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結構及啟功先生的解釋 八股文是文章的巔峰,就像唐詩宋詞。到了明清,八股文作文科舉考試的一種固定文體,其模式框架有著更加嚴格的規范: 1. 破題:用兩句話點明題目主旨,概括全文核心,要求簡潔明了,不能直接引用題目原文。 2. 承題:承接破題的意思,進一步闡釋,通常用三四句話展開,使題意更加清晰。 3. 起講:開始進入議論,是對題目的初步引申論述,多以“且夫”“嘗謂”等詞起筆,表明正式開始講道理。 4. 入手:從起講過渡到正文,是議論的切入點,篇幅較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5. 起股:又稱“前股”,是正文議論的重要部分,需用對仗工整的語句展開,內容要充實,邏輯要嚴密。 6. 中股:承接起股,繼續深入議論,其重要性甚至超過起股,同樣要求對仗,且論述需更深刻。 7. 后股:進一步補充論述,呼應前文,使觀點更加完整,仍需保持對仗格式。 8. 束股:最后總結全文,收束議論,篇幅相對較短,同樣以對仗句結束,使文章結構嚴謹。 啟功先生對八股文的模式框架有過生動通俗的解釋,他將其比作“搭架子”: · 破題、承題就像“點題”,先把題目意思說清楚,如同蓋房子先確定地基的位置。 · 起講是“開場白”,正式拉開議論的序幕,相當于房子的“門樓”,表明要進入正題。 ·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這“四股”是文章的主體,就像房子的“梁柱”,必須對仗工整,結構穩固,且層層遞進,把道理說透。他尤其強調“中股”是核心,如同房子的“正廳”,是最重要的部分。 啟功先生的解釋既點明了八股文固定的結構模式,也揭示了其在形式上的嚴格要求,同時通過生活化的比喻,讓人們更易理解這種文體的框架特點。 時人鮮有研究八股文的,所以多認為八股文是毒草。今年我套用八股文試寫幾篇文章,雖然稚嫩無比,但敢媲美教科書中的今人文章。如不相信,可在評論中留下題目,次日即將“八股文”呈上,恭請雅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