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就想約國博了,可前一周對應的時間點,要么是進不了系統,要么就是提交后沒約上,以至于我們都失去信心了。 記得以前去國博,好像拿著身份證就去了,館里的人也沒有那么多。畢竟來北京的,讓他們去國博,也是挺考驗的,因為,見到天安門廣場,見到天安門城樓,看著觸手可及的故宮,誰還愿意在國博里面待著呢,畢竟那些玩意也看不懂,真看懂了也就那么回事。那么國博的門票到底被誰給約走了呢? 我更多地理解為,這是國博的管理部門在搞饑餓營銷,至于這些票被誰約走了,明眼人一想就能知道,這個明說了就沒有意思了。敞開沒什么人去,怎么一預約就變成了緊俏商品,這里難道沒有玄機嗎?不過對于一個北京人來說,讓我們托門子去國博好像也犯不著,那就慢慢等吧。 昨天下午,老婆意外發現今天還有參觀名額,并立即下單,這真的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現在正是閱兵最關鍵的時期,國博估計周末都不會正常開放,怎么還是閑置出票來呢?不巧的是,今天還有一堆事,既然這么不容易把握的機會抓到了,那就一定要用好。 可惜今天事情真的不少,約了個下午1點的場,地鐵2點半才到天安門東,下地鐵就排了長長的隊,因為每個人都要刷身份證才能出去。出了地鐵還要排長長的隊,快三點了才到達國博的一樓大廳。 進去之后有點木訥了,因為,一時半會反應不過來,究竟該先參觀哪兒,總感覺國博的內部設置有了一些變化。在0層和1層轉了半天,感覺自己喜歡的還是在4層,于是,直接坐電梯到四層,從自己喜歡的書法、佛造像和瓷器開始。 第一個到達的展廳是中國古代書法展廳,展廳里專題展示清代進士的書法作品。進門看見的就是晚清名臣張之洞臨蘇軾體的書法作品,感覺還是挺振奮的,展廳里還有清代比較著名的劉墉、王文治、伊秉綬、李鴻章、梁詩正、鄭板橋、林則徐、錢大昕、俞越、何紹基等書法作品,展廳里盡可能地將個人作品做了一些陳列,由此來讓我們這些外行感知這些當年的才子書法水平究竟如何。當然,國博的中國古代書法廳就展示這么一點內容,顯得檔次和規格低了一些。 第二個到達的是佛造像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題材,從北魏到明清,在佛造像方面,每個朝代都各有特點,當然,最精美的還是唐朝之前的佛造像,這個展廳沒有完全按照歷史展示佛造像,而是按照類別展示了一些,尤其是四川的水月觀音造像的3D打印模型,以及宋代的一尊巨大的木質觀音頭像,感覺還是非常震撼的。除了幾尊個體大,雕塑精美的佛像,其他的,真的不是很提氣,起碼沒有感受到國字號博物館的魅力。 挨著這兩個展廳邊上還有錢幣館和銅鏡館,因為缺乏對這兩類物事的認知,我們都沒有進去。因為今天時間太緊了,必須把自己想看的看到。 南展廳和北展廳中間隔著中央展廳,展廳好像叫什么科學廳之類的,當時也沒太在意,因為展廳里陳設的月球車、衛星等模型,我也不是很感興趣,這個展廳分成三列,大概是展示中國從古到今方方面面的科技成果的展示,從渾天地動儀到水車,從紡織到航天,幾乎每個專業都有科技方面的成績在此展現,假如對科學發展感興趣,可以慢慢欣賞自己喜歡的。 我們快速地穿過中央展廳,立即進入到瓷器展廳,不可否認,現在的國博設計比先前好了很多,這是我到瓷器展廳的現實感受,以前的瓷器展廳,好像就是把寶貝陳列在那兒,沒有類別,沒有條理,現在不一樣了,知識成體系地展示在眼前,看文物不僅可以欣賞知識,還可以全面地了解瓷器的歷史。比如瓷器有宋五大名窯的代表作展覽,此外還有宋五大民窯的精品戰略,通過對比,瞬間就了解瓷器在不同時代的發展軌跡,就在我還沉浸在宋五大官窯和民窯的精品欣賞中時,最不愿意聽到的聲音傳到了耳朵里,今天的參觀時間已經到了,可我還沒把瓷器看到一半。 除了去的那些,還有沒去的玉器館、服飾館、青銅器館、精品展示區等。國博真的太大了,要是好好欣賞,真得準備大半天時間,這次滿打滿算的時間才兩個小時,確實顯得倉促了一些。 不過這樣也好,因為沒有看盡興,所以還有了繼續預約的沖動。在瓷器之前,真的沒有感覺國博的過人之處,可看到瓷器的陳列,我真的服了,這確實是國家級博物館該有的樣子,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存有繼續參觀的動力。 出得博物館也不失落,因為,現在天安門地區的現場布置已經完畢,大家看著熱鬧的天安門廣場及天安門周遭,紛紛拍照留念,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感覺,畢竟八十周年大慶在即,我們算是提前給大慶熱了場子,這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國博,我又來了,不久我還會來的。這是我離開前,心里默念的話。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