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有“司馬遷之才”、“國士無雙”稱號的蔣廷黻博士,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前的最后時刻,他一言不發,只是流下了兩滴淚。 一滴淚是為自己而流。他此生最大心愿是撰寫一部權威的中國近代史,作為自己的傳世之作。但苦于政務纏身,這部著作始終未完成,僅有5萬余字的提綱。 另一滴淚是為兩個妻子而流。他對與自己反目成仇、折騰了18年的原配妻子唐玉瑞,心懷愧疚;對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途的妻子沈恩欽,他憂慮未來她會無依無靠。 作為學者或作為從政者,蔣廷黻都是“最光彩照人的一位”、“'魯殿’中的'靈光’”。這個看事情極端通透的男人,卻唯獨看不清曾和自己最親近的人。 ![]() 一、從天才兒童到海歸博士,初登歷史舞臺便嶄露頭角1923年春天,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書桌上擺放著這樣一張求職簡歷: 蔣廷黻,湖南省寶慶府人。11歲入明德學堂就讀,接受西式教育。 17歲赴美留學,在派克學院半工半讀。期間組織俱樂部,積極參加各項社團活動。 25歲到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就讀。曾任美國東部各大學中國學生夏令會主席。華盛頓會議期間,參加“中國留美學生華盛頓會議后援會”,擔任后援會英文刊物的編輯。 28歲完成論文《勞工與帝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看完簡歷,張伯苓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拿起手邊的聘書,在上面重重蓋下了簽章,將蔣廷黻聘任為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 蔣廷黻之所以年紀輕輕就成功應聘大學教授,靠的是天賦加努力外加一點點運氣。 天賦:蔣廷黻自幼就擁有“超強大腦”,記憶力驚人。那些需要背誦并默寫全文的課文,沒有能難得住他的。連他本人都說:“當時我成了天才兒童?!薄伴L輩們都把我看成是一塊讀書的材料?!?/span> 努力:想要成功,努力是最為重要的因素。蔣廷黻17歲只身赴美,學費不夠,他只能半工半讀,用每天三個小時的重體力勞動換取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初到美國英語很差工作繁重,生活處處不如意。蔣廷黻生了重病險些死去,但他沒有自暴自棄,養病期間堅持讀英文原版小說,靠著這股死磕的勁頭叩開了英語的大門。 運氣:蔣廷黻的前半生運氣爆棚。他在幼年時被二伯當成讀書種子悉心栽培,獲得了良好的教育資源,不然他極可能被父親拽去做個小商人了。 在長老會就讀期間蔣廷黻認識了林格爾夫人。正是這位夫人幫他打點好了一切赴美事宜,后來又在生活上對他諸多照顧。 28歲歸國的年輕博士,意氣風發磨拳擦掌,準備在歷史的舞臺上大有作為,真可謂出道即巔峰。 ![]() 二、這個教授不“稱職”蔣廷黻任教于南開大學之后,從中國近代外交史入手,大量查閱史料、搜集民間各種資料,積極填補之前研究的空白。 在南開大學的六年半期間,蔣廷黻的主要工作是帶著學生搞實地調查研究,和其他埋頭著書立說的教授大不相同。一直到離開南開,蔣廷黻才僅僅寫出了一篇文章,但此時他已在歷史界嶄露頭角。 1929年起,蔣廷黻接受清華大學邀請,擔任了五年的歷史系主任。 那一段時間是革命以來中國僅有的比較和平與團結的時期,因此蔣廷黻可以安心工作。學校經費充足,他以噸為單位大量購買歷史檔案用于研究。 靠著買資料,蔣廷黻在書商那里成了名人。每周三上午書商在走廊上排成一排,每人都帶著他們要賣的書單供蔣廷黻挑選,這成了歷史系的一道風景線。 