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閉癥,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它像一道無形的墻,把孩子困在封閉的小世界里,也讓無數家庭背負著沉重的苦難 —— 西醫至今未能找到明確病因,更沒有能根治的治療方案,很多家長奔波多年,換來的往往是 “再等等”“沒辦法” 的無奈答復。 但 “西醫無解”,不代表孩子就只能停在原地,更不代表沒有希望。最近我們就見證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案例:一個快要 3 歲孩子,不僅被診斷為 “重度自閉癥”,還伴有雙側腦角蛋白損傷、全面發育遲緩,從小體弱多病,每月都要跟呼吸道疾病“作戰”。可經過 2 個月的中醫全面系統調理,孩子在語言、社交、身體體質等各個方面,都實現了突破性進步。 今天,我們想把這個案例詳盡地講給你聽,想讓更多自閉癥家庭知道:找準根因、用對方法,孩子的 “封閉世界”,其實能被中醫慢慢打卡。 ![]() ![]() 在開始調理前,這個孩子的狀態是很多自閉癥孩子的縮影 —— 不僅有自閉癥狀,還被全身的健康問題纏得緊緊的,像被一張網困住,動彈不得。
這個孩子早已被醫院評估為 “重度自閉癥”,一歲九個月時做的核磁共振還顯示 “雙側腦角蛋白損傷”。哪怕去年(2024年)做過家庭干預 + 醫院康復訓練,孩子的進步也不多: 不說話,也不叫人:7 個多月餓時叫過 “nai nai”,一歲左右無意識蹦過 “a ba/a ma”,之后近 2 年,再也沒開口;今年初偶爾叫過 1-2 次 “ba ba”,沒幾天又沒了聲音,調理前完全不會主動叫人; 不互動,也不看人:不主動跟小朋友玩,硬拉著他去,他會使勁掙脫;跟陌生人基本零交流,只跟姑姑有短暫的配合互動,還撐不過幾分鐘;眼神更是 “抓不住”—— 一歲多完全沒眼神,訓練后稍好,但專注度還是差,看人的時間超不過 1 秒,只能確定 “他耳朵能聽”,對聲音有反應; 興趣偏,專注力差:不看動畫片,對連續的故事情節沒概念,就喜歡盯著霓虹燈看;畫畫只玩 1-2 下就扔筆,只會涂鴉;還總發呆,對身邊的人和事都 “漠不關心”。 ![]() 2. 全面的 “發育遲緩” 除了自閉癥,孩子還全面發育遲緩 ,語言、運動、精細動作全跟不上: 大運動落后:不會跳,雙腳離地的動作從來沒有過;上下樓梯必須牽手,自己走就會晃;跑步跑不了 1 分鐘就累,跑的時候手臂和身子擺得特別大,動作協調性差;手腳骨關節軟得像沒力氣,扶著他的胳膊都能感覺到 “撐不住勁”; 精細動作弱:疊積木、拼樂高時,手指沒力氣,搭兩塊就倒; 其他問題:近一年多不會用嘴吸,喝水只能用杯子;還有重度扁平足、足外翻,走路姿勢都跟別的孩子不一樣。 3. 糟糕的 “體質”: 比自閉癥更讓媽媽揪心的,是孩子的身體 —— 從出生就肺炎,之后幾乎每個月都生病,全是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肺炎輪番來,每次都要靠抗生素、霧化,嚴重時還得用激素,甚至洗過肺、做過灌腸。2 歲到 2 歲 2 個月,更是住了兩次院,天天吃藥輸液,最后面黃肌瘦,乳牙都因為激素和抗生素變灰發黑了。 到調理前,孩子還有鼻炎、張嘴呼吸、鼻甲腫大,平躺時右胸比左胸低,檢查說 “右肺上葉發育狹窄”;今年 4 月開始,還總吐舌頭,看著就讓人心疼。 ![]() 給孩子評估時,牛媽發現這孩子的問題,核心在于脾虛濕重。痰濕太多,堵到腦子里了,所以他腦袋是懵的,反應慢、不說話、不互動;脾虛又讓他身體沒力氣,容易生病,發育也跟不上。 找到根因,調理方案就清晰了 —— 靠小兒推拿、董針、足反、艾灸、全身經絡推拿這 5 大中醫外治技術,一點點幫孩子 “健脾祛濕、散痰通竅”。 ![]() 從 6 月 27 日到 8 月 18 日,不到 2 個月的一對一打卡調理,孩子的變化,是一天一個樣,媽媽每天都在群里分享 “好消息”,連我們都跟著激動。 