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說: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用“七”為周期來衡量女子的生理變化。 數(shù)字七與女子相對, 七月初七就慢慢變成了與女性有關(guān)的節(jié)日了。 七夕節(jié)對古時候的女子來說, 是一年一次彌足珍貴的節(jié)日。 ![]() 傳統(tǒng)的中國七夕, 姑娘們會陳列瓜果,對月穿針, 以求心靈手巧,姻緣美滿。 如今牛郎織女的故事依然耳熟能詳, 后院里的閨閣之趣卻日漸式微。 今天國粹君就和大家聊聊,古人怎么過七夕的。 ![]() ![]() 瑤階月色晃疏欞, 銀燭秋光冷畫屏。 夏歷七月舊時稱為“蘭月”。 而七月初七即七夕, 這天晚上又叫作蘭夜。 ![]() “七月天漢清如練,蘭夜私語祭嬋娟。” ![]() ![]() 中庭生桂樹, 華燈何煌煌。 華燈初上,萬家燈火、夜空光輝而明亮。 日光剛下,引火人撐著梯子到高處 點燃燈內(nèi)燃料。 七夕當(dāng)日的夜晚,如同白晝, 秋風(fēng)至,人頭攢動, 各種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 七夕是一個很有煙火氣的節(jié)日。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又名香日。 恰此時,七夕鵲橋相會, 金風(fēng)玉露,柔情似水。 蘭夜有流螢飛舞, 有微微荷香,有弦月如鉤,有華燈如雨。 而女子衣香鬢影, 該是這七夕月夜圖中,最動人的景象。 而七夕夜的香,是月色池塘里的蓮花香, 是井沿上的那盆茉莉香, 還有墻角的那一叢叢的薄荷香, 是藤架上閉合的朝顏香。 行走其間,衣染芬芳。 女兒香,幽然于這蘭夜中。 ![]()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七夕向來是古代女子鐘愛的節(jié)日, 焚香拜月、穿針乞巧、蓮燈許愿, 提起便仿佛縈繞著詩情畫意。
會鄭重地描眉梳妝,不僅是為了虔誠乞巧, 還因為要見自己的心上人。 她們會采摘鳳仙花放在小缽上搗碎, 加入明礬攪拌, 色澤均勻后用來染指甲, 夜間放下一盞盞蓮燈,看著它們遠去, 此時少女的心事,誰又知道呢?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前后,陽光依舊炎熱, 古人有“七月七,曬棉衣”的習(xí)俗。 每到七月七的時候,女兒們曬衣服。 ![]() 除了曬衣,七夕還有曬書的習(xí)俗。 劉義慶《世說新語》里記載: 七月七人人都在曬書, 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 人家問他為什?他嬉笑著說:“我曬書”。 其實郝隆一是在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學(xué), 因為曬肚皮就是曬書。 二是也想以這份放浪形骸去諷刺一些文人, 只有書架上的有形之書,卻無腹中無形之書。 ![]() 乞與人間巧, 全憑此夜秋。
“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古代宮女在七夕時節(jié), 還會登上乞巧樓,攬月穿針。 在宮廷這是件大事,歌舞宴樂,連夜不斷。 而在民間,少女們拿出繡花針,捻著五色絲線, 鳳凰、鴛鴦、各色花事,皆是入手的主題。 她們相信,這時候好好針織一副美錦, 會給她們帶來好運。 玉露金風(fēng)報素秋, 穿針樓上獨含愁。 最早的斗巧起源于漢宮。 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闐樂之后, 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jié)起來,叫做“相憐愛”。 隨后,宮中的宮娥彩女們, 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xué)習(xí)穿七巧針乞巧。 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 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 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 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 這種游戲就叫做“斗巧”。 看來宮斗絕對不是說說的。 ![]() ![]() 蛛絲度繡針, 龍麝焚金鼎。 過去七夕,陳瓜果于庭中乞巧, 會捉喜子(蜘蛛)在瓜果盤上結(jié)網(wǎng)。 于是,沒事干的古人們, 便看織網(wǎng)的稀密、有無、圓正來驗巧。 ![]() ![]() 煙外柳絲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黃。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 她們大都是預(yù)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舉辦。 是夜,于月光下擺一張桌子, 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 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 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當(dāng)日齋戒一天,沐浴停當(dāng), 于案前焚香禮拜后,圍坐在桌前, 一面吃花生,瓜子, 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 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 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人間別離無數(shù), 向瓜果筵前,碧天凝竚。 七夕乞巧的應(yīng)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東京夢華錄》中稱之 為“笑厭兒”、“果食花樣”, 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 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 然后和入面粉、芝麻, 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 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 最后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 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guān)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 或?qū)⒐瞎癯善婊ó慀B, 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 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所以七夕也有個和中秋月餅一樣的糕點。 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誰看到過、遲到過? 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七夕當(dāng)晚,在拜織女前, 都會采集美麗的花草,祀奉上仙。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采摘香花佩戴身上。以花傳情,以花朋志。 茉莉正式當(dāng)季香呢, 采了幾支,陳放在香案, 當(dāng)月色臨照,夜色不禁溫柔了幾分。 七夕當(dāng)夜,鄰居街坊家人會相聚一起, 此時一勾彎月照進窗前, 星空浩瀚,銀河長貫, 螢火小扇,樹下涼風(fēng)。 已入節(jié)氣立秋,晚上清涼。 蟬聲蛙鳴不如酷暑呱噪,偶爾啼鳴, 這時節(jié)真是消暑的最好時節(jié)了。 ![]() ![]() 遠客清樽夕, 虛堂玉露秋。 檐下清風(fēng)拂來,樹影深深映軒窗。 是夜,于花下, 討些不求分寸的愿, 佛祖大概也是會諒解的吧。 ![]() ![]() 天空露下夜如何, 漫道雙星已渡河。 七夕時,晚燈約候,涼風(fēng)拂面 殿角懸鈴,長生燈升。 情愫暗生,私定海枯或是石爛。 日暮不絕,不思歸。 ![]() ![]() 清漏頻移,微云欲濕, 正是金風(fēng)玉露。 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 玉露即秋露。 “金”“玉”皆為珍貴,“風(fēng)”和“露”更是短暫。 一夕間的相會,需等一年的時光, 一期一會,誰又知道下次相遇在哪里呢? 這世上不變心的情人難得,永遠不老的少女心更可貴。我們重拾節(jié)日里的傳統(tǒng), 因為它在歲月更迭的永恒里, 如你一樣, 永遠年輕,永遠美麗! ![]() ![]() ![]() ![]() |
|
來自: 江上一滬翁 > 《文學(xu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