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戴叔倫(約732—789),字幼公,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人,中唐著名詩人,與盧綸、吉中孚等并稱“大歷十才子”。他早年隱居田園,后出仕為官,官至撫州刺史,晚年歸隱山林。其詩風清新自然,尤擅五言律詩與絕句,題材多涉山水田園、羈旅思鄉,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被后世譽為“中唐律詩之冠冕”。 以下精選其經典詩作,以窺其詩心之妙: [1] 《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此詩以 “棹歌” 形式描繪蘭溪春日勝景,語言清新明快。首句 “涼月如眉” 以眉月狀寫月形,“柳灣” 點染春景,畫面靈動;次句 “鏡中看” 將溪水比作鏡面,倒映山色,虛實相生,靜美如畫。后兩句由靜轉動:“三日桃花雨” 暗合春汛,“半夜鯉魚上灘” 以動態細節收尾,既顯魚躍之趣,又隱含生機,將蘭溪山水的靈秀與春日的蓬勃融于二十八字,讀來如臨其境,盡得江南水鄉的詩意。 [2]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此詩以亭中遠眺之景寫盡春遲之愁。首句 “草漫漫” 鋪陳荒寂,次句 “誰倚” 設問,虛寫獨倚欄桿之人,暗喻孤寂;后兩句 “燕子不歸” 呼應 “春事晚”,以候鳥未歸暗示時序延宕,末句 “煙雨杏花寒” 更以冷色調收束 —— 煙雨朦朧中,杏花雖綻卻寒,既有春景的柔美,又添清冷的悵惘。全詩借景傳情,無一字言愁,卻通過 “草”“燕”“杏花” 等意象,將盼春不至、無人共賞的寂寞與時光流逝之嘆,盡藏于空闊的畫面中。 [3] 《題三閭大夫廟》 唐?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此詩為憑吊屈原而作,短小精悍卻意境深遠。首句 “沅湘流不盡” 以江水喻怨,既寫沅湘水長,又暗指屈原、宋玉之怨無盡,化抽象愁緒為具象流水;次句 “怨何深” 緊承,直點題旨。后兩句 “日暮秋煙”“蕭蕭楓林” 以秋景渲染蒼涼:暮色中煙靄彌漫,楓葉沙沙作響,空闊蕭瑟的背景下,屈原 “怨靈修之浩蕩” 的悲愴更顯深沉。全詩不事雕琢,以景結情,將對古人的追思與自身的感懷融于江楓煙靄,余韻悠長。 [4]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此詩為邊塞題材的慷慨之作。前兩句 “旌幟滿陰山”“不遣匹馬還” 以豪邁之語寫漢軍軍威,極言對胡虜的震懾與必勝信心;后兩句直抒胸臆:“愿得此身長報國” 以 “愿” 字表決心,“何須生入玉門關” 化用班超 “生入玉門關” 之典,反其意而用之,強調以死報國的決絕。全詩語言質樸剛健,從 “旌幟” 的視覺到 “報國” 的心志,層層遞進,將戍邊將士的忠勇與家國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讀來熱血沸騰,是中唐邊塞詩的激越之音。 [5] 《除夜宿石頭驛》 唐?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此詩寫除夕客居的孤寂之悲。首聯 “旅館誰相問” 以反問寫無人問津之苦,“寒燈獨可親” 以燈為友,更顯凄涼;頷聯 “一年將盡”“萬里未歸” 點明時間與處境,將歲暮之思與漂泊之痛疊加。頸聯 “悲前事”“笑此身”,“悲” 與 “笑” 的矛盾,道盡人生落魄的自嘲;尾聯 “愁顏衰鬢”“明日逢春”,以 “又” 字寫盡無奈 —— 春至人未歸,歲月空逝,愁緒更濃。全詩緊扣 “除夜”“宿”“未歸”,用白描手法寫盡天涯游子的孤獨與滄桑,字字浸淚,動人心魄。 [6] 《調笑令?邊草》 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此為唐代較早的邊塞小令,以疊詞起興,層層遞進寫戍邊之苦。首句 “邊草” 三疊,強化單調荒涼;“草盡兵老” 四字,將邊地草木枯竭與士兵年華流逝并置,直點悲劇內核。中片 “山南山北”“千里萬里” 以空間之闊寫孤寂,“雪晴”“月明” 清冷之景更添凄涼;下片 “明月” 再疊,與 “胡笳” 聲呼應,“愁絕” 二字收束,將征人對故鄉的思念、對青春的悵惘,融于邊地的月雪胡笳中。全詞簡短卻意象密集,聲情并茂,是小令中 “以短寫長” 的典范。 [7] 《過三閭廟》 唐?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此詩與《題三閭大夫廟》內容全同,或為異名之作,均為吊屈原而寫。詩中 “沅湘流不盡” 以江水之長喻愁怨之深,將抽象情思具象化;“屈宋怨何深” 直抒對古人遭際的感慨。后兩句 “日暮秋煙”“蕭蕭楓林” 以秋景烘托氛圍:暮色中煙靄朦朧,楓葉颯颯,空闊而蒼涼,與前句的 “怨” 相呼應,將對屈原的追思、對自身際遇的感懷,皆融于這江楓煙靄的圖景中。全詩不著議論,以景結情,余味悠長,是詠古懷人的簡練佳作。 [8] 《小雪》 唐?戴叔倫 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 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 此詩寫小雪時節的旅愁。首句 “盧橘花開”“楓葉衰” 以物象點明時令,花開與葉衰的對比,暗合時光流轉;“出門望京師” 直寫歸心,“何處” 二字,道盡迷茫 —— 不知歸程何在,更添悵惘。后兩句 “沅湘東流”“不為住少時” 以江水不停流逝,反襯愁人光陰難駐:流水無情,偏要載走愁人的時光,將歸思不得的焦灼與歲月空逝的無奈,借自然之景宣泄而出。全詩語言平實,卻以 “望京師” 的直接與 “沅湘流” 的間接,將羈旅之愁寫得深沉動人。 [9]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 唐?戴叔倫 閉門茅底偶為鄰,北阮那憐南阮貧。 卻是梅花無世態,隔墻分送一枝春。 此詩為旅中寄友之作,幽默中見溫情。首聯 “閉門茅底” 寫旅居之簡陋,“北阮憐南阮” 用《晉書》阮氏兄弟貧富之典,自嘲貧寒,亦暗含對友人的親近;后聯 “梅花無世態” 以花喻人,贊梅花不趨炎附勢的品格,“隔墻分送一枝春” 更妙 —— 梅花越墻送春,既寫實景,又喻友人雖遠隔,仍以真誠相念。全詩借 “阮氏” 典故與 “梅花” 意象,將自嘲、對友人的感激與梅花般的純潔友情,融于輕松的筆調中,于平淡處見真摯,是贈友詩中含蓄溫馨的佳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