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福島 軍校嶄露頭角1871年,畑英太郎出生于日本福島縣 ,這個看似平常的出身背后,卻有著特殊的背景。他出生在當年維新派的死對頭會津藩,在陸軍中很受排擠。或許正是這樣的出身,讓畑英太郎早早明白,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命運。他的弟弟是日后臭名昭著的陸軍元帥畑俊六,他倆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工兵出身、曾擔任臺灣軍司令官的牛島實常中將。 在求學之路上,畑英太郎展現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天賦。1896年5月27日,他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七期步兵科,在270人的班級中,他以首席的成績脫穎而出,被授予步兵下士官軍銜。這一成績,無疑是他努力的最好證明,也為他日后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畑英太郎并沒有滿足于此。1903年,作為步兵大尉的他,憑借出色的表現被選送入陸軍大學校第十七期深造學習。在人才濟濟的陸軍大學,他再次證明了自己,在四十五名學員中成績名列榜首。這樣的成績,在日本陸軍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足以見得他在軍事理論和學術方面的深厚造詣。 畢業后,畑英太郎被派到英國考察、研究軍事。這次英國之行,讓他接觸到了西方先進的軍事理念和技術,進一步拓寬了他的視野,也為他日后在日本陸軍中的改革和擴張思想埋下了種子。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亞洲門羅 擴張思想萌芽長期以來,畑英太郎堅持亞洲門羅主義,這一思想主張日本對外擴張,在亞洲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霸權體系。在當時的日本,這種思想逐漸得到了軍部的青睞,畑英太郎也因此開始嶄露頭角。 1912年12月26日,畑英太郎擔任參謀本部軍事課課長,這一職位讓他有了更多機會參與到日本的軍事決策中。他積極推動自己的擴張思想,不斷在各種場合宣揚日本對外擴張的必要性。在他看來,日本只有通過擴張,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生存空間,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1917年4月1日,畑英太郎晉升為步兵大佐,擔任第十八師團步兵第五十六聯隊聯隊長。在這個職位上,他開始將自己的擴張思想付諸實踐,積極訓練士兵,提高部隊的戰斗力,為日本的對外侵略做準備。 1919年7月24日,他再次回到參謀本部,擔任軍務局軍事課課長。此時的他,已經在日本陸軍中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他的擴張思想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他不斷向軍部高層進言,建議日本加快對外擴張的步伐,尤其是對中國和朝鮮半島的侵略。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陸軍次官 推動侵略決策1927年,田中義一出任日本首相,畑英太郎迎來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田中義一上臺后,積極推行對外侵略政策,畑英太郎的擴張思想與他不謀而合,因此被內定為陸軍省次官。 成為陸軍省次官后,畑英太郎開始以次官身份參加各種軍事決策活動,他的侵略主張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在1927年5月28日的內閣會議上,他堅決擁護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兩千名關東軍出兵山東,阻止中國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的提案。這一提案的背后,其實是日本妄圖阻止中國統一,進一步控制中國的險惡用心。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在1927年6月6日及27日兩次有關的會議上,畑英太郎更是強硬地要求“使滿洲脫離中國本土,置于日本之下”。他的這一主張,充分暴露了日本對中國東北的狼子野心。在他看來,中國東北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重要,一旦被日本控制,將為日本的進一步擴張提供堅實的基礎。 畑英太郎的這些言行,博得了陸相白川義則大將的贊賞。1927年6月,他正式被任命為陸軍省次官,10月兼任軍事調查委員長。至此,畑英太郎在日本陸軍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他也開始更加積極地推動日本的侵略計劃。 關東軍司 謀劃侵華罪行1928年6月4日,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中將和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合謀在沈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北洋政府大元帥張作霖。這一事件引起了英美帝國主義的抗議,村岡和河本被停職。1929年7月1日,畑英太郎繼任關東軍司令官,成為了日本侵華的急先鋒。 此時,由美國開始的1929 - 1933經濟危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軍部為轉嫁危機,主張迅速將滿洲變為日本殖民地,并以此進一步向中國內陸擴張和痛擊“赤化的策源地蘇聯”。畑英太郎受命后,同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石原莞爾中佐等人,積極策劃對張學良領導的東北軍進行較大的行動,即嗣后的九一八事變。 1929年冬,畑英太郎授命板垣主持召開關東軍情報會議,研究對蘇作戰計劃。同時指派板垣、石原等人組成關東軍參謀旅行團,到遼西作進攻錦州的實地考察,制定了《關東軍占領滿蒙計劃》。在這個計劃中,詳細規劃了日軍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步驟和策略,包括如何占領重要城市、如何控制交通要道、如何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等。 1930年1月,畑英太郎在關東軍參謀本部組成滿蒙占領地區研究會,自任會長,專門研究關東軍現場作戰戰術。他希望通過不斷改進作戰戰術,提高日軍的戰斗力,確保侵略計劃的順利實施。3月1日,他批準石原對日本滿洲鐵路調查課作《戰時日軍與滿鐵調查課全面合作問題的報告》,進一步加強了日軍與滿鐵之間的合作,為侵略戰爭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1930年5月,畑英太郎邀請其弟、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畑俊六少將到中國東北活動。兄弟二人在中國東北的會面,絕非簡單的探親,而是進一步密謀侵華計劃。他們妄圖通過兄弟之間的合作,加快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步伐,實現他們的軍國主義野心。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930年5月1日,畑英太郎晉升陸軍大將。然而,命運似乎對這個罪惡的侵略者開了一個玩笑。5月31日,畑英太郎在全面策劃侵占滿蒙、制造日軍更大的軍事行動之時,在沈陽關東軍司令部患急病去世,卒年五十九歲。 關于畑英太郎的死因,當時日本方面并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僅僅是以“患急病”搪塞了事。而根據我國歷史研究學者的推測,畑英太郎所患的可能是“急性腎炎”,而日軍之所以嚴格保密,更多地是出于軍心穩定的考慮。但無論他的死因如何,他的死都無法改變他犯下的累累罪行,也無法抹去他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傷痛。 如果畑英太郎不死,九一八事變也許就會發生在他任上。他對侵略計劃的策劃和推進,已經為九一八事變奠定了基礎。他的后人本莊繁對這個計劃的了解遠不及他,所以在事變發生時才會不知所措。但歷史沒有如果,畑英太郎雖然死了,他的侵略思想和罪惡行徑卻永遠地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畑英太郎的一生,是罪惡的一生,是侵略的一生。他的所作所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也讓世界看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和貪婪。我們銘記歷史,就是要銘記像畑英太郎這樣的侵略者的罪行,時刻警惕軍國主義的復活,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