文化人之間為了搶奪稀缺書籍也會用點“小詭計”。有一次,國立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和蔣廷黻一起,去了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兩人互相監視著找資料,都明確表示對對方找到的書籍沒有興趣。 二人剛一分手,蔣廷黻就狂奔回去,打算買自己先前看上的兩本小冊子。誰知袁同禮比他更快,已經捷足先登把書買走,留下蔣廷黻頓足嘆息。 清華五年期間蔣廷黻繼續研究中國外交史,出版了兩卷編纂資料(《中國近代外交史資料輯要》)。同時他發現近代外交史范圍太窄,便將研究范圍擴大到整個中國近代史。 蔣廷黼在近代史領域苦苦探索,有時在故紙堆里發現了前人未曾發現的資料,便歡欣雀躍;有時很長時間都一無所獲,便稍感失落。正如他本人所說,“我努力工作,有時因為得到偉大的發現而高興,有時因為遇到想不到的困難而失望?!?/span> 蔣廷黻在清華期間是個稱職的學者,卻不是個“稱職”的教授,他壓根沒把精力放在為本系招攬生源上。相反,一旦有學生申請入歷史系,他都會給他們“澆冷水”,提醒他們讀歷史一定會受窮很久。 因為他深知,研究歷史除非發現真偽,否則不易成名。歷史系畢業生就業前景慘淡,雖然可以到中學教書,但是待遇低、圖書設備差,不利于個人發展。 三、從學術到政壇,輕松玩轉跨界九一八事變后,蔣廷黻在《獨立評論》和《大公報》上所發表的文章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包括了蔣介石。 此后蔣介石連續三次接見蔣廷黻。1935年,蔣廷黼正式辭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職務,以非黨的學者身份,加入國民政府,任行政院政務處長,毫無背景的他自此從政近30年。 蔣廷黻要從政的消息傳開后,朋友圈中炸開了鍋,大家都勸他好好考慮考慮。有人認為政壇是“火坑”,搞不好會身敗名裂;有人認為是“泥潭”,會玷污學者孤傲卓絕的氣質。當然,還有因為嫉妒他而大放厥詞的。 而蔣廷黻本人認為“政治并不是專用金錢的榮耀”,他覺得這就是一種工作,“我認為它和教書一樣的清高”。 他是文人,但絲毫不忸怩作態。邀請我去從政,我就大大方方地接受,完全沒擺平常文人那副清高的架勢。 沒幾個月蔣廷黻被任命為駐蘇聯大使,歷經多次職務變動后,出任駐聯合國代表,他研究了多年中國外交史的經驗自此派上用場。 “蔣廷黻是替中國外交史導航的人?!?/span>李敖這樣說。 ![]() 圖 | 蔣廷黻在聯合國上 他既有學問又有才識,屬于文人里面官做得最好,官里面學問做得最棒的。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自己親自撰寫講稿和公文,不像好多人都讓秘書代勞,自己念一念便完事。 蔣廷黻不喜歡敷衍應付,厭惡恭維迎合,喜歡直抒己見,往往“一語出,四座驚”。 他不懂得外圓內方,能在政界縱橫憑借的是豐富的經驗、過人的眼界。與蔣廷黼共事多年的好友陳之邁說:“他是一個耿直的人,完全沒有耐性,沒有容忍。所以他可以做一個政治家,他絕不可能做一個政客。” 蔣廷黻從政當官的消息傳回湖南老家時,親友紛紛來信,希望他能“拉兄弟一把”。 他立即請哥哥勸阻眾人,并聲明誰來了他都不接待,堵住了一大批不請之客,也讓他在裙帶關系復雜交錯的政壇站穩了腳跟。 ![]() 四、晚年被家事困擾,離婚案鬧到聯合國蔣廷黻1923年獲得博士學位后,與校友唐玉瑞在歸國的船上舉行了婚禮,還請船長當見證人,也算是個浪漫新潮的男人。 回國后兩人生了兩女兩子,時間長了他對妻子的感情逐漸變淡。 特別是蔣廷黻通過打橋牌認識了有夫之婦沈恩欽以后,這種冷漠態度更加明顯。唐玉瑞默默忍受了很長時間,終于有一次忍不住向蔣廷黻的好友浦薛鳳流淚傾訴:“感情要好,不在距離之遠近?!?/span> 同樣蔣廷黻也向浦薛鳳態度誠懇地訴說過自己婚姻的不和諧。