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荒的聾子婆婆 文/楊正林 在我們居住的農轉非小區,常常見到一位特殊的婆婆,她佝僂著腰,滿頭白發,布滿皺紋的臉上全是滄桑。她是一位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就靠社會低保維持生計。 每天她總是穿梭在小區的各個角落,目光緊緊鎖定在垃圾桶上,尋找著廢塑料瓶、紙板和紙盒,大家都親切地稱她“聾子婆婆”。 第一次遇見婆婆時,我正準備扔掉手中的飲料瓶。她看到我手中的瓶子,臉上立刻綻放出笑容,那笑容像春日里的暖陽,瞬間驅散了我心中的陌生感。 她支支吾吾地說著什么,雖然我聽不太懂,但從她的表情和手勢中,我能感受到她的善意。我將瓶子遞給她,她雙手接過,嘴里不停地念叨著,眼中滿是感激。 后來,我才知道婆婆聽不見別人說話。無論你問她什么,她總是答非所問,但這并不影響她與大家的交流。每次見面,她都會主動和我們打招呼,臉上始終掛著那溫暖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讓人忘記煩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黃昏,總能在小區里看到婆婆忙碌的身影。她仔細地翻找著每一個垃圾桶,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賣錢的物品。 有時,天空突然下起大雨,豆大的雨點砸在她身上,她也只是匆忙找個地方躲一躲,等雨稍微小一些,又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婆婆的小推車被裝得滿滿當當。她推著那車廢舊物品,一步一步地走向回收站。賣掉廢品換來的錢,除補貼自己生活外,她還會購買一些時令水果,一些姜,蔥,大蒜,擺在小區門口桌上,由小區住戶任意取走,久而久之,小區住戶的姜,蔥,大蒜都習慣在這里隨手取用。 漸漸地,這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回饋方式感染了大家,大家更愿意把廢舊用品交給她。 聾子婆婆生活并不富裕,但她平凡樸實,自強不息,臉上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宛如天空中最遠處那顆耀眼的星星。 (2025年8月成都洞子口老茶鋪) ![]() 【作者簡介】楊正林(男),筆名:楊老三,成都七中學子,曾下鄉到西昌冕寧縣瀘沽區先鋒公社。高級工程師,建筑設備專家,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業余愛好旅游,寫作,在四川工人日報,建筑報發表數十篇通訊,詩歌散文等。著有《建筑空調殺手》系列短文和《監理郝人傳》等文章。知青故事《成都知青在冕寧》2019年獲中國知青作家杯優秀作品一等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