1. 語言:從 “2 年不開口” 到 “有意識叫爸媽” 7 月 18 日早上,媽媽在群里發消息:“老師!孩子餓了,拉著我的手走到廚房門口,輕聲叫了'baba、mama’!是有意識的!”—— 這是孩子近 2 年來,第一次主動、有意識地叫人,媽媽說她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7 月 25 日,孩子想吃早餐包子,爸爸說 “叫媽媽就給你”,他居然轉頭對著媽媽,清晰地叫了 “en ma”; 之后更驚喜:看兒歌時會跟家人 “a” 聲互動,教他繪本里 “蛇怎么叫”,他會模仿 “嘶嘶” 聲;教 “水母怎么游泳”,他會像媽媽教的那樣,把手指合攏再打開。 2. 社交:從 “躲人” 到 “主動問、敢打招呼” 以前見人就躲,現在能跟姑姑好好互動;出門遇到鄰居,教他 “揮手打招呼”,他敢抬起手揮一揮; 更讓媽媽意外的是,他開始 “關注世界” 了 —— 看到霓虹燈、涼菜店,會用整個手指著,發 “a” 聲問媽媽 “這是什么”;教過 2 次 “安全出口燈”,下次路過,他能準確指出來,還會抬頭看媽媽,等著回應。 3. 身體:從 “每月生病” 到 “精力明顯提升” 調理期間,孩子沒再因為呼吸道感染去輸液,鼻炎、張嘴呼吸都輕了;吐舌頭的毛病,推了 “心脾積熱穴方” 后,也好多了; 胃口也變好了 —— 打卡 1 個月時上午加餐停了,近 10 天又恢復了下午加餐,晚餐少吃點也不餓;身高體重長了,之前的衣服褲子都變小了;精力更是好得很,中飯后爬樓梯,拉都拉不回家,聲音也比以前洪亮。 4. 專注力:從 “發呆 1 分鐘” 到 “畫畫 20 分鐘” 以前畫畫玩 1 下就扔,現在能坐下來玩 20 分鐘,還會拿著畫紙跟媽媽分享,嘴里 “啊啊” 地說; 發呆的次數少了,會自己找玩具玩;玩手機時不瞎點了,能自己找到喜歡的兒歌、三字經,聽到經絡視頻里的特定字,還會興奮地拍手。 5. 適應力:從 “粘奶奶” 到 “媽媽單獨帶睡” 之前奶奶進出房間,孩子都會哭鬧;現在媽媽單獨帶睡,他看著奶奶走,也不鬧了。 媽媽說:“以前覺得'重度自閉’就是一輩子的事,孩子身體又弱,我都快放棄了。現在他會叫我、會跟我互動,連生病都少了,我想再續兩個月卡,說不定還能更好!”—— 這句話里的希望,比任何數據都有力量。 ![]() ![]() ![]() ![]() ![]() ![]() ![]() ![]() ![]() ![]() ![]() 很多家長問:“西醫都沒辦法,中醫怎么就能行?” 其實不是中醫 “神奇”,而是中醫看自閉癥的角度不一樣 —— 我們不把它當成 “單一的神經問題”,而是 “體質 + 經絡 + 心神” 的整體失衡。
像這個孩子,核心是 “脾虛濕重、痰濕蒙竅”—— 脾虛讓他身體沒力氣,跑不動、跳不起來,還總生病;痰濕堵在腦子里,像蒙了一層霧,他反應慢、不說話、不互動,不是 “不想”,是 “做不到”。中醫外治就是幫他 “補力氣、散迷霧”,身體好了,腦子通了,癥狀自然會改善。 2. 多角度、高強度、長時間持續發力 濕氣是特別難除的,就像把油和到面里,想分開很難 —— 歷代中醫都知道,祛濕不能靠短期見效,得從多個角度發力,持續長時間的調理,強度也要夠。 我們用兒推、艾灸、董氏特效穴、足反射按摩、經絡推拿這些技術,形成 “組合拳”:健脾能 “運” 濕,溫陽能 “化” 濕,通經絡能 “排” 濕,尤其是足反射按摩和董氏特效穴,都能夠對腦部有很好的刺激。多管齊下,才能一點點把痰濕清出去。 而且外治技術不用藥,沒有脾胃肝腎的負擔,適合自閉癥孩子長期調理。 “全息新兒推” 讓媽媽成為孩子的健康守護神(“全息新兒推”媽媽班介紹) 這一高效提升免疫力的方法,被中西醫一致推崇,讓孩子遠離咳嗽、發燒、肺炎 3、個性化 個性化調理也很重要。沒有兩個自閉癥孩子的問題是完全一樣的 ——像 《3歲孩子語言突然退步,媽媽用1個月把孩子從自閉邊緣拉了回來》這個案例里的孩子, 主要是腎精不足,要填精補髓;像這個孩子,主要是脾虛痰濕重,要健脾祛濕。