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共黨員,東北抗日聯軍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 楊靖宇將軍 1940年2月23日,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由于漢奸出賣,在和日偽軍連續55次交火后,于吉林省濛江縣(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今改名為靖宇縣)三道崴子壯烈殉國。 近年來,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證明楊靖宇將軍是在孤身和日偽軍對射20分鐘后,被叛徒張奚若用機槍擊中后犧牲的。 ![]() 抗日聯軍密營 根據日偽檔案,研究者基本還原了當時的經過: 1940年2月15日,日偽軍包圍了楊靖宇將軍。當時日軍勸降,楊靖宇高聲要日軍派人來談,日軍討伐隊中的警官伊藤應聲起身,表示愿意來談判,此時楊靖宇將軍立即開槍,憑借其高超的槍法,在300米外命中伊藤。可惜距離太遠,子彈威力有限,胸部中彈的伊藤僅僅受傷而沒有斃命。隨后,另一名叛徒,“崔賢警察大隊”大隊長崔胄峰也被楊靖宇將軍擊傷。楊靖宇將軍趁機擺脫追兵,突圍而去。 2月23日,日偽軍得到密報,再次包圍了楊靖宇將軍。偽《協和雜志》1940年第933期刊載了“楊靖宇討伐座談會”的報道,當時在戰斗現場的日本警官益子理雄說: “敵我距離是50米。'你是怎樣抵抗也沒有用了,投降吧!’我們再次向他勸降,但代替回答的是手槍的子彈。'打!干掉他!’更進擊到30米,他已經進退維谷了。這時我們分成兩伙,從兩方面開始了猛烈的射擊。大約交戰了10分鐘,不知哪一方面射擊的子彈命中了敵人。'叭嗒’一下倒下了。這是我親眼看到的。” 這段描述中,沒有記述雙方的對話,只是后來日軍發現楊靖宇將軍在對射中,利用短暫的緩沖時間,把隨身攜帶的機密文件燒掉了。 日偽內部檔案《東邊道治安肅正工作》中,有更詳細的記載,當時在交火中日軍指揮官西谷喜代人曾經試圖勸降楊靖宇將軍: ……右翼隊隱蔽地接近了他(注:楊靖宇將軍)前方30米的地點。西谷隊長下令暫停射擊,雙方交換了下面的話語。 “君是楊司令嗎?”(注:日軍當時不知楊靖宇將軍的大名,所以文獻和新聞中常稱其為楊司令或楊司令匪) “是的,我就是楊司令。” “我們是通化的警察隊。在我們的部隊里面,曾經是君之同志的程(斌)、崔(胄峰),都擔任著警察隊的指揮。安參謀(注:叛變的原抗聯第一路軍參謀長安光勛)也在總部工作。若是君能歸順,岸谷廳長必會熱切相迎。現在這個地方,要逃脫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著去死呢?考慮一下歸順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我的)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帝國主義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 說著,(楊靖宇將軍)開始用兩支手槍朝我們射擊,這邊也隨即開始迎戰。……西谷隊長道:“好吧,沒有辦法了。這是你死我活,射擊!”在他的命令下,各隊開始了猛攻。……我方致命的一彈擊穿了他的胸部。他雙手向上高舉,隨即倒在地上,再也不動了…… 以上記錄的時間就在楊靖宇將軍犧牲后不久,可信度較高。我們甚至可以推測,楊靖宇將軍正是利用這短暫的對話時間,完成了機密文件的銷毀。 當時,年僅35歲的楊靖宇將軍已經斷糧五日,身患重感冒且雙腳嚴重凍傷。楊將軍戰死后,日軍將其遺體解剖,發現“胃里面竟然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顯是剛剛吃進去的,一團一團還沒變樣。” ![]() 楊靖宇將軍雕像 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謹以此文紀念為民族獨立、為抗戰勝利而英勇獻身的楊靖宇將軍! 【參考書目】 薩蘇《最漫長的抵抗:從日方史料解讀東北抗戰十四年》 感謝關注、點贊、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