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藥王孫思邈以 141 歲高齡名垂青史,其長壽之道非獨賴醫藥之術,更在于「大醫精誠」的生命哲學與「天人合一」的養生智慧。《千金方》云:「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其八句箴言,道盡長生玄機: 1.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2.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3. 食能排邪而安臟腑4.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5. 養生之道,常欲小勞6. 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7.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8. 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壹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心得感悟釋義: 生命至高無上,價值千金,醫者當以敬畏之心守護。 感悟: 孫思邈將醫德置于醫術之上,《大醫精誠》開篇即言「先發大慈惻隱之心」。此句揭示長壽之本在于「德全不危」—— 德行完備者,身心和諧,百病不侵。現代研究亦證實,利他行為可激活大腦獎賞系統,降低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貳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心得感悟釋義:真正的養生是調養心性,防患于未然。 感悟:孫思邈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層,強調「消未起之患」。此理念與現代預防醫學不謀而合,如定期體檢、情志疏導等。其「十二少」養生法(少思、少念、少欲)更直指現代人焦慮根源,通過節制欲望實現「神寧則壽」。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叁食能排邪而安臟腑心得感悟釋義:飲食可祛除病邪,調和臟腑功能。 感悟:孫思邈主張「食當熟嚼」「食不過飽」,反對「重肉厚味」。其《千金食治》記載 241 種食材,如枸杞養肝、山藥補脾,與現代營養學倡導的均衡飲食異曲同工。更提出「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警示貪食傷身,暗合《黃帝內經》「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之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肆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心得感悟釋義:思慮過度耗散精神,心念繁雜動搖意志。 感悟:孫思邈以「十二少」為養心綱領,強調「少思以養神,少念以養志」。現代神經科學證實,持續焦慮會導致海馬體萎縮,加速認知衰退。其「動中求靜」之法(如書法、氣功),通過專注力訓練實現「形勞而不倦」,實為古代版「正念療法」。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伍養生之道,常欲小勞心得感悟釋義:適度勞作可促進氣血流通,忌久坐久臥。 感悟:孫思邈提倡「發常梳」「叩齒」「摩腹」等簡易功法,如「發常梳」能刺激頭部百會穴,改善微循環;「叩齒」則通過咀嚼運動強化牙周組織,預防腦供血不足。此與現代「久坐傷肉」理論相通,其「飽食即臥,百病乃生」的告誡,亦警示現代人避免「沙發土豆」生活方式。 陸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心得感悟釋義:順應四季節律調整作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感悟:孫思邈將人體視為「小宇宙」,主張「天人相應」。春季對應肝氣生發,宜晚睡早起;冬季對應腎之封藏,宜早睡晚起。此與現代生物鐘研究一致,如冬季褪黑素分泌增加,早睡可增強免疫力。其「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月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的提醒,亦警示現代人避免空調、暖氣對自然節律的干擾。 柒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心得感悟釋義:醫者當莊重自持,戒除浮躁。 感悟: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痛斥「偶然治差一病,則昂頭戴面」的輕浮之風。此句揭示「靜以修身」的養生智慧 —— 情緒波動耗散元氣,如「多怒則百脈不定」。現代研究表明,情緒穩定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 30%,印證「心平氣和,才是養生之本」。 捌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心得感悟釋義:情感需適度,過猶不及。 感悟:孫思邈以道家「中庸」思想調和七情,主張「愛憎不深則不傷性」。此與心理學「情緒粒度」理論相通,過度沉溺或排斥情感會導致認知偏差。其「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的體態要求,更通過身體語言反哺心態,實現「形神共養」。 孫思邈的長壽密碼,本質是「德、醫、道」的三位一體:以「大醫精誠」修德,以「治未病」行醫,以「天人合一」悟道。其八句箴言跨越千年,直指現代人亞健康困境 —— 縱欲傷精、久坐傷氣、焦慮傷神。 若能踐行「少思、少欲、少怒」,輔以「發常梳、齒常叩、腹常摩」,必能重獲「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的生命智慧。正如《千金方》所言:「壽夭休論命,修行在各人」,健康長壽從來不是天賦,而是一場身心合一的修行。 【與君共賞,詩意人生】 讀完這篇文章,若您心中有所觸動,不妨輕點指尖,關注我們,將這份穿越千年的智慧與更多人分享。 您的每一次點贊、轉發、推薦、關注與閱讀,都是對我創作之路的溫暖支持,也能讓更多人與我們一起,在經典的字里行間感受文化的深邃,在智慧的星河中攜手前行。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古韻悠長,讓經典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靈。 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
|
來自: 新用戶9958497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