是公司的兩大核心產品,也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兩類產品合計貢獻超過九成營收。 不過,今年上半年,愛美客旗下這兩大核心產品都處于下滑狀態:溶液類注射產品營收7.44億元,同比下滑23.79%;凝膠類注射產品營收4.93億元,同比下滑23.9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4.9%降至93.4%,歸母凈利率下滑至60.8%。 ?截圖自愛美客2025年半年報 核心產品的業績下滑,直接導致今年上半年愛美客整體業績的頹勢。 另一邊,費用攀升更進一步侵蝕利潤。2025年上半年,公司期間費用率升至28.9%,其中財務費用因境外投資匯兌損失同比激增121.63%,銷售和管理費用率也分別上升2.6和1.3個百分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減少43.06%至6.55億元。 與此同時,醫美行業環境也在發生劇變。一方面,醫美獲批產品日漸增多,競爭從“藍海”轉向“紅海”;另一方面,消費者愈發理性,在高客單價項目上更加謹慎,注重安全性、長期效果與性價比。此外,監管趨嚴雖長遠利好行業出清,但短期內也增加了合規與運營成本。 愛美客業績“急剎車”的背后,是中國醫美行業整體從野蠻生長邁入結構性調整的關鍵階段。狂飆十年后,愛美客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多管齊下,疏解困局 為了紓解困局,尋求新增長點,愛美客加快步伐,多管齊下。 其突圍策略可以清晰地分為兩條主線:一是通過收購整合切入新材料與海外市場;二是持續加碼研發、擴充產品管線。 2025年3月,愛美客以1.9億美元收購韓國REGEN公司85%股權,被視為其國際化布局的關鍵一棋。REGEN作為全球較早掌握聚乳酸填充劑技術的企業,旗下AestheFill和PowerFill產品已獲多國注冊,尤其在“再生型醫美”賽道具備領先優勢。 收購完成后僅數月,REGEN已為愛美客貢獻近兩千萬元營收。公司也計劃支持REGEN擴建韓國原州工廠,突破產能瓶頸。 但這步棋也伴隨著爭議。REGEN旗下核心產品AestheFill的原中國獨家代理商達透醫療(江蘇吳中子公司)聲稱代理權仍有效至2032年,并因愛美客單方面解約提出仲裁申請,索賠高達16億元。盡管愛美客指責對方“違約轉讓代理權”,但糾紛懸而未決,已為這款明星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埋下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雖然業績承壓,愛美客仍在堅持高研發投入。財報顯示,愛美客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4.47%,占營收比重升至12%,目前公司擁有180余項專利,產品管線覆蓋肉毒素、再生材料、代謝類藥物等方向。5月新上市的“嗗科拉”定位頦部填充,試圖從“骨相美”細分市場尋找增量。 不過,新產品從研發、獲批到放量仍需時間,難以迅速彌補傳統核心產品銷售下滑留下的缺口。在消費分級與理性決策的趨勢下,愛美客也面臨新的挑戰:能否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推出更符合多元價格帶需求的產品組合。 政策層面亦傳來利好。最新發布的《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將醫療美容列為“新型健康服務業態”,鼓勵行業高質量發展。有機構預測,至2028年中國醫美市場仍將保持約10%的年復合增長率。 只是,賽道依舊,玩法已變。行業從“價格戰”走向“品質戰”,從營銷驅動轉向產品與品牌驅動。愛美客的暫時挫折雖是行業轉型期的縮影,但也提示:即便是“醫美茅”,也需在戰略、產品與合規之間找到新平衡。 未來,愛美客能否重回高增長軌跡,取決于能否在震蕩中完成價值重構——這不僅關乎一款產品、一場仲裁的勝負,更關乎一家明星企業如何穿越周期、第二次成長。 |
|
來自: 新用戶9576lp0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