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國家要發展起來,需要幾代人前仆后繼的犧牲和建設。 我們今天的好日子,建立在無數人的奮斗和犧牲上。 一個家庭也是如此。 事物的發展,都有階段性,只有前面的基礎打好了,才有后面的故事。 沒有上一代人打下的基礎,在很多事情上(比如進什么學校),下一代甚至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 身處底層,光謀生就要耗去人大半的時間和能量,再加上本身認知和能力有限,想直接實現階級躍遷,幾乎沒有可能。 所以,底層的躍遷之路,往往是幾代人的接力。 浙江、潮汕,這些地方為什么出老板,因為這些地方天然就有相互托舉的共識。 今天在社會上事業有成的那些人,你去深挖一下,也許會發現,他們很多人的父輩、爺爺輩,其實都不是普通人,這不是巧合。 而你再往上挖,理論上還能挖出至少一個“獻祭”了自己整個人生,而我們大概率叫不出名字的人。 正是因為這個人的“獻祭”,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01 何為“獻祭”? 在古代 普通人的晉升之路,要么立軍功,要么考科舉。 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將功成萬骨枯。 古代有所謂的四大軍功,即斬將,奪旗,陷陣,先登。 從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士兵面臨的就是,前面是敵人的刀槍火箭,后面是“督戰隊”的大刀。 科舉的獻祭者,最著名的應該就是54歲中舉,繼而瘋了的范進。 這是古代人的獻祭。 在現代 遠隔千山萬水跑到大城市打工,又像候鳥一樣返回家鄉的春運大軍。 流水線上三班倒的工人。 工地上皮膚曬得黝黑的農名工。 凌晨4點起床,開始和面、支攤,如此干了10年、20年的人。 以及白天在格子間工作,在烈日下跑業務,晚上回到城中村窩在幾平米出租房里,得不到多少人關心的年輕人。 沒有硝煙,沒有刀槍劍戟,這是現代人的獻祭。 02 第一代人鋪路,第二代人躍遷 艱難時刻造就強大的人; 強大的人造就安逸時刻; 安逸時刻造就軟弱的人; 軟弱的人造就艱難時刻: …… 每個人的出場,都自帶自己的“歷史”和傳承,無論好壞。 能享受家庭榮光的,畢竟是少數。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我們要么屬于“鋪路”的第一代,要么屬于力爭“破局躍遷”的第二代。 交到我們手上的這一棒是什么,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我們能決定的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跑接到手的這一棒。 地理上,盡己所能完成農村-縣城-省城的三級跳,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成長的環境。(不要向很多爹媽一樣,只顧自己方便,自己爽。) 教育上,不要吝嗇對“教育”的投資,孩子能上好大學,全力支持,在沒有上大學之前的這十幾年,為孩子準備滿屋子的書,自己能力不足,就讓書上這些厲害的“老師”來。 信譽上,別給孩子留下污點,影響孩子的發展,這兩天明星黃奕的女兒就因為有個毒販老爹,遭到網曝,別讓這樣的事發生在孩子身上。 認知上,多兜底,少規劃,你要知道,孩子真有本事,不是你甚至不是他的大學老師能教出來的。 最近羅永浩和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有一個對談。 何小鵬說,他畢業之后意識到自己實現財務自由的路徑大概有四條:買彩票、買房子、拿期權、創業。 除了買彩票,有點開玩笑的成分,其他三條,確實也道出了普通人在經濟上建立主動權的兩大核心之一:積累可帶來被動收益的“資產”。 另一個能有效對抗經濟危機的東西,叫你的“內部優勢”,最主要的就是你能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技能”。 一開始你只有“時間”,你要做的就是找準方向,把你的時間兌換成“技能”和“資產”。 03 這是你的選擇嗎? 沒有家庭托舉的人,進入社會,注定會走得艱難一點。 那些后來成功的人,在沒有成功之前,大概沒有多少人會關心他們過得怎么樣。 這些都沒關系。 一個家族或一個家庭想要過得好,總要有人站出來。 你我這樣的人,只有自己站出來。 為自己和背后的小家,在今世謀一個好生活。 也為自己謀一個個精彩的人生。 這是完全能做到的。 關于作者: 211本科,進過工廠,做過銷冠(業績占公司60%),志存高遠,野蠻生長。文章聚焦兩大主題:變強、變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