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一震,群里又炸鍋。 有人一句“我就隨便說說”,半小時后截圖滿天飛,當事人直接社死。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這種場面,誰沒碰過? 古人早把雷區寫明白了,那篇《二十二戒言》攏共89字,像22根小刺,句句扎在鍵盤時代的七寸上。 先說“戒多言”。 三國楊修聰明過頭,一句“雞肋”把老板心事喊破,腦袋搬家。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今天換在公司群,多嘴一句“項目可能要砍”,明天HR就約談。 “戒狂言”更狠。 禰衡當街罵曹操,痛快三秒,命沒了。 現在直播里口嗨,平臺封號只是起步,網警敲門才是大招。 最日常的其實是“戒輕諾”。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商鞅立木給五十金,搬根木頭就兌現,秦國從此信他。 反觀朋友圈隨手答應“改天請你吃飯”,半年不兌現,下次求人,頭像都不亮。 “戒漏言”像羊祜守邊。 軍機密報一句沒透,敵國探子干瞪眼。 換成同事八卦“聽說要裁員”,傳著傳著就成了“老板跑路”,人心先崩。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最細的是“戒巧言”。 鄭國燭之武一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軟話里帶刀,秦軍連夜撤兵。 換到職場,匯報時把“項目延期”說成“優化窗口期”,領導聽完反而點頭,這才是本事。 現代人愛說“我嘴直”,其實九成是懶得動腦。 《二十二戒言》把“直”和“蠢”分得清清楚楚:直是真誠,蠢是傷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信息時代,一句話的射程比箭遠。 群里一句謠言,十分鐘能跨半個地球;直播里一句歧視,品牌股價當場跳水。 古人沒WiFi,卻早把“言語=權力”寫進骨頭。 收個尾。 下次打字前,把那22條在心里過一遍,比刪了重寫更省事。 畢竟,屏幕對面不是木頭,是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