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絕大多數人都有一個想法,逆天改命。當然,能夠逆天改命的人往往是少數,所以不少人都遺憾而終,含恨而別。 自己做得不夠好,就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可以做得更好。子女后代好起來的概率,不大,但終歸還是有的。 所以,有一種思想流傳了千年,那就是“傳宗接代”的思想。在農業社會,人丁越是興旺的家庭,越是能夠站穩腳跟。只要當中出一個不錯的孩子,就能全家受益。 到了今時今日,這種思想,到底還有沒有用呢? 有用,但也沒有用。有用在于,你用低成本的投資,或許就能換來更高的收益。沒用在于,成功的幾率不高。 但還是要說,從古至今,窮人改變命運的方式,就只有一條,多生孩子。這種思維,就是一種“賭博”的想法,既有風險,也存在機會。 02 很多人會反駁,為什么中產不以多生孩子為榮,而窮人和富人要以多生孩子為榮呢? 首先,中產這個群體很焦慮,他們對于子女的培養,會花費諸多的金錢和精力。可由于受到天賦和環境的限制,所以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未必就特別優秀。 其次,富豪家族有無數的身家需要后代來繼承,所以他們就必須要多生孩子,甚至多生私生子,以此來確保財富和家庭基業的傳承,就跟古代皇帝要多生孩子一樣。 第三,窮人群體生孩子,基本只能讓他們吃飽,而無法像中產一樣培養孩子。這個時候,最適合多生,因為雞娃沒效果,中產雞娃也不見得獲益滿滿,所以窮人不雞娃,也不見得會被拉開差距。 至于父母一代的差距,那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到了孩子那一代,那就很難說了。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行情會特別艱難,無數有貸款在身的中產,未必會生孩子。根據“熵增定律”,一切都會往混亂的方向發展,那窮人翻身的幾率,或許會提高。 事實上,在窮人、中產和富人這三個群體中,中產最不愛生孩子。所以,窮人唯一的目標,就是要搶占中產的位置。 03 “改命”這件事,本就是用“人生”來試驗的。你來到這個世界,想要改變命運,沒想到失敗了。但是,你可以讓你的孩子,嘗試改變命運。 就跟“愚公移山”是一樣的,一代人不行,那就兩代人。兩代人不行,那就三代人。總有一代會成功的。這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族無數代人來經歷,來見證。 還是那句話,有人,家族就有希望。沒有人,家族就沒有希望。 更何況,在金字塔的底層,由于人們見識不夠,思維受到束縛,讓他們一代人去改變命運,基本上難如登天,唯有讓自己的血脈傳下去,才有機會。 就跟中山靖王一樣,傳到劉備父親這一代,已經窮困潦倒,只能在村里面賣草鞋了。但第18代孫的劉備,竟然開創了蜀漢基業,成為跟劉邦、劉秀齊名“漢代三祖”。 人類繁衍,本就是基因的延續。你把你的基因延續下去,就跟播撒種子一樣,慢慢地等待生根發芽,也許有一天會結出累累碩果。 04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視頻,有一位父親生了八個孩子,他只能保證孩子吃飽,其他都不能保證。 一群網友就在評論區罵這位父親,自己都過得那么苦,為什么要把八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這不是不負責任嗎? 網友的說法,很有道理,也很有責任,屬于中產的觀念,而不屬于窮人的觀念。在窮人眼中,多生才是基本,因為他們知道,以低成本的投入,換取未來有可能的高收益,這是值得一試的。 窮人改命,本就像“開盲盒”一樣,開不開得好,就要看自己的運氣了。愿賭服輸,不得抱怨。 更何況,從整體的情況來說,如果連底層的普通人都不生孩子,那豈不是會造成工業和經濟的滯緩,以及消費的萎縮嗎? 最重要的一點,生孩子,有利于階層的流動。因為現代社會的金融洗牌時常發生,財富洗牌也屢見不鮮,只要窮人的孩子碰到機會,照樣能攪動固化的階層。 05 說句不好聽的話,底層的工作,還是需要有人來干的。如果都跟中產一樣,個個坐辦公室,還不生,那又有誰去送外賣,送快遞,干苦活呢? 站在中產的角度,只生一個孩子,只為了“精養”,但容易降階,被取代。站在窮人的角度,生多個孩子,是為了“放養”,希望可以碰到一個天賦卓越的孩子,實現階層的突破。 說得直白點就是,中產輸不起,而普通人本就在底層,輸得起。如此,多生孩子,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利大于弊的。 當然,人道主義一點,不讓孩子繼承自己的貧窮,也是一種善良。各有各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