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關注武宗 學 天下武功 北派腿 腿無長短別·腿功有高低 ![]() 以武學打開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無懦夫 翻子拳是武術中與長拳不同的短打拳術,屬于重型拳術之一,廣泛流傳于我國東北、河北、西北、華北等地。抗日戰爭時期,由已故著名翻子拳大師于伯謙等老先生傳入遼沈一帶。于伯謙老先生傳授的器械包括十八攔刀、妙力刀、悟候刀、大槍、梅花槍、十三把短棒、昆悟劍、太師鞭、闖刀對練等。 于伯謙老先生傳授的翻子拳打擊手法獨具特色,源于搏擊實戰,用于驅邪抗敵,尤其注重實用功效。它強調體用雙修,功架舒展大方、迅猛剛健,勁力雄渾遒勁、氣勢磅礴,行動如疾風,穩坐如山岳。講究力量從涌泉穴生發,勁力由脊背發出,沖勁疾彈冷脆,力道沉重穩狠,同時伴隨令人膽寒的氣魄。 →預備式 1. 動作①:身體自然直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圖1)。 ![]() 2. 動作②:目視左方,兩臂從左下方向上升起,兩掌心朝上,五指并攏,同時提起左膝,腳尖平伸(圖2)。 ![]() 3. 動作③:兩臂繼續上動,轉至右側時掌心朝下,下半身保持不動,目視右側手形(圖3)。 ![]() 4. 動作④:右側兩掌在右下方向變拳,同時左腿向左前方上一步,兩腳尖微向內扣,成腋勒勢步形。左拳高度與鼻尖相等,右拳抱于左臂肘內側,兩拳眼朝上,兩肩微彎曲下垂,目視左前方(圖4)。 ![]() 【動作要點】以上四圖是一套完整的翻子拳出式動作,演練時需全神貫注。上勢采用虎踞靜待的腋勒勢,以顯示嚴密防守、審敵度勢;兩拳要用力緊握,掌的變化要準確;動作連貫協調,兩腳掌趾用力抓地,但不可僵直,更不能咬牙切齒。 →肉勢劈砸急三拳 動作①:向右后轉體180度,斜閃身并上右腿一步,左腿隨之進半步,左腳掌著地,下蹲成跟步。左拳隨右轉體垂于左腿旁,右拳變掌上提至左肩前,目視前方(圖5)。 ![]() →泰山壓頂 動作①:向左后轉體約180度,右腳上一大步,左腿繃直,腳掌、腳跟著地,成右弓步。同時左臂由前向左后上挑,右掌變拳隨左臂迅猛劈砸而下,右拳落至右大腿內側,左拳變掌置于右小臂下,目視前方(圖6)。 ![]() 【動作要點】轉體要快,步法準確,兩臂要掄圓,上體不可前傾或后仰,保持重心直立。 【攻防含義】若對方從正面出拳、踹腳,或從側斜方向攻擊,可閃身一步走外側,兩臂由上而下砸擋對方來拳或踹腳,上劈對方頭部,下砸對方膝部、腿部,上下翻轉,往復循環,變化無窮。 →劈砸迎面炮 1. 動作①:右拳從腰部擊出,同時左手掌心朝下,在右拳拳眼上向下抹過,成右弓步,拳的高度與鼻尖平齊,目視前方(圖7)。 ![]() 2. 動作②:依次出左拳、右拳、左拳,共連打三拳,拳眼朝上,探肩(圖8)。 ![]() 3. 動作③:上動不停,左拳向下帶壓并置于右臂腋下,右拳與頭部平行,成右大弓步(圖9)。 ![]() 4. 動作④:上動不停,左掌從右臂腋下向前上挑,同時迅速擊出右拳,右拳低于肩,左掌掌心朝下置于右臂肩前,成右大弓步,目視前方(圖10)。 ![]() 【動作要點】劈砸時兩臂要伸直,抹打配合要緊密,壓打、挑打要分明,沖拳勁力要剛柔并濟。 【攻防含義】若對方拳擊面部,可用左手向下抹帶,右拳迅速擊打對方頭部;若對方抽手上挑,立即左手下壓,右拳擊打對方鼻梁;若對方抽手下壓,立即左手上挑,右拳擊打對方肋下。 →高探馬 1. 動作①:左掌穿至右肩前,掌高與眉平行,掌指尖略高,右拳下砸后撩,同時提起后膝,腳尖平伸,上體微前傾,左腿彎曲站立,目視前方(圖11)。 ![]() 2. 動作②:右腳向前落大步,成大弓步,同時右拳前撩,左手配合按在右手腕上,左手背朝上,上體前傾,目視前方(圖12)。 ![]() 【動作要點】站立要穩,拳、掌區分要清,動作協調。 【攻防含義】若對方用腳踢襠部,可乘勢用右拳下砸其腳,左掌穿擊對方眼部;若對方順勢后撤,便落步用右拳擢挑其襠部。 →泰山壓頂(重復式) 1. 動作①:向左后轉體180度,斜身閃勢上左腿一步,右腿隨之上半步,下蹲成跟步。右拳隨左轉體垂于右腿旁,左拳變掌上提至前方,目視前方(圖13)。 ![]() 2. 動作②:向右后轉體約180度,上左腳一步,右腿繃直,腳掌、腳跟著地,成大弓步。同時右臂由前向右后上動不停,左掌變拳隨右臂劈砸而下,左拳落至左大腿內側,右拳變掌置于右小臂下(圖14)。 ![]() 【動作要點】轉體迅速,步法平穩準確,上體不可前傾或后仰,保持重心直立。 【攻防含義】若對方從正面出拳或踹腳,可迅速斜閃身翻身,以泰山壓頂之勢劈砸對方來拳或踹腳,上劈對方頭、面部,下砸膝、腿部。 →劈砸抹打 1. 動作①:左拳從腰部擊出,同時右手心朝下在左拳拳眼上向下抹過,成左馬步,拳高與鼻尖平齊,目視前方(圖15)。 ![]() 2. 動作②:依次擊右拳、左拳、右拳,共速擊三拳,拳眼朝上擊出,探肩(圖16)。 ![]() 3. 動作③:上動不停,右拳變掌,掌心朝下,同時擊出左拳,右掌向下捋帶并置于左臂腋下,左拳與頭部平行,成左大弓步(圖17)。 ![]() 4. 動作④:上動不停,右掌從左臂腋下向前上挑,同時迅速擊出左拳,左拳低于肩,右掌掌心朝下置于左肩前,成左大弓步,目視前方(圖18)。 ![]() 【動作要點】劈砸時兩臂要伸直掄圓,抹打配合要密切,壓打、挑打要分明,沖拳勁力要剛柔并濟。 【攻防含義】若對方拳擊面部,用右手向下抹捋帶,左拳迅速擊打對方頭部;若對方抽手架擋,立即右手下壓,左拳擊打對方鼻梁;若對方抽手下壓,立即右手上挑,左拳擊打對方肋下。 →高探馬(重復式) 1. 動作①:右掌穿至左肩前,掌高與眉平行,掌指尖略抬高,左拳下砸后撩,同時提起左膝,腳尖平伸,上體微前傾,右腿彎曲站立,目視前方(圖19)。 ![]() 2. 動作②:左腳向前落大步,同時右拳前撩成摧挑勢,成大弓步,右手配合按在左腕上,上體前傾,目視前方(圖20)。 ![]() 【動作要點】單腿站立要穩,拳掌動作要協調,撬挑要有崩彈勁。 【攻防含義】若對方用腳踢襠部,乘勢用左拳下砸其腳,右掌穿擊對方眼部;若對方順勢后撤,便落步用左拳摧挑其襠部。 →擦手點踢暗藏標 1. 動作①:右手掌從左拳眼上穿過,掌心朝上變勾手型,左拳變掌置于右頜下,同時下肢向左擰扭成半坐盤勢,迅速高提右膝,腳尖點踢,高度高于肩背(圖21)。 ![]() 2. 動作②:上動不停,頭轉向左后方,左掌變拳,迅速左轉體并上右點腳之步,同時左拳向上擊出,成右大弓步沖拳,目視前方(圖22)。 ![]() 【動作要點】轉體要快,點腳要高踢,目標準確,腰部靈活,轉膝順勁,手腳動作同步到位。 【攻防含義】若對方從正面或側面向拳擊來,可用右手勾、捋、帶,下用點腳踢其肋部或腹部,體現“上提下滾”“打煞高低”“手動足湊”“手腳齊到”的技法特點。 →臥肚錘 1. 動作①:出右拳擊打下方,同時上體下蹲,左右臂雙沉肘成腋勒勢步法,目視前方(圖23)。 ![]() 2. 