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家好,我是花熹。 曾聽一位長輩講過他的故事。 年輕時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為了晉升,經(jīng)常熬夜加班,陪客戶應酬到深夜,連妻子生病住院都沒能好好陪伴。 可最后晉升名額不是他,他陷入崩潰,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成了笑話。 他變了,整日郁郁寡歡,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直到有一天,小女兒送他一幅畫,大手牽小手,旁邊歪歪扭扭寫著“爸爸最棒”。 那一刻他突然醒悟,自己為了內心的執(zhí)念,弄丟了這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于是他不再執(zhí)著于職位高低,而是把更多時間留給家人。 周末帶妻子散步,陪女兒放風箏,少了急功近利之心,多了從容淡定之意,加之他的業(yè)務能力本來就不差,不久之后果然被破格提拔。 這便是欲念的奇妙之處:越是緊抓不放,越容易被它反噬;當你學會松開手,反而能收獲意想不到的平靜與順遂。 2. 弘一法師:“世間的煩惱都是由念而生,放下欲念是一種內心境界。若放不下,便飽受煩惱折磨;放得下,內心才能坦然安靜。” 弘一法師的話,如一把利刃剖開世間煩惱的根源:“世間的煩惱都是由念而生”。 我們總在生活里輾轉焦慮,為未得到的功名利祿耿耿于懷,為已失去的人和事反復糾結,卻不知這一切煩惱的起點,不過是心中那團剪不斷的“欲念”。 有人說煩惱是外界強加的枷鎖,可實際上,能困住我們的,從來都是自己不肯放下的執(zhí)念。 年輕的時候希望花團錦簇的愛情,中年希望富有無敵,到老了還希望比誰的腿腳都利索。 欲念又何時是個盡頭?于是很多人就在這其中焦慮而不自知,失去了生活本來的快樂。 3. 有人為了買更貴的房子,背負著沉重的房貸,每天精打細算,不敢吃不敢穿,把日子過成了對未來的“預支”; 有人總盯著別人的生活,看到同事買了新車,就覺得自己的車不夠好。 看到朋友曬出旅行照,就為自己的“平庸”焦慮不已。 這些欲念就像不斷膨脹的氣球,看似裝滿了“追求”,實則灌滿了煩惱,終有一天會因承受不住壓力而破裂。 我們需要安穩(wěn)的生活,卻不必執(zhí)著于“人人羨慕的豪宅”; 我們需要認可與價值,卻不必困于“他人眼中的成功”。 盡量不被無盡的欲望裹挾,只專注于內心真正渴望的事物。
4. 放下之后,便是一片新天地。 不再為錯過的機會耿耿于懷,因為知道未來仍有新的可能; 不再為他人的評價患得患失,因為清楚自己的價值無需他人定義。 內心就像被打掃干凈的房間,沒有了雜亂的堆積,只剩下通透與平靜。 這種平靜,不是空洞的虛無,而是充滿力量的從容——能在順境中不驕不躁,在逆境中不慌不忙,始終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心若安然,步步生香。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真正的幸福,從來都不在遙不可及的遠方,而在每一個放下執(zhí)念、坦然自在的當下。 公眾號改了推薦,請星標“花熹”公眾號,不錯過推送。點擊六邊形再看,系統(tǒng)默認推薦給更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