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醫李知行 有什么樣的愿力,就會種下什么樣的種子。 清晨梳頭,鏡中又見幾縷銀絲倔強翹起;久坐起身,腰間一陣酸軟襲來;夜深人靜,卻被頻頻襲來的尿意打斷睡夢……這些現代中年人的日常困擾,在中醫眼中常被歸結為四個字:肝腎不足。 清代名醫徐靈胎為善治老年病之高手,他認為:老人“能長年者,必有獨盛之處,陽獨盛當顧其陰,陰獨盛當扶其陽。然陰盛者十之一二,陽盛者十之八九”,故清火而保陰,當為老年人立方之準。 康熙年間,達官貴人間流傳著一味神奇丹方。服用者不僅“黃發變玄,腰腳轉健”,更能得“上壽康強”。此方原是明代董其昌晚年所用,讓這位大書法家“須發由白轉黑,精力充旺”。 清末名醫陸九芝非常推崇徐氏之說,且對董氏所服延壽丹頗為折服,亦取此方自養,古稀之年須發未見斑白,燈下能寫細字,并認為此方治療老年病“最為無弊”,故將其收載于《世補齋醫書》“老年治法”篇中,后又被蘇州名醫蘇元慶收錄于《良方集腋》一書中。 此方便是 首烏延壽丹,現代中成藥延壽片的前身。 延壽片:何首烏、豨薟草、菟絲子、杜仲、女貞子、桑葉、忍冬藤、桑椹、黑芝麻、地黃、金櫻子、墨旱蓮、黑豆、牛膝。 主帥何首烏、生地黃穩坐中軍帳。這位“發絲的黑騎士”身負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重任,以九蒸九曬之身(古法需與黑豆反復蒸曬九次),引精血上榮巔頂。 四位“補益特使”緊密協同:菟絲子溫柔纏繞,補腎養肝。女貞子寒涼滋潤,清補肝腎;墨旱蓮涼血益陰,兼止妄血,這也是經典的“二至丸”。桑椹與黑芝麻聯袂,以黑色入腎,滋液生津。 強壯雙杰杜仲與牛膝組成“腰腿黃金搭檔”。杜仲如強弓之弦,拉緊松垮的腰脊;懷牛膝似引路使者,引藥下行至膝踝,更將浮越之火拉回丹田。 固澀能手金櫻子化身“夜尿克星”,收束失控的膀胱;而黑豆這味低調使者,默默引導諸藥精準抵達腎經。 桑葉與忍冬藤這對“清熱輕騎”在補益大隊中巧妙平衡,防滋補過滯而生內熱。 《素問》早有明訓:“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中醫視肝腎為生命根基——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當年過四十,陰液自然虧損,便會出現:頭昏目花(精血不榮清竅)、耳鳴重聽(腎開竅于耳)、腰酸膝軟(腎府失養)、夜尿頻數(腎司二便)、須發早白(其華在發)。 陸九芝在《世補齋醫書》中犀利指出:時人遇衰老便熱衷補陽,如同“抱薪救火”。老人多屬 陰虛陽亢,當以養陰為本,方能陰平陽秘。延壽片全方重在滋腎養肝,恰應此理。 這個藥的適用人群,中年后出現典型肝腎陰虛癥狀者,體檢常無實質病變,卻自覺“渾身不得勁”。空腹溫水送服,給脾胃一條“綠色通道”。脾胃虛寒者可佐姜茶護航。 江蘇一位堅持服用的書法家笑談:“白發轉灰不貪心,夜尿減半已感恩。”這或許正是古人“緩補久功”的智慧——不求立竿見影,但求細水長流。 ![]()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均為科普中醫所用,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要,請咨詢醫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