動作②:上動不停,左轉體,左手捋帶并擊出右拳,左拳抱于腰間成大弓步,目視右拳(圖24)。 ![]() 3. 動作③:上動不停,擊出左拳擊打下方腹部,同時上體下蹲,左右臂雙沉肘成腋勒勢步法,目視前方(圖25)。 ![]() 【動作要點】步法調換要快,轉體以頭引領,前腿弓、后腿繃,腳著地要實,沖拳要有崩攔勁。 【攻防含義】若對方拳擊前胸,用左手捋帶,右拳打其上部;若對方上挑或截攔,用崩勁打其下部;若對方上截同時下攻,乘勢沉肘化解,上有防守則取下,下有防備則攻上,亦可虛攻其上、實取其下,或假取其下、真攻其上。 →劈山鑿嶺 1. 動作①:上體向右后轉體180度,擺頭的同時左腳向右后上半步,腳掌著地成半蹲跟步,左拳隨右轉體垂于左腿旁,右拳變掌上提至左肩前,目視前方(圖26)。 ![]() 2. 動作②:向左后擰扭轉體約180度,上右腳一大步,左腿繃直,腳掌、腳跟著地成右弓步,同時左臂由前向左后上挑,右掌變拳隨左臂迅猛劈砸而下,右拳落至右大腿內側,左拳變掌置于右小臂下,目視前方(圖27)。 ![]() 【動作要點】閃避、轉體要果斷,步法牢固,做到“站如釘、動如風”,兩臂要掄圓,上體不可前傾或后仰,兩腳受力要均勻。 【攻防含義】若對方從正面出拳,斜閃身走對方側面,翻身劈砸其來拳或踹腳,上劈對方頭、面部,下砸其腿部,上下翻轉,往復循環,變化多端。 →連珠炮 1. 動作①:擊出右拳,拳打中平位,拳眼朝上,接著沖左拳、沖右拳(即連擊三拳),右拳在前,左拳收于腰間,下肢成右大弓步,目視前方(圖28)。 ![]() 2. 動作②:上動不停,右拳收回,成雙抱拳,兩拳間隔80毫米,拳眼朝上,向前下方一步并振跺腳,左腳隨即提膝向上成獨立式,上體稍前傾,目視前方(圖29)。 ![]() 3. 動作③:左腳向前上一步,同時雙拳從腰間撞出,成中平拳,拳眼朝上,成左弓步,目視前方(圖30)。 ![]() 4. 動作④:右腳向前上一步,擊出右拳,同時左拳變掌,掌心朝下在右拳拳眼上向下抹過,拳打中平位,成右弓步,目視前方(圖31)。 ![]() 【動作要點】沖拳或收拳時要直出直入,動作中帶有螺旋式翻轉勁力,做到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既有豎勁也有橫勁,橫勁中亦帶豎勁。 【攻防含義】若對方拳擊面部,可用左沖拳走其內側,一邊擊其面部,一邊借出拳時胳膊運轉上翻的崩勁,將對方胳膊格于外側使其出擊失效;雙撞下砸講究后發拳先至,若對方拳擊胸部,即走外側雙拳收肘下砸,體現豎中帶橫、暗帶豎勁的靈活變通特點。 →上下飛翻轉 1. 動作①:上體后坐,收胸收腹,腰走左弧形曲線,髖關節隨腰轉動,右腳跟著地,踝關節前勾,同時右臂沉肩墜肘呈曲線蓄勁,左手掌隨右肘下按,掌心護肘,由前向左橫肘,走弧形曲線勁,目視前方(圖32)。 ![]() 2. 動作②:上動不停,左手掌向下扳壓,右拳隨即從懷里向上翻打,拳高于頭部,拳背朝前,左手掌掌心朝下置于右肘下,下肢成右弓步,上體前傾,目視右拳(圖33)。 ![]() 3. 動作③:上動不停,右拳變掌向前下捋帶并收至腰間,左掌變拳向上擊出,拳眼朝上,探肩成右弓步,目視前方(圖34)。 ![]() 4. 動作④:上動不停,沖左拳擊打下方,右拳收于左肘下,上體下蹲成腋勒式,目視前方(圖35)。 ![]() 【動作要點】腰身要柔韌,做到“指上打下、指下取上”,沖拳要直出直入,橫中有豎、豎中帶橫,曲線運行中既有圓滑卸化的柔勁,又有堅實待發的剛勁。 