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螞哥。有網友提問古建的圓柱是怎么修的這么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小螞哥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你看那些寺廟宮殿的柱子又高又大,這都是如何作出來的呢?這期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問題。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總體而言,圓柱的建造并非神秘莫測的高科技,而是源自勞動人民純真質樸的智慧結晶。以下我們總結的每一步驟,皆是古人化繁為簡的卓越體現。 第一步:選材古建柱子要做成圓形,首先要從選材就得注意,要選擇樹干圓直的木材,比如松木、柏木、楠木、杉木等。這些樹其天然形態就接近圓柱形,可以減少很多后期的加工量。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砍伐的時候也要取樹干中段筆直的部分,去掉樹瘤、彎曲枝條。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如果你偏要選擇山頂上被吹的七扭八拐的松樹,那就算是神仙來了也難救場啊。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去皮然后是去皮粗加工。用錛(bēn) 、斧等工具削去樹皮,沿樹干紋理砍削凸起部分,使原木呈近似圓柱形,這一步只要做到看上去基本圓順就可以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斧頭大家都熟悉,這里我們來看看錛,其實它和斧都是木材粗加工的工具,長得也很像,不過斧頭多“縱向劈砍” ,而錛是 “橫向刨削” 。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使用時工匠將刃口貼住木材表面,沿紋理方向向前推削或向下鑿削,目的是將木材表面刨平、削薄,或修整出平整的立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劃線接下來就要計算和劃線了,柱子要做到圓潤且垂直,關鍵是保證兩端圓心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這是古代工匠的核心 “技術難點”。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一般會用到“十字交叉法” 定圓心,在木材兩端的截面(通常為不規則多邊形),工匠先用直尺測量截面最長的距離,標記中點;再換一個方向,標記另一條線的中點。這樣重復3~4次,若交叉點重合或誤差極小,則確定為最終圓心。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這其實就是 “三點定圓” 幾何原理的簡化應用,不用復雜的測量就可以得到一個精確的圓心。然后依照兩端的圓心,用木規畫出同心圓即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畫圓用的規 這一步會用到墨斗和木規。墨斗用來彈出十字線、木規用來畫同心圓,還要時刻用曲尺測量木材的垂直度,防止柱子歪斜。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清代曲尺 墨斗是中國傳統木工行業的代表工具,包含一個儲墨的木匣(內裝浸墨的棉線或絲線)、一個搖柄和線輪。使用時拉出墨線并繃緊,提起中部一彈就會留下一條墨線用于定位。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修整打磨劃線完畢,就可以修整打磨了,這一步的主要工具是刨子,它是精細版的錛,沿柱身圓周反復推刨,去除砍削痕跡,使表面光滑。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大家如果學會素描,就會知道畫圓其實就是用短直線不斷的修整,只不過這時我們手中的不是畫筆,而是刨子。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對于一些短柱或者小型的圓柱,可能會用旋床輔助,你可以理解為古代的車床,通過人力或畜力驅動,使木料可以旋轉切削,古代搟面杖、算盤珠、家具腿都用的是旋床。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打磨好后,圓柱還需要用繩子繞柱一周,測量不同位置的周長,確保在誤差之內。 收分卷殺如果你仔細看,古建的柱子大多并不是上下一致的圓柱,這是因為柱子最后還需要收分和卷殺。也就是把筆直的柱子做成上細下粗,并且有一定弧度。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收分指柱子從柱根到柱頂逐漸收窄的做法,柱子上細下粗,形成自然弧度,既符合力學需求,也讓視覺更挺拔。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卷殺就是柱頂、柱腳處做圓弧倒角,避免直角生硬感,通過局部修圓增強整體美感。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其實這兩者也是為了視覺效果,收分讓柱子增加“上小下大”的透視感,而卷殺可以使柱子的輪廓更加柔和。這樣即便是“剛直”的柱子,也被賦予了圓融之美。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到此一個圓柱就被制作出來了,圓柱暗合 了“天圓地方” 的宇宙觀,作為連接屋頂(象征天)與柱礎(象征地)的構件,圓形柱子則成為了 “天地相通” 的文化符號。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