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面積只有6.64萬平方公里,比直轄市重慶還小,而且常住人口只有729萬(2024年),為何能成為一個省級行政區呢? ![]() 甘肅東南部有一個面積巨大的“尾巴”,就是平涼和慶陽,與甘肅主體只有狹長的接壤, 就是“拜”寧夏所賜。甘肅這個大尾巴就像一只大手,把寧夏捧在手里。 【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面積6.64萬平方千米,居全國第二十七位。 ![]() 寧夏簡稱“寧”,首府銀川,有5個地級市: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落差近1000米,呈階梯狀下降。寧夏總體分為三大板塊,北部是賀蘭山脈、寧夏平原,南部是黃土高原。寧夏有幾座大山,從北往南依次是賀蘭山、屈吳山、六盤山。最高峰為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 ![]() 黃河從南往北穿過寧夏,在區內長397千米。 寧夏南北相距456千米,南北氣候懸殊,南端(固原地區南半部)屬暖溫帶半干旱區,中部(固原地區的北部至鹽池、同心一帶)屬中溫帶半干旱區,北部(銀川平原)則為中溫帶干旱區。 ![]() 【寧夏如何成為一個省?】 戰國時期,秦滅義渠等諸戎后,寧夏南部屬秦國。秦朝時,蒙恬北擊匈奴,寧夏平原屬北地郡。 漢武帝時,寧夏平原屬北地郡,清水河流域屬安定郡。 ![]() 圖-漢武帝時期的寧夏 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今北京)起兵。 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或唐肅宗至德元年),七月,太子李亨在朔方節度使所在的靈武(今寧夏吳忠西)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 ![]() 1038年(北宋仁宗景祐五年、遼興宗重熙七年),李元昊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稱帝,是為夏景宗,國號“大夏”,名稱來自其發跡之地夏州,史稱“西夏”。 1227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蒙古滅西夏,1261年(蒙古中統二年),在西夏故地設立西夏中興等路省。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降為甘肅省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有西夏“安寧”之意。 ![]() 明朝明朝時有九邊重鎮,其中寧夏鎮下轄七衛,實行軍政合一管理,系“九邊重鎮”之一。 清朝時,寧夏整體屬甘肅省,即甘肅寧夏府、固原州。 ![]() 1929年,設寧夏省,面積約23.33萬平方千米,接近現在的4倍。 ![]() 1954年,撤銷寧夏省,將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剩下約1/4強的面積并入甘肅省。 1958年,并入甘肅的原寧夏部分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并入內蒙古的寧夏部分則保留在內蒙古。 寧夏從北往南,有5個市:石嘴山、銀川、吳忠、中衛、固原。 【石嘴山】 石嘴山市位于寧夏北部,因賀蘭山與黃河交匯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面積5310平方千米。 ![]() 石嘴山東臨鄂爾多斯臺地,西踞銀川平原北部,地貌從西往東為賀蘭山、賀蘭山東麓洪積扇沖積平原、黃河沖積平原、鄂爾多斯臺地,海拔在1090米-3475.9米之間,最高峰在賀蘭山上,海拔3475.9米。 【銀川】 銀川位于寧夏中北部,西依賀蘭山,東臨黃河,面積9025.38平方千米。 ![]() 銀川西部為賀蘭山脈,東側山體急轉而下直落2000余米,達于銀川平原,山高坡陡,氣勢雄偉。最高峰為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 【吳忠】 吳忠位于寧夏中部,北有銀川,南有中衛,地處黃河上游,面積2.14 萬平方千米。 ![]() 吳忠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東北接毛烏素沙地;東部屬鄂爾多斯臺地;東南部為黃土丘陵;南部為鄂爾多斯高原與黃土高原銜接地帶;西部為賀蘭山。 【中衛】 中衛位于寧夏中西部,在寧甘蒙三省區交匯處,面積1.74萬平方千米(17441.6平方千米)。 ![]() 中衛地處騰格里沙漠南部邊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貌分為黃河沖積平原、臺地、沙漠、山地、丘陵,最高峰為西南部南華山的馬萬山,海拔2955米。 【固原】 固原位于寧夏南部,跨越六盤山東西兩側,面積1.05萬平方千米。 ![]() 固原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梁峁交錯,山多川少,地勢中間高東西兩頭低,海拔大部分在1500-2200米之間,最高峰為六盤山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 文:姜狼,著《五代十國風云錄》《三國原來是這樣》《血濺江東》《五朝宰相》《逐鹿天下》《柴榮是個好皇帝》等二十余部歷史書籍,歡迎探討。 地圖帝,左圖右史,歷史地理不分家,每篇都是地圖盛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