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唐山市發生的那場7.8級別地震,時至今日仍然讓人心有余悸,但鮮有人知,這場地震帶來的災害,本是可以縮減到最小,甚至避免的。 因為在地震橫波到達的前9個小時,就已經有人利用儀器,推測出了地震的來臨,他便是時任煤礦科長的馬希融。 可他緊急將自己的發現上報后,然而上級并未立即采取行動,而是以“需進一步研究”否決了他的意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事情是這樣的,早在地震發生前兩個月,馬希融便已在欒馬家溝礦地震臺,監測到了地電阻率值異常下降16%,遠超正常波動范圍,不僅如此,地震臺還觀測到地下水異常、動物行為反常等大震征兆。 馬希融將眾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斷定唐山可能會在7月,發生7級以上強震。馬希融驚出一身冷汗,趕忙向國家地震局以及河北省地震局提交短期強震預警報告。 沒有人知道如果此次預警生效,及時采取措施,會少死多少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可他的預警,卻很快便被地震局的兩名專家,以“數據異常是干擾所致”為理由駁回了。 專家認為馬希融的推測不符合地震出現的規律,不可能先有大震,再出現小震群。并質疑的提出:“如果按照你的推測,那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毀了嗎?” 對馬希融的極度肯定,專家甚至表示:“以后我會多給你寄些專業資料,你再多學習學習吧!”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隨后,專家便返回了國家地震局,但馬希融卻沒有放下心來,他接著持續對數據進行關注。7月27日18時,也就是大震出現的前九個小時左右,地電阻率再次驟降,馬希融又急忙致電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公室,斬釘截鐵地警告:“唐山馬上要爆發比海城7.3級更大的地震!”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這次,他的聲音傳進了上級每一位領導的耳中,但是收到的回復卻是:“需進一步研究”,而等到了7月14日,眾多預警皆指向大震的來臨,國家地震局隨即迅速召開了全國地震群測群防會議,會后,京津組組長汪成民,私下透露“7月下旬和八月上旬,唐山或許將有超過6級的大地震發生。” 青龍縣地震辦主任王青春聽了之后高度重視,青龍縣距離唐山市不過115公里,定會被大震波及。于是,王青春將消息帶回,上報縣委書記冉廣歧,而根據青龍縣地震觀測點的異常數據,冉廣岐高度重視此“非正式消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可讓他們深感意外的是,上級的預警和文件卻遲遲沒有下來,冉廣岐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賭上自己的“烏紗帽”,越級發布預警信息。 7月24日,冉廣岐召開緊急會議,成立防震指揮部,會上,他明確表示:“如果地震來了,全力救助人民生命;如果地震沒有來,自己的烏紗帽不要來也沒關系,寧可丟官,也要保百姓性命。”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接下來的72小時,青龍縣上演了前所未有的防震演練。黨員干部們挨家挨戶勸說,村頭大喇叭循環播放避震知識,學校操場搭起簡易窩棚。 等到了7月28日凌晨3點42分時,地動山搖的瞬間證明了這一切準備的價值。當24萬唐山同胞長眠于瓦礫之下時,百里之外的青龍縣卻安然無恙。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防震棚里的居民們抱在一起,聽著遠處傳來的轟隆聲,既慶幸又心痛。他們知道,這次死里逃生不是因為幸運,而是因為那個不怕丟官的鐵膽書記。 地震過后,冉廣岐選擇了沉默。他深知,在舉國哀痛的時刻,自己的“僥幸”可能會成為別人心中的刺。這一沉默就是二十年,直到聯合國官員專程來考察這個“地震史上的奇跡”。 不過,面對記者的追問,這位已經白發蒼蒼的老人只說了一句話:“不是我有遠見,是我記得自己吃的是老百姓的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