一對一打卡的好處,就是 “量身定制”。 還可以每天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方案,吐舌就加推清熱穴方,關節軟就加灸肩髖。 調理中遇到具體問題,也能得到顧問老師、牛媽的指導,比如一開始孩子不配合調理,只能一邊看手機視頻一邊艾灸,等情況好轉一些后,顧問老師就建議 “艾灸時改聽聲音防近視”,顧問老師還告訴媽媽要“多跟孩子彌補代養缺失”。 顧問老師還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告訴家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什么,做到什么,包括如何吃飯、睡覺、活動等,都會給出建議,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孩子 “扶正氣、祛邪氣”。 ![]() 最后我們再說說,這個孩子的 “脾虛痰濕”是如何形成的。這個體質是 “先天 + 后天” 埋下的禍根 —— 很多家長其實都在踩這些坑,只是沒意識到。 1. 先天:孕期調護失當,埋下 “痰濕” 種子 媽媽孕晚期羊水不足,想靠喝椰子水補羊水 —— 可中醫里,椰子水滋膩,喝多了容易生痰濕,這些痰濕會傳給胎兒,讓孩子出生就帶著 “痰濕體質”,腦袋容易 “懵”,注意力不集中。 2. 后天:過度醫療 + 喂養不當,把脾胃 “傷” 了 孩子出生就肺炎,之后每月生病,每次都用抗生素、激素 —— 這些寒涼藥會傷脾陽,脾虛了,濕氣更重,痰濕堵經絡、蒙腦竅,既讓身體更弱,又加重自閉癥;喂養上也有問題:產鉗助產沒吃初乳,4 個月后全奶粉喂養(奶粉偏滋膩,不如母乳養脾),1 歲前每 2 小時喂一次,過度喂養傷脾胃;1 歲后又吃太多生冷水果、零食,直到今年 1 月才調整飲食。 3. 代養:語言關鍵期 “缺互動”,拖慢發育 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代養人跟他溝通少 —— 中醫說 “心主神明”,缺乏互動會讓 “心神不寧”,語言和社交能力自然跟不上。 孕期生活調護失當以至給孩子先天埋下病邪,后天又喂養適當、過度醫療,其實這三點是現在很多家長在孕育、養育孩子時普遍都會踩的坑,踩得越多、越深,孩子的身體情況越不好。這也是我們一直倡導“中醫生活化”的原因,就是希望從父母備孕、受孕、懷孕、出生后的養育,各個時期、方方面面,都能把中醫之道落實在其中,才能從源頭上杜絕孩子各種疾病的發生,尤其是像自閉癥這樣的大病。 ![]() 中醫里沒有 “自閉癥” 這個病名,但中醫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找到根因,一點點調。就像這個孩子,只用了 2 個月,這就是希望。所以我們真的要突破對自閉癥的固有認知,不要故步自封。 孩子還在長身體,對氣血的消耗會越來越多。自閉癥孩子本身就是 “能量少、病邪多”,如果不及時調,問題只會越來越重 —— 調理自閉癥,其實是在跟時間賽跑。 我們還會持續跟蹤這個孩子的情況,也希望更多家長能試著走中醫外治的路。 你的選擇,可能就是孩子的 “轉折點”;你的堅持,就是孩子的希望。我們在這兒等你,一起陪孩子慢慢變好。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自閉癥、自閉癥傾向,以及生長發育方面的困惑 —— 比如說話晚、表達不清楚,大運動跟不上同齡人,社交怯生,或者記憶力、反應力不如預期等等,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找到專業的顧問老師,把孩子的具體情況告訴他們。就像當初我得到幫助一樣,讓老師為你分析原因、給出針對性的調理方向,陪孩子一起慢慢變好。 近期導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