這位在外交界叱咤風云的人物,像個長舌婦,喋喋不休列舉了諸多家庭瑣事,來說明自己婚內出軌也是有苦衷的。 從不以公徇私的蔣廷黻還將沈恩欽及其丈夫沈維泰共同調入自己管理的救濟總署,然后把沈維泰調到國外,唐玉瑞當時又陪同幼子到美國治療哮喘。礙事的人都不在,這樣他和沈恩欽就可以朝夕相處。 ![]() 他一邊對原配妻子實施冷暴力,一邊對新歡上演“霸道總裁”的經典劇情,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1947年沈恩欽離婚,蔣廷黻迫不及待向唐玉瑞提出離婚。他受了很深的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既然已經對原配沒有感情,離婚就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他把唐玉瑞想得太簡單了! 唐玉瑞不是個逆來順受的家庭婦女,她可是清華史上首次赴美的十大女學生之一,是新式知識女性。 通常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這種丈夫外遇、小三登堂入室的情況,看到最多的就是原配和小三在大街上互薅頭發、把臉抓得一道一道的。 唐玉瑞是有素養的,當街打罵這種事情自然做不出來。她只是拒絕了蔣廷黻的離婚建議,以為這樣耗著不離婚就可以把二人拆散,其實她也是個天真的人! 估計兩人字典里都沒有“好聚好散”這個詞。蔣廷黻深諳法律知識,巧妙地鉆了法律空子,在墨西哥單方面解除了和唐玉瑞的婚姻,隨即迎娶沈恩欽。 ![]() 自此,這對高智商夫妻的離婚大戰正式打響了第一槍。 被離婚的唐玉瑞惱火異常,她先是走理性風格,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地位。 她向紐約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因其夫具有外交豁免權身份,不予受理。失??! 她向美國最高法院控訴其夫通奸罪,美國最高法院因其夫具有外交特權,予以駁回。又失敗! 后來她繼續起訴,在中美兩國都獲得勝訴,但是沒有用,蔣廷黻仍然和沈恩欽出雙入對,她贏了官司也無法贏得人。 律師只能安慰唐玉瑞說:“蔣有外交豁免權,奈何他不得,一旦他不做外交官,人還是你的。” 眼看靠法律都解決不了問題,唐玉瑞的理性風宣告破產,她情緒變得反常,改走強悍風格,發誓和蔣廷黻抗爭到底。 放到現在,她的潛臺詞大概可以總結為:“來呀,互相傷害呀!” 于是在聯合國外,可以看到她舉牌抗議的身影。在蔣廷黻開會或演講的會場,她不請自到,公然坐在第一排。 唐玉瑞還積極尋求外援,給胡適等名人寫信控訴,甚至托關系找到羅斯福總統夫人,想讓聯合國出面解決婚姻問題。直鬧得滿城風雨,成為了人人皆知的大丑聞。 ![]() 圖 | 蔣廷黻和二任夫人 蔣廷黻為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雖然他和沈恩欽關系和諧,但始終無法擺脫唐玉瑞的糾纏,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 兩個性格剛硬的人摩擦產生的火花直到18年后才熄滅,那是因為蔣廷黻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和大家事先預料的不同,兩位妻子共同出席了他的葬禮,現場非常平靜和諧。 后來唐玉瑞隱藏在時光里,就像蔣廷黻在自傳中對她未著一詞一樣,再不曾留下些許痕跡。 縱觀蔣廷黻的一生,他是個好教授、好學者、好父親,卻終歸不是個好丈夫。 不以人廢言,他還是很有才的 1、從100頁到近500頁,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大綱》究竟增加了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