【攻防含義】若對方打來中平拳,用肘橫格擋開,左手扳壓其來拳,用右拳背翻轉砸其頭部;若對方用小臂截攔,右拳背立即變翻手捋帶,沖左拳打其腳部;若對方再外格,變換右拳打其下腹。 →橫掃千軍 1. 動作①:上動不停,左拳變掌,掌心朝里從右下向左側橫擺,左手腕翻轉,至左側時掌心朝外,同時右拳變掌隨左臂橫擺,至左側時掌心朝里,兩臂微彎曲呈陰陽手,下肢成馬步,目視左側(圖36)。 ![]() 2. 動作②:上動不停,右手掌從左下向右側橫擺,右手腕翻轉,至右側時掌心朝外,兩臂微彎曲,同時左掌隨右臂橫擺,至右側時掌心朝里呈陰陽手,下肢成馬步,目視右側(圖37)。 ![]() 3. 動作③:向左轉體180度,同時兩臂伸展開橫掃,掌心朝前,旋轉時兩腳落地振跺腳,蹲大馬步,目視前方(圖38)。 ![]() 【動作要點】掌橫掃時要協調準確,兩臂要有疾彈之勁,眼神要專注,轉體振跺腳要有力并發出響聲。 【攻防含義】若對方拳擊來,用左手掌外格,右掌拍打其后背部;若對方轉體換步,便拍打其前腹部,力量由腰部發出。 →倒發悟雷 1. 動作①:向左轉體斜閃,右腳上半步成跟步,右手掌微屈自然隨右腿垂下,左手掌上提至右肩前,目視前方(圖39)。 ![]() 2. 動作②:上動不停,右手掌由下向前上掄劈砸下,同時向左后轉體成右弓步,左手掌由后向前掄劈,隨即右手掌又由后向前劈砸而下,以肩為軸,目視前方(圖40)。 ![]() 3. 動作③:上動不停,向左蓋步,右腳在前,右臂隨左轉體由前向后反背劈砸,掌心朝上,左掌在右臂肘下,掌心朝下,掌指微屈,目視手型(圖41)。 ![]() 4. 動作④:上動不停,向左后迅速轉體騰空180度,左臂向左后翻轉劈砸,左臂在前,右臂在后緊跟砸下,左手置于右小臂下,同時左腳后拉,成腋勒勢下蹲,目視前方(圖42)。 ![]() 【動作要點】兩臂要掄圓,以肩為軸,一招一式要有深厚力度,適時放松肢體,劈砸要沉重兇狠,蹲坐如山岳般穩固。 【攻防含義】若對方來拳迅猛,立即用蓋步撤閃身,同時右臂由前向后劈砸,通過翻身施展迂回轉移戰術,勁帶翻轉、法重轉移,體現“翻”字的核心要義。 →鐵翻車 動作①:左手掌向下扳壓,掌心朝下;右掌向胸前收回,曲臂,從懷中向上翻砸,掌心朝上;下肢成右弓步,目視前方(圖43)。 ![]() 動作②:上動不停,左手掌向右肘前方上挑,同時右拳從腰間向下沖拳;左手掌配合右肘,成腋勒勢步形,目視前下方(圖44)。 ![]() 動作③:上動不停,右拳向前上挑,以右肩為軸施展動作,同時左腿向前上步,右腿隨即向前墊步并騰空跳起(圖45)。 ![]() 動作④:上動不停,雙腳同時落地,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右拳向下擊打,左拳置于右小臂前方,拳眼朝上;下蹲成腋勒勢步形,目視前下方(圖46)。 ![]() 動作⑤:上動不停,左手掌向下扳壓,掌心朝下;右拳向胸前收回,曲臂,從懷中向上翻砸,拳心朝上;下肢成右弓步,目視右拳(圖47)。 ![]() 【動作要點】左掌與右拳配合要緊密,上翻與下砸動作需協調有力,步法變換要靈活隨機,騰空落地要穩當準確。 【攻防含義】此動作為連續擊打進攻法。一是當對方出直拳時,用左手扳壓其拳,右拳向上翻砸;若對方向上格擋,便左手上挑格擋,同時右拳向下翻打。二是若對方后撤,可借助騰空上挑動作,緊逼其襠部。 →聲東擊西 動作①:右拳變掌向下捋帶,同時伸出左拳,接著沖右拳,連續擊打后成右弓步,目視前方(圖48)。 ![]() 動作②:左手捋帶,向左后轉體180度,同時撤左腿;右拳從腰間擊出,再擊左拳,拳眼朝上,拳打中平位置,成右弓步,目視前方(圖49)。 ![]() 動作③:左手捋帶,向左后轉體180度,同時右拳從腰間擊出,再擊左拳,拳眼朝上,拳打中平位置,成左弓步,目視前方(圖50)。 ![]() 【動作要點】左手捋帶動作要清晰有力,出拳時要有速度,撤步時不可偏離身體中心,拳需打在中平位置。 【攻防含義】此動作用于防范背后敵人的擊打。當對方沖拳襲來時,用左手捋帶其來拳,再用右拳擊打對方;若對方從背后攻擊,立即轉體,用左手捋帶對方手臂,同時用右拳連續擊打,不給對方喘息之機。 →蓋馬三錘 動作①:上體向右后轉體180度,下肢下蹲,左腳掌著地,成跟步;左拳隨轉體置于左腿下方,拳心朝里;右拳變掌向上提至左肩前,目視前方(圖51)。 ![]() 動作②:上動不停,上體向左后轉體180度;左臂以肩為軸向下、向后掄砸一圈,再向前掄劈砸下;隨即右臂以右肩為軸向前掄劈一圈,再向后挑起,同時提起右膝,上體前傾,目視前方(圖52)。 ![]() 動作③:右腳上一步,右臂向前擂挑,成右弓步,左手置于右小臂上,目視前方(圖53、54)。 ![]() ![]() 【動作要點】雙臂掄劈時要靠近耳邊而過,轉體擰扭動作要快如閃電,劈砸與挑擊銜接要無縫銜接;步法體現為一退一進,帶有向上進攻的態勢。 【攻防含義】此動作用于防范對方拳腳齊攻。當對方拳擊胸前、腳踢膝下時,用兩臂從上方外側下劈其來拳,同時進步提膝,既防腳踢又用膝攻打對方腹部;若對方后撤,可擂挑其襠部。 →倒劈鑿頂 動作①:向右后轉體180度,右臂由前向后劈砸而下,再沿弧形曲線向前、向上撩錘,高度超過頭頂,曲肘,拳心朝下;左臂隨右臂由上劈下,在小腹前曲肘,拳心朝下;同時跺右腳上步,左腳在后離地約2尺高,腳心朝上,上體前傾,目視前方(圖55)。 ![]() 動作②:上左腳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拳由下向上擂挑掛擋,向前送肘,拳高于頭部;右臂握拳由上向下后挑,目視前方(圖56)。 ![]() 動作③:上右腳一步,左腳隨之跟半步,下蹲成跟步;同時右拳由后向前、向上擂挑上掛,向前送肘,拳高于頭部;左拳向下砸擊后挑,目視前方(圖57)。 ![]() 【動作要點】轉體跺腳時要發出響聲,撩錘的上翻下砸動作要連貫,單腿獨立時要站穩,變換步法時不可雙腳同時落地,整體動作要敏捷輕快。 【攻防含義】此動作用于防范對方從背后攻擊。當對方從背后出拳時,可翻身掄劈下砸其胳膊;若對方出腿踢來,可用左拳下砸其腿,右拳沿弧形曲線撩錘擊打對方;若對方用臂上劈,隨即用擂挑上掛并送肘擊打。 →劈山收勢慣全神 動作①:向左后轉體180度,左臂由后向前、向上掄劈后砸至左腿外側;隨之右臂從上方向左腿下方劈砸,同時大彎腰、松肩,左腿彎曲,右膝距地面約0.5尺,右腳掌點地,目視左前下方(圖58)。 ![]() 動作②:上動不停,右手臂向右后方移動,掌心朝上;左手掌由左側向前沿弧形曲線做云手動作,配合腰部轉動,掌心朝上,步法成轉體式,目視右側(圖59)。 ![]() 動作③:上動不停,左掌由前方從懷中移至左腰間,向左側擊平拳,拳心朝下;右手從右后側向前、向上沿弧形曲線移動,停于頭部上方,屈肘,掌心朝上;同時并步半蹲,目視左側(圖60)。 ![]() 動作④:右掌變拳,左拳由左側向上同時屈肘,兩臂向前下方彎曲下垂(圖61)。 ![]() 動作⑤:雙拳變掌,貼附于兩髖部,目視前方(圖6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