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的聲音從廣播里傳出來,日本終戰了。 世人都說是原子彈炸垮了日本,可軍部那幫人后來私下說,真正讓他們撐不住的,是蘇聯參戰。 為什么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都沒打垮的抵抗心,蘇聯一宣戰,三天就崩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945年8月6日廣島挨炸,三天后長崎又升起蘑菇云,兩座城市瞬間化為焦土,傷亡數字傳到東京時,軍部大樓靜得像座墳墓。 陸軍參謀總部拍著桌子喊“本土決戰”,說美國人就兩顆原子彈,扔完就得歇菜;海軍省和文官們卻在偷偷算另一筆賬,他們知道本土決戰就是集體自殺,只想找個體面的臺階下。 那時候日蘇中立條約還沒到期,他們把寶全押在蘇聯身上,以為斯大林能看在過去的交情上出面調停,幫日本跟英美討價還價,保住天皇體制和朝鮮半島的殖民地。 廣島廢墟還在冒煙時,外務省已經給駐蘇大使發了密電,讓他務必求斯大林“從中斡旋”,參謀總部甚至覺得,只要拖到冬天,美軍登陸本土就得凍成冰棍,到時候還能反殺一波。 白宮等了三天沒等到投降書,杜魯門直接拍板:準備第三顆原子彈,目標小倉。 誰都沒料到,真正的殺招藏在北邊。 1945年8月8日,莫洛托夫直接把宣戰書拍在日本大使面前,當天夜里,朱可夫的裝甲洪流就沖過了中蘇邊境。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防線跟紙糊似的一捅就破,三天功夫,牡丹江防線沒了,海拉爾要塞投降了,連偽滿洲國皇帝溥儀都嚇得帶著金條往通化跑。 蘇軍坦克一路往西軋到朝鮮半島,往南摸到庫頁島,關東軍的電話線被坦克履帶碾得稀爛,前線電報全是“正在激戰”“請求支援”,可司令部根本不知道部隊在哪兒。 東京參謀總部墻上的“本土絕對防御圈”地圖,一夜之間被紅箭頭戳得千瘡百孔——他們原以為蘇聯會守著中立條約當個“公正調停人”,現在才發現,斯大林的算盤里,從來就沒有給日本留活路。 關東軍早不是九一八事變那時候的精銳了,老兵帶新兵,槍都沒摸熟就拉上了前線,坦克是1939年諾門坎剩下的舊貨,炮彈湊不齊基數,連電話線都得士兵背著走。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蘇軍的機械化部隊一沖過來,防線跟豆腐似的一戳就爛,三天功夫牡丹江防線垮了,海拉爾要塞投降了,連偽滿皇帝溥儀都帶著金條往通化跑。 往西沖到朝鮮半島,往南占了庫頁島北部,前鋒都快摸到北海道了,參謀總部墻上掛的“本土決戰”地圖,紅色箭頭從北邊一路插過來,眼看就要把日本列島劈成兩半。 蘇聯人一動手,東京的御前會議風向立馬變了。 陸軍參謀總部那幫喊著“本土決戰”的少壯派,頭天還在叫囂“一億玉碎”,第二天就蔫了,海軍省和文官集團更不用提,早就拿著中立條約的廢紙哭喪著臉,軍部高層第一次在會議桌上達成共識——不能打了,必須想辦法“求生”。 天皇當時的心思根本不在廣島長崎死了多少人,他最怕的是蘇聯紅軍打過來,一旦讓蘇聯人踏上本土,按照他們那套“廢除帝制”的脾氣,自己這皇位還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 在他看來,美國人扔原子彈雖然嚇人,但好歹還能談“體面投降”,保留天皇體制,可蘇聯人是來“革命”的,跟他們沒道理可講。 御前會議上,東條英機的繼任者鈴木貫太郎首相哆哆嗦嗦念完戰報,天皇突然開口:“朕的意思,是保存國體要緊”,這句話一出來,等于給所有爭論畫了句號。 《終戰詔書》擬稿時,滿篇都是“戰局已非收拾”“為萬世開太平”的官樣文章,絕口不提廣島長崎的蘑菇云,更諱言蘇聯紅軍的裝甲洪流。 8月15日玉音放送,老百姓聽不懂文縐縐的漢文,但“終戰”兩個字聽得分明。 當天夜里,一群少壯派軍官帶著士兵沖進皇宮,想搶回錄音盤阻止廣播,結果連天皇寢宮的門都沒摸到就被憲兵繳了械。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軍部想靠兵變翻盤,卻發現自己早已失去對軍隊的控制——這場鬧劇般的宮城事件,不過是帝國統治體系崩塌前的最后抽搐,連天皇的“御音”都敢違抗的士兵,心里早就沒了“玉碎”的念頭。 說到底,日本軍部心里門兒清: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沒炸垮他們的抵抗心,倒是蘇聯人一參戰,關東軍防線三天就垮了,本土北面門戶大開,這才讓他們真正慌了神。 天皇那會兒最怕的不是原子彈炸死多少人,是蘇聯紅軍要是打過來,按他們那套“廢除帝制”的脾氣,自己這皇位還能不能保得住——畢竟美國人扔原子彈時,他們還在琢磨怎么“體面投降”,想保天皇、保殖民地,可蘇聯人根本不跟你談條件,直接就要掀桌子。 所以說,日本那點抵抗意志,不是被“玉碎”的口號撐著,是被“還能活下去”的幻想吊著,蘇聯人一動手,把最后這點念想砸沒了,這才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怕輸,是怕輸得連骨頭渣都不剩。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