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管理的藝術,古代的圣賢們喜歡用“無為”這個詞來形容。 所謂無為,一般情況下,指的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為之。 關鍵就在于,不違背時勢,不忤逆人性。 說的更通俗一些,無為的意思,就是什么都不做。 說句實在話,作為一個領導,只要不瞎折騰,那他就是基本合格的。 反倒是,有些領導,總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管理手腕。最終,卻好心辦壞事,干了很多勞民傷財的事情。 這類領導很愛學習,很愛實踐,他們從書本里學了很多管理知識,聽人分享了很多管理智慧。然后,就感覺自己頓悟了,就開始紙上談兵了起來。 恕我直言,他們實在是把管理這門學問,想得太簡單了。 很可惜,書上的知識是死的,別人的成功經驗也僅適用于別人,因為每個人所面臨的前置條件,本就是不同的。 前段日子,我去一個朋友的公司里做客。因為彼此很熟悉,所以朋友的父親就跟我抱怨說,自己的兒子不會開公司,都不好好做考勤,有的員工上下班時間,太隨意了。 既然是開公司,就一定要把規章制度建立起來,嚴格執行。 朋友聽后,臉都綠了,他無奈的跟我解釋,考勤的道理,誰都懂。可是,我公司的業務,有超過八成的業績都是那幾個員工貢獻的。一旦管理的太嚴格,人家辭職了,恐怕我的公司也就倒閉了。 當務之急,是先要賺到錢。等以后公司做大了,再狠抓管理,也不遲。管理這件事,往往沒有標準答案,只能隨機應變。 很顯然,這個道理,班超是明白的。他在擔當西域都護時,把當地管理得井井有條。 直到他晚年,想著回中原養老,能落葉歸根,就主動把西域都護的位子讓給了任尚。 臨行前,任尚就向班超請教管理西域的經驗。班超說:西域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化外之地,本就是在中原混不下去的人才過來的。 再加上蠻族民風剽悍,很難馴服。所以,希望任大人能抓大放小,有些不影響原則的事情,就不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接下來,他說出了那句千古名句:水至清則無魚。 一席話說完,班超就踏上了回鄉的路。 只聽,任尚看著班超遠去的背影,不屑的說:我還以為,班超有什么特殊的本事。沒想到,他甚至連基本的管理常識都沒有。 管理就必須要講究,有功必賞,有錯必罰。接下來,我一定要放三把火,讓這些西域人見識一下我的厲害。 終于在任大人的不懈努力下,西域人反叛了。自然,任尚也弄丟了烏紗帽。 可能他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畢竟,他一直都在努力的抄古人的作業,狠抓制度,一視同仁。或許,他還會覺得自己很委屈。 殊不知,有些事情,有為確實不如無為。 接下來,就讓歷史照進現實。 任尚其實跟很多現代的管理者一樣,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死守教條,不懂變通。殊不知,管理理念本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的。 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古人的經驗也并沒有錯。有錯的是,脫離現實情況的人只會抱殘守缺。 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鬼谷子有過這么一句建議,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這句話里,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是,回首過往。通過考察歷史和古人的經驗,總結過往的規律,為決策提供參考。 第二層是,展望未來。根據歷史的經驗來推導未來的可能性,判斷未來的趨勢。 第三層是,立足當下。要結合現實的具體情況,分析日常實踐的常態,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向后看,也要向前看,更要向腳下看。 有一個樸素的常識,身為領導,不論是總結歷史的規律,還是預判未來的趨勢,都必須要能結合現實的形勢,腳踏實地。 因為脫離現實的人,注定是沒有未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