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信奉中醫(yī),主要是認為中醫(yī)能治本,能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從根上治療,“釜底抽薪”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牙齒的問題中醫(yī)怎么看呢? 中醫(yī)認為“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fā),其榮在齒。” 牙齒為骨的延續(xù),也是由腎中精氣化生,所以古人一直有“腎主骨,齒為骨之余”的說法。 《雜病源流犀燭》也說“齒者,腎之標,骨之本也。” 人在年輕的時候,五臟六腑旺盛,就有精神、氣血旺盛,身體強壯、牙齒堅固;上了年紀之后,身體的機能都衰退了,牙齒也慢慢脫落了,這些都是腎氣不足,腎精枯竭表現(xiàn)。 如果一個人到了六七十歲,牙齒仍然非常好,非常堅固,說明這個人的腎非常好,腎氣旺盛,腎精充盈。 所以一個人牙齒的好與壞,根本上跟腎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腎好,牙齒就堅固,就不易脫落,也不易生齲齒、虛火牙痛之類的牙齦問題。 既然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究竟該如何保護牙齒呢?醫(yī)書上有沒有記載可以鞏固牙齒的藥方呢? 要說鞏固牙齒,排首位的要屬清代陳修園的“固齒神方”。 清代有位名醫(yī)叫陳修園,古人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陳修園出身貧苦,一邊學(xué)醫(yī),一邊苦讀四書五經(jīng),考取功名,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陳修園終于考中了舉人。 據(jù)說,當時的刑部郎中患了中風(fēng),不省人事,滴水不進已有數(shù)日,遍訪名醫(yī)皆不奏效,后來找到了陳修園,陳修園只用了兩劑藥就治好了,一時之間,聲名鵲起,甚至蓋過了當時的御醫(yī)。 我們今天的“固齒神方”就出自陳修園的醫(yī)學(xué)著作——《陳修園醫(yī)書72種》。 他說:若三四十歲即用之無間斷,可保至老不脫,永無牙患。從而擺脫各種牙齒問題。 固齒神方: 青鹽、補骨脂、旱蓮草 薄荷、石膏 花椒、白芷、防風(fēng)、細辛 把這些藥材打成粉,過篩,只留下細細的粉末,裝在瓶子里備用,每次刷牙的時候蘸取適量,刷完牙以后用水漱掉。 我們來看看這個方子,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1、大青鹽、補骨脂、旱蓮草——補腎健骨,從根上鞏固牙齒。 2、薄荷、石膏——清熱瀉火,解決因“火”而生的牙齒病癥。 3、防風(fēng)、細辛、花椒、白芷——對癥治療,全方位打擊各種牙痛。 除此之外,倪海廈前輩說,我們還可以再加炮附子和珍珠粉這2味藥,珍珠粉增強美白牙齒功效,而炮附子擅長溫陽固齒,畢竟現(xiàn)代人熬夜會腎虛,腎一虛,牙齒松動的問題就來了,用炮附子就可以解決這個后顧之憂。 總之,以上諸藥合用,可以說,將導(dǎo)致牙齒問題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既能補腎固齒,同時又有清熱消炎的藥,還有疏風(fēng)散寒的藥,寒熱兼治,不管是牙疼,牙齦出血、牙齒萎縮,還是牙齒松動,牙結(jié)石,口腔有異味,都能解決。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中藥治療牙齒松動、牙齦萎縮等口腔疾病、效果十分顯著,但中醫(yī)也講究辨證論治,劑量比例非常重要。需個體化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