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學季,刷短視頻平臺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不少大學在大規(guī)模直播軍訓。操場上,學生穿著迷彩服,口號響亮,隊列整齊。鏡頭掃過,青春洋溢、朝氣蓬勃,一片熱血沸騰的景象。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是軍訓,而不是課堂?為什么大學喜歡把軍訓拍給大家看,卻很少有人敢把課堂搬到直播間? 答案其實很殘酷:因為軍訓是“唯一能看”的,而課堂一旦被直播,就會暴露太多問題。 軍訓:最整齊劃一的“幻象”軍訓是大學生活的第一課,但它的本質(zhì)并不是教學,而是紀律訓練。 在軍訓場上:
對于學校來說,這簡直是最省事的“形象工程”。不管你課堂管理得好不好,科研實力強不強,至少在軍訓期間,可以堂而皇之地展示“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因此,軍訓被直播,成了很多學校最“安全”的選擇。 為什么不直播課堂?試想,如果一所大學真的把課堂完整直播出來,你會看到什么?
這就是很多民辦大學、二本甚至部分普通本科課堂的真實場景。相比之下,軍訓那種整齊劃一的視覺效果,簡直是“顏面工程”。 所以,這些學校敢讓你看操場,卻絕對不敢讓你看教室。因為一旦直播課堂,學校所謂的“教學質(zhì)量”和“育人水平”,恐怕立刻會被戳穿。 軍訓直播,其實是給家長看的別忘了,軍訓直播的另一個受眾,其實是遠在家鄉(xiāng)的家長們。 對很多家長來說,看到孩子在軍訓場上喊口號、曬得黝黑,心里多少會覺得欣慰:
但家長們未必知道:軍訓只是短暫的表演,真正的課堂,可能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嚴肅。 這也是一些民辦大學的“公關(guān)策略”——通過軍訓直播,營造管理嚴格、氛圍良好的假象,掩蓋背后教育質(zhì)量不足的現(xiàn)實。 教學困境的遮羞布很多民辦大學在宣傳里動輒強調(diào)“校園文化”“青春活力”,但在教學層面,卻存在結(jié)構(gòu)性問題:
于是,軍訓就成了一塊遮羞布。它不是教育的核心,卻承擔了展示“精神面貌”的任務。 大學的“形式主義”危機軍訓直播的流行,其實反映出大學教育中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形式主義大于內(nèi)容。
這種錯位,最終傷害的還是學生。因為他們花了數(shù)萬元學費,卻可能收獲的是一個空洞的文憑,而不是扎實的知識和能力。 家長和社會的錯覺軍訓直播不僅是一種“宣傳手段”,更在潛移默化中制造了家長的錯覺。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進了大學,就理所當然地能學到真東西。可現(xiàn)實是,除了頂尖985/211,大多數(shù)普通本科,尤其是民辦大學,教學質(zhì)量與學生的自律程度參差不齊。 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家長從來無從得知。看到的,永遠只是“青春洋溢的軍訓畫面”。 這種錯覺,讓家長誤以為“學校很負責”,從而放松了對孩子學習狀態(tài)的關(guān)注。 真正該直播的,是課堂軍訓,本不該成為一所大學最拿得出手的“風景”。 如果一所大學只能用軍訓來證明自己“有精神面貌”,卻不敢直播課堂,那么它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宣傳手段的選擇,而是教育本質(zhì)的缺失。 教育的核心,不是“看上去很熱血”,而是“真正在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和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