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六大領域,納入人工智能普及應用的重大領域。 這份總計14條的《意見》,不再將AI視為孤立的技術工具,而是將其定位為驅動經濟社會“深層次變革”的核心引擎。意見出臺之后,GameLook認為在《意見》的方向性指導下,下一步有可能各行業主管部門出臺相應的針對人工智能監管和扶持的法規。 其中引發行業和外界高度關注的是,《意見》第四條“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中明確指出,要“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就業風險評估,引導創新資源向創造就業潛力大的方向傾斜,減少對就業的沖擊。” 作為天然擁抱前沿科技的數字內容前沿陣地,游戲產業正被推向一場前所未有的生產力革命風暴中心,如何處理好生產力和從業者就業之間矛盾,一直是GameLook和廣大游戲人所關注的。 ![]() 《意見》原文鏈接: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8/content_7037861.htm AI或推動游戲內容生產力提高3-10倍 《意見》第二條“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第一項就提到了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將人工智能融入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推動產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 “智能原生企業”的概念首次被官方文件強調,還明確提出了“探索全新商業模式,催生智能原生新業態”,這可以說是直指游戲研發的底層邏輯變革。 AI早已不是新事物,并且已經在海外市場掀起了科技與游戲圈的變革。業內公開數據顯示,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OpenAI在2025年前七個月實現收入翻番,年化收入(ARR)達120億美元,其核心產品ChatGPT的每周活躍用戶(WAU)突破7億。 在諸多游戲團隊中,AI生成能力也已經深度嵌入游戲開發管線。一份最近的Google Cloud調查顯示,接近90%的游戲開發者使用AI優化和自動化研發任務;微軟CEO納德拉此前表示,微軟代碼庫20-30%的代碼由人工智能編寫。 國內先行者們同樣聞風而動:得益于AI技術推動,傳統2D立繪、場景原畫、宣傳視頻的制作周期被大幅壓縮,甚至買量投放、廣告創意制作過程都已經接入了AI工具。 Epic Games CEO Tim Sweeney日前接受韓媒采訪時表示,“未來三年,游戲業的發展將因為人工智能而完全不同,小公司可以從中受益更多。游戲行業也將在兩年內發生顯著變化,內容生產力將提高3到10倍,3D藝術等資產的質量也將顯著提高。” 當政策鼓勵“探索全新商業模式”,AI驅動的“按需生成游戲內容”、“動態難度調節即服務”等新業態,或將成為中小團隊對抗巨頭壟斷的破局點。 效率狂飆下的就業困局 AI帶來的,并不全是好消息。游戲圈的裁員潮遠沒有結束,而人工智能對人類崗位的沖擊,顯然也被《意見》注意到。第四條“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中明確指出,要“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就業風險評估,引導創新資源向創造就業潛力大的方向傾斜,減少對就業的沖擊。” 歷史總在重演,當動作捕捉技術出現的時候,人們同樣擔心這會讓動畫師這個職業“消失”。但其結果是催生了引擎動畫師、技術美術(TA)等更高階崗位。人工智能AI也在撕裂舊職業版圖的同時,孕育著新物種,如“AI訓練師”、“智能關卡策劃”等新興崗位,甚至AI技能成為許多崗位的“加分項”。 《意見》中“探索人機協同的新型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培育發展智能代理等創新型工作形態”的表述,精準預見了這一趨勢。未來游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或將取決于人類開發者駕馭AI“副駕駛”的能力。 AI的興起在海外市場還推動了機房、芯片以及硬件等多領域的大規模資本支出。與海外相比,中國市場的行業創新幾乎與監管同步,國務院的“人工智能+”戰略也更強調系統性與可控性,《意見》更是明確了“開放共享、安全可控”的基調。 《意見》當中,國務院設下了“2027年智能終端、智能體應用普及率超70%”的目標,國務院《意見》的發布,顯然會促使相關監管部門甚至更多地方政府推出人工智能+政策落地,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而作為智能終端的關鍵內容載體,人工智能對游戲產業而言既是顛覆性挑戰,更是歷史性機遇。 對于游戲業而言,人工智能用好了可以解決繁瑣的重復性工作,更快速做更大、更好的游戲,如果只是用它來快速生成更多同質化的游戲,只會讓中小團隊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甚至進一步沖擊就業。 但無論如何,AI都是躲不過的趨勢,未來已來,不管是哪一個崗位的同行、任何規模的團隊,掌握AI技術,才是未來能夠存活的關鍵。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