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喝嗨了寫的字,為啥成了書法圈的“寶藏帖”? 公元1297年秋天,湖州觀堂里特熱鬧——趙孟頫正和好朋友張謙喝酒聊天。幾杯酒下肚,風一吹,老趙臉也紅了,醉勁兒上來了,可興致卻比誰都高,扯著嗓子讓書童趕緊拿紙墨筆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書童磨墨都沒磨透,墨汁還沒夠濃呢,老趙已經抓著筆往紙上招呼了。誰能想到,就這“沒準備好”的一筆,直接寫出了后來火了幾百年的《太湖石贊》!他自己當時還開玩笑,說這字就是寫著玩,等以后看了能樂一樂,哪兒想到成了后人琢磨他筆法的“活教材”。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要說這字好在哪兒?首先就是“醉得真,寫得穩”。老趙喝得暈乎乎的,筆卻沒飄——筆畫又順又有勁兒,轉彎的地方圓滾滾的還帶著彈性,行書的靈動感一下就出來了。看著像隨便寫的,可每一筆都沒出圈,沒個幾十年的功夫,根本做不到這么“隨心所欲不逾矩”。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更巧的是那墨色。因為沒磨濃就寫,字的顏色偏淡,可偏偏是這“淡”,把老趙怎么運筆全露出來了——筆鋒怎么轉、怎么提、怎么按,看得一清二楚,就跟在旁邊看他寫字似的,連紙上的墨香都像能聞著。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而且這字的架子也搭得好:單個字端端正正,不歪不斜;字和字、行和行之間的距離也剛剛好,看著特舒服。通篇讀下來,筆勢連著沒斷過,跟一條順流的河似的,一看就知道他當時寫得有多暢快,連情緒都跟著字飄起來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最特別的是,這字跟老趙平時的風格還不太一樣。大家都知道老趙學王羲之學得特別像,可這《太湖石贊》里,能看出顏真卿的渾厚勁兒,還能找到米芾的瀟灑感——把倆大師的優點揉一塊兒,既有筋骨又不呆板,在老趙的作品里算少見的,還帶著點宋朝書法的隨性勁兒,越看越有味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后來這字也沒被埋沒,王世貞、英和這些懂行的人都收藏過,蓋了自己的印,等于給這字“蓋了章”,證明它是真寶貝。現在再看《太湖石贊》,不光能看個熱鬧——看老趙喝嗨了的狀態,更能學真東西,琢磨透了,對書法的理解都能上一個臺階。說它是“寶藏帖”,真不是吹的!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手機橫過來看,更加瀟灑驚艷: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