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注解我給道友們購《西游丹旨》、《南宗丹書》、《西派文獻集成》、《道統大成》、《古書隱樓藏書》(上下)、《李道純集》、《陳致虛集》、《盧丹亭真人廣胎息經》、《紫清全集》(上下,即《白玉蟾集》)、《太極張三豐全書》(上下)、《口訣直指》、《黃元吉集》、《呂祖全書》、《銀道源集》,以及胡孚琛教授的《丹道法訣二十講》(精華本)、《中華仙學養生全書》(上中下)、《益生文化》(合訂本)、《我所看到的那一部分世界:我的人體科學之緣——孫儲琳自傳》等書上所題寫的丹訣,但凡題寫在紅色扉頁上的,便是題寫在《孫儲琳自傳》上的(此書目前已售空),特此說明一下,借此與大家一起學習丹道、探討丹法,這次所題丹訣大多以北派為主。 氣是形中命,心為性內神。 能知神氣穴,便是得仙人。 ![]() 石泰訣。修道要煉氣,煉氣是命功,身體中有生生之氣則人就存活并能因為煉氣而延命,所謂“氣是延年藥”;人的心,就是靈性里面的神,也即是說:心即是神。而神,包含在靈性、元性之內。所以,這里的心,不是心臟意義上的心,也不是“心之官則思”意義上的心(《孟子·告子上》),這是說心的功能是思維。這里的心,是靈性層面的心,我們常常是“心靈”連用,則是“心即靈”,或者“心藏靈”。中醫講的“心藏神”,則此心是心臟之心,此神是靈性之神,所以我們的詞語里也是“神靈”連用,一則,神靈指神明,高緯度的高級生命;一則,神靈指“神即靈”,比如神就是靈性、靈魂。漢語漢字的高妙于此可見。在丹道修煉而言,氣是元氣,神是元神,修煉金丹則需要神氣凝聚、合一在某個地方,這個地方并不固定,一般而言,是人體的下丹田,在肚臍周圍的小區域內。但是,“人身無處不丹田”,所以,凝聚神氣的地方并不固定,這才是玄妙之處,玄關一竅的奧秘也于此有關,這也與修道者個體的某些差異性有關。如果能知道自己的神氣凝聚的地方,那一定是得道的仙人。因為他修煉成就了,就知道自己的玄竅在哪里,知道自己神氣凝聚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的金丹結在哪里、元神藏在哪里。 這首法訣,不這樣細講,大家想不到里面的這些精微之理,很容易匆匆讀過去,覺得自己似乎懂了,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懂得。所以,讀丹訣,一定要自己能清晰地知道其內涵,這就是初步在文字上懂了。真正實修到位了,也就從理、法、證、成四個層面上真正懂了。 魂魄成三性,精神會五行。 就中分四象,攢簇結胎精。 ![]() 石泰訣。修學丹法一定要多讀一些相關辭書,了解系統里的基本詞語,不然,魂魄、性、精神、五行、四象、胎精,就不知所云了。魂為陽神,魄為陰神,魂魄合煉,可以修成元神。元神獨立于魂魄,故言“三性”,是第三者,是獨立的靈性存在。嚴師也在傳功中也提到“魂魄合煉成元神”的道理。精是元精,神是元神,修煉精神,需要會和身心內外的五行物質、五行能量,比如五臟即對應著五行、五氣,則知肝屬木,藏魂;木生火;心屬火,藏神,火生土;脾屬土,藏意,土生金;肺屬金,藏魄,金生水;腎屬水,藏志,水生木。這就是一個能量、物質的五臟間的良性傳遞與循環。而“魂、神、意、魄、志”,謂之五臟五神,是臟腑的靈性功能。五行攢簇,精神能量就會集中,最后的“五氣朝元”也是五臟能量、五臟靈性與天地間的五行之氣的混合,共同滋養元神。元神初步形成的狀態就是“胎精”,像胎兒一樣,卻蘊藏了五臟的精華。 四象,一般指少陰少陽、老陰老陽,不外陰陽。在丹法里,四象是四方、四靈,而中宮位土,以起到凝聚四象的所用,則四象就是東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間是土,所以紫陽真人說:“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 曾經有一些有眼通的人看到嚴師的身后“跟著一個金娃娃”,那個金娃娃就是嚴師修出的真神、圣嬰。(見《嚴新傳奇》)丹家丹道之學是可以證驗的,如果沒有證驗到,要么是方法不對,要么是功夫不夠,如果方法不對、功夫不夠,那就更談不上證道了。 (以上盛克琦先生點校的丹經系列著作孔夫子舊書網“陳全林益生文化書店”有售,需要題寫丹訣,請注明。新出的《呂祖全書》、《銀道源集》已經開始銷售,張樹新教授的《問道意拳》也在售,都可以題寫丹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