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估衣,是出售舊衣服或原料較次加工的衣服。估衣攤賣的是富裕人家穿剩下的過時的衣服,或者當(dāng)鋪里無人贖回的衣服,還有從死人身上扯下來的衣服。 估衣街\市,很多城市都曾出現(xiàn)過,并且有個奇怪的現(xiàn)象:那個時代,一個城市的發(fā)展,不起眼的估衣街先逐步形成。天津就有“先有估衣街,后有天津衛(wèi)”的說法。 而清代曾有文人專門描寫天津的估衣街:《估衣街竹枝詞》 衣裳顛倒半非新, 挈領(lǐng)提襟唱賣頻; 夏葛冬裝隨意買, 不知初制是何人。 100余年前的石家莊也一樣,估衣街出現(xiàn)的比較早,一二十年代,城市的雛形剛剛形成,大的商店沒有發(fā)展起來的時候,大橋街西頭路北的小巷子就有一些估衣攤,之后越聚越多,形成一條街的估衣攤,就形成了估衣街,再后來估衣攤發(fā)展成成衣鋪、成衣局、服裝店。 到了三四十年代,南花園逐步發(fā)展起來,在南馬路(裕華路)以南,新的估衣市形成。那時的估衣市面積很大,但沒有店鋪,全是估衣地攤,估衣的經(jīng)營者也是各種各樣。有真正的估衣商,也有一些看不清時局的GMD軍官,將自己的衣服鞋帽拿來出賣,并以此為掩護(hù),來觀察時局;另外就是一些資本家和小老板,因為戰(zhàn)時關(guān)閉了商號,又受毒于反動宣傳,害怕GCD,于是隱瞞財產(chǎn)和商號,將所存之物拿到估衣市,邊賣估衣邊打聽政策;三是一些低級職員,因為解放前物價飛漲,生活貧困,解放后一時沒有就業(yè),生活更加困難,不得不把家中的衣物賣出;四是真正貧窮的小商販,這一群體最多,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趁解放時戰(zhàn)亂之機(jī),搶拾了一些物資,為了飯碗,他們不得不拿出來出售;五是真正的估衣商販,他們擺出的估衣品種雜多,其中多是經(jīng)過洗染、熨平加工的衣物,顯然是真正的估衣行家。 因不同身份的人出賣估衣,所以估衣的質(zhì)量懸殊,樣式繁多。有古式的龍衣蟒袍,也有時髦的西服革履,上至紳士、商賈、官員穿舊的綢衫綾褲。下至窮苦人穿的粗衣破襖,無所不有。更多的是舊破皮鞋,帶補(bǔ)丁的爛襪子,掉毛的破皮襖。還有戰(zhàn)時帶血跡的被褥等,整個估衣市場擺得亂七八糟。 然而,買估衣的人總是稀稀拉拉,買估衣的人越少,賣估衣的拍賣聲越大,有的嗓子喊啞了。因為估衣賣不出,就會餓肚子。 據(jù)老石家莊人回憶,南花園估衣市上看到過,老人拉著孩子哭,孩子趴在母親懷中叫,估衣攤上站著十歲的女孩,背上貼著一個出賣的小紙條,孩子泣不成聲。賣估衣的叫賣聲,孩子饑餓的哭聲,混成一片,充滿了市場。 估衣街市的人生百態(tài),是一段歷史,也是城市發(fā)展的縮影。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即使在物資貧乏,積貧積弱的年代,人們也總是首先需要“衣”,“衣”的流通就成為硬性的剛需,大概也能解釋為什么在很多城市估衣街總是容易形成,首先形成,人們?yōu)榱私鉀Q“衣”的問題,也顧不得“不知初制是何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