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出現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作為一座城市中最隱蔽的寬街窄巷 胡同記載的不僅僅是城市的記憶 更是其中發生的一段段歷史往事 “胡同” 在漢語里是雙音節的單純詞 是小街小巷的意思 多用于北方的城市 這個詞始見于元代 源于蒙古語“荷特” 就是“水井”的意思 而天津“胡同”的出現 大概是明朝年間的事 天津以“胡同”作通名的里巷 一般都比較狹窄 人口稠密 兩側多為平房 在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步伐之下 天津許多老胡同或消失或轉變 僅存的少之又少 帶著懷舊的心情尋找現存的老胡同 成為了不少天津人 追憶往昔的一種回味方式 大胡同:天津最大的胡同 南有義烏,北有大胡同。這一在清朝道光年間成型的胡同,位于南運河北岸,最初被稱為“河北大胡同”,僅210米的距離。1918年南運河裁彎使大胡同位置改在南運河南岸,改為今名。 大胡同曾是天津商業的搖籃,囊括了人們生活當中的各個領域。布匹行業有匯亨布店;鞋帽行業有北德新鞋帽;洋廣百貨有益生百貨店,南貨、針頭瑪瑙等小商品一應俱全;小吃和茶食,有祥德齋、南味等臘味的食品、有老稻香村和生村洋北號,還有一家醬園叫東茂居。 耳朵眼胡同:沒有胖子的小胡同 小胡同的名字也是聞名遐邇,人人皆知。三絕之一的“耳朵眼炸糕”天津人沒有沒吃過的,這炸糕的名字其實就來自于紅橋區北門外大街的“耳朵眼胡同”,這“耳朵眼”有多小?胡同最窄處不到1.5米,最寬的也不超過5米。 以前住那的老街坊們常打趣地說:“住這條胡同的沒胖子,胖子他進不來啊!”耳朵眼胡同由三個小胡同組成,總長度也不足200米,一共有三個出口,連通了三條路,三個出口分別在估衣街、北馬路、北大關上。 襪子胡同:因其狀如襪而得名的胡同 襪子胡同是老天津最著名的胡同之一,長四百余米,坐落在南開區東北部、海河西岸的張自忠路與天齊廟大街之間,并通東馬路,中與古文化街(宮北大街)相交,以其狀如襪子而得名。 天津稻香村,這家天津最早的南味食品店最早也開設在襪子胡同。舊時,襪子胡同不僅店鋪云集、人文薈萃,更重要的它是天津“皇會”的“會道”。天后宮每有盛事,襪子胡同必然是人如潮涌。 鴨子王胡同:因鴨子王作坊得名的胡同 鴨子王胡同坐落于天津老城里西南,南北走向,北端不通行,系實胡同,南口在長生巷。大約在清代咸豐年間,有一專賣鹵煮野鴨的王姓作坊在此,遠近聞名,這條胡同由此得名。 解元里:因名字粗俗而改名的胡同 解元里位于南開區二道街北側,南起二道街,北端不通行,長60米,舊名褲襠胡同,極為庸俗。清光緒元年(1875),里巷內有名張彭齡者,得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鄰里為此樹牌坊“解元里”,建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 胡同是一種時代標志 一條條胡同串起來的是過往 是歷史 在這里能嗅到地道的天津味兒 仿佛能看到天津過去發生的事 老城的改造 讓一些胡同永遠消失 但也標志著歷史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我們在感悟新生活開始的同時 也別忘了回味著老城的歷史 讓它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記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