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痛風病人很多,患處關節紅腫疼痛,尤以夜間痛甚。此病中醫有“白虎歷節”之稱,疼痛嚴重者真有虎咬骨之感,劇痛難耐。發病以足的第一跖趾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臨床很多醫生認為此病棘手。我通過多年臨床研究,認為此病以濕為主,屬于濕邪下注,於而為熱,兼夾氣虛痰瘀,阻塞經絡,至經氣不痛,不通則痛。自配外敷中藥消淤散,臨床療效顯著。 處方:蒲公英500g,土鱉蟲200g,蘇木100g,大黃220g,澤瀉、當歸、劉寄奴各250g,蒲黃、三七、沒藥各200g,老鸛草300g,五靈脂650g。 制備用:上藥烘干研末,過80目篩,裝瓶備用。以梅花針重叩患處出血,行拔罐使出血5~20ml,約l0min后取罐。取消淤散適量,用蜂蜜、陳醋調糊,敷患處,紗布包扎固定,并適時以陳醋濕潤敷藥,隔日治療1次。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功效:經治220例,全部近期治愈。其中1次治愈70例.2次治愈96例,三次治愈32例,4次治愈22例。 溫馨提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自行購藥服用存在風險,請務必在專業中醫指導下,根據個人自身癥狀辯證加減開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