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身體的“將軍”,管著氣血運行。現代人壓力大、熬夜多、飲食亂,肝氣堵、肝血虛、肝陰傷很常見,成了健康的大隱患。把肝養好,氣血才順暢,身體才強健! 真正養肝不能亂補,講究“滋、補、疏、柔”四招齊下: 滋肝陰: 像給干渴的土地澆水,潤養肝的根本。 補肝血: 像給樹根施肥,讓肝有充足的能量。 疏肝氣: 像打開窗戶通風,把郁結的氣散開。 柔肝體: 像給緊繃的弦松勁,讓肝變得柔和。 ![]() 來看一個真實例子: 周先生,46歲,公司高管。長期加班熬夜,壓力巨大。近一年總覺得右邊肋骨下隱隱作痛,頭暈眼花,渾身沒勁兒,晚上睡不踏實,早上口干得像冒煙。臉色發暗,脾氣一點就著。 我看他舌頭偏紅、有點干,脈搏又細又緊。平時愛吃辛辣,熬夜更是家常便飯。 綜合來看,這是典型的肝血不足、肝陰虧虛,加上肝氣堵住了。血和陰津不夠,肝就“餓”得難受,所以會痛、會頭暈口干;肝氣不順,人就煩躁;氣血上不去,臉色就差,人也累。 那么該怎么調理呢?核心就是:滋肝陰、補肝血、疏肝氣、柔肝體。開了個融合經典的古方加減: 熟地黃、枸杞子、北沙參、麥冬: 聯手給肝“補水”,滋養陰血。 當歸、熟地黃、黃芪: 給肝“加油”,補足虧虛的肝血。 柴胡、香附: 當“管道工”,疏通堵住的肝氣。 白芍、炙甘草: 做“和事佬”,讓緊繃的肝柔和下來。 這個方子四招齊發,既管根本,也調癥狀。 效果怎么樣?周先生吃了一周藥,肋骨痛就輕多了,口干好點,覺也睡得安穩些。讓他繼續吃藥,同時必須調整:晚上早點睡,吃得清淡點。堅持一個月后,變化很大:人精神了,臉色亮了,肋骨基本不痛了,頭暈乏力大減,睡眠好了,脾氣也平和多了。舌頭顏色正常了,脈搏也柔和了。后續建議他用膏方鞏固,保持健康習慣。 這個方子妙在哪?它精準融合了養肝四法:熟地、枸杞、沙參、麥冬“滋”養肝陰;當歸、黃芪、熟地“補”充肝血;柴胡、香附“疏”通氣機解郁結;白芍、甘草“柔”和肝體緩急迫。 養肝是長久事,貴在堅持!通過“滋、補、疏、柔”這四把鑰匙,系統調理肝的內環境,讓它能順暢運行、儲藏足夠的氣血,才能真正實現“肝好一切都好”!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具體用藥需根據個體情況加減,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