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九如 編輯:馮曉暉 “潯城故事”專欄致力于收錄和享與九江生活見聞相關的散文及紀實類文章。誠摯歡迎原創(chuàng)作者投稿,投稿方式及聯(lián)系方式詳見公眾號自動回復。 先放一段視頻,由九江文史專家嚴耀喜先生根據(jù)清末民初的一張老照片,用AI生成的。看出來拍攝照片的位置在哪里了嗎? 說明:本文中全部繪畫作品,來自孫海帆老師發(fā)表的《畫說九江》系列。 九江市區(qū)中心有兩個湖,因李公堤相隔,又因堤上的思賢橋相連。外湖叫甘棠湖,內(nèi)湖叫南湖。我母親并不區(qū)分,統(tǒng)稱它們?yōu)椤澳祥T湖”。 (一)湖邊長大的孩子童年時,我租住在任婆婆湖邊的房子里。我有一張一歲多時的照片,便是在這房前的草地上拍攝的。任婆婆的房子緊鄰湖邊,洗涮十分方便。1952年,我們又搬到環(huán)城路168號,租住在坐東朝西的樓下房間,這棟樓的房東是安徽績溪人胡敬修。出門過街,一步之遙便是湖。 我是在湖邊長大的孩子。1960年小學畢業(yè)后,我進入九江三中(當時稱九江二中)讀初中,1963年又升入九江一中讀高中。整整八年,上學和放學都在李公堤上度過。1968年8月,我下放到茅山頭,離開了環(huán)城路,也離開了日夜陪伴的南門湖。 陳新代1963年7月11日鋼筆淡彩寫生《小壩》 李公堤(我從小稱之為“小壩”)上的思賢橋,最初是一個位于堤頭邊的平橋。從環(huán)城路轉(zhuǎn)彎上堤就是思賢橋。1964年,為了擴建李公堤,我所在的班級參加了義務勞動。我們把一中校門口一個山坡的土挖下來,運到堤壩兩側(cè)。思賢橋也因此被改建到堤壩中央,成為一座拱橋。 南門湖是母親的“大盆子”,也是我夏天的“浴缸”。初一時,我偷偷在甘棠公園八角亭下學會了游泳。有一年,湖里長滿了菱角藤,結(jié)出了四角的菱角。冬天,湖水退去,在湖中央的淤泥中,我還能找到蚌殼。 每逢端午節(jié),甘棠湖都會舉行龍舟競渡比賽,龍舟從煙水亭劃到八角亭附近,再轉(zhuǎn)彎回到煙水亭沖刺終點。1992年,國際龍舟賽在南湖舉行。1968年底到1969年初,那是一個極冷的冬天,氣溫降至零下十度。湖面結(jié)了厚厚的冰。元旦假期,我與幾個下放到茅山頭的同學,從煙水亭的冰面上走到天花宮上岸,再到一中去探望老師。 ![]() (二)洗衣的大盆子 昔日的南門湖,為市民的洗涮提供了便利。從孤溪埂的潯廬餐廳拐過來,只有幾個門面就是賡和里。賡和里有三四條巷子,巷口臨湖,離煙水亭不到百米。巷子兩邊的房子格式相近,我曾懷疑它們是舊時代的“煙花巷”。 過了賡和里大門,是第四糧食供應站。再往前,經(jīng)過花園飯店的車庫(母親稱之為“交際處”,后來又叫南湖賓館二部),就到了花園飯店大門。接著是幾戶人家,一直到湖北蘄春籍的醫(yī)生胡昌言家。他家是一棟精致的小樓。左邊有一個大缺口,缺口左側(cè)是一棟需要上幾級臺階才能進入的洋房,上面有“和平醫(yī)院”幾個斑駁的大字。 我們租住的房子大門正對著這個缺口。后來,缺口處建了一個公廁。從缺口通往湖邊的斜坡下,有幾棵柳樹,再往下就是湖水。水不深,也就到膝蓋而已。如果遇到一場大雨,湖水會漲很多,感覺“兩湖之水天上來”。 ![]() 饒國安水粉作品《甘棠湖畔》 在有水的季節(jié),母親就在這里洗衣服,有時也搬些能搬動的家具來清洗。湖邊洗衣,母親準備了幾塊石頭,架在湖邊。隨著湖水的漲落,石頭也需要上下移動。那塊主要用作搓板的石頭是澆筑的混凝土塊,表面很平整。跪著的石頭是長方形的,旁邊左右還要擺兩塊,用來放待洗的衣服。 冬天,湖水退下去,母親會讓我?guī)退咽^搬回家,等到來年春天雨水多,湖水漲起來了,再把石頭搬到湖邊架好。如果自家架的石頭被別人占了,母親沒有時間等,便會把別人“趕起來”。 母親還擔任居委會分管文教衛(wèi)生的副主任,因此,她會禁止有人把馬桶、痰盂帶到湖里清洗。洗衣除了用肥皂,最主要的工具就是棒槌(俗稱“蠻槌”)。再臟的衣服,打了肥皂,揉上幾把,用棒槌一打,污垢就會被打出來。有一次,我穿著母親洗的工作服,基建隊的一位女工說:“你身上穿的衣服,根根紗都看得清楚。” 夏天夜晚,湖邊的思賢橋頭,洗衣的棒槌敲打石頭的聲音此起彼落,正應了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詩句。到了冬天,我家對面的湖水退去,不能洗衣服了,母親便會到南湖思賢橋附近去洗。 ![]() 冬天一大早,湖面結(jié)了冰,母親要用棒槌把冰塊砸出一個窟窿。她說,只要用力洗,身上洗得出汗,就不覺得冷。我的岳母也住在四碼頭的梅花庵,家里人多,洗衣負擔重。她講究,洗衣服要到一中這邊來洗,說這里的水質(zhì)好。妻子在家做女兒時,常常一大早陪母親下湖洗衣,洗完回家再去上學。 (三)夏季的游泳池和浴缸南門湖是天然的游泳場所,水不太深,有些地方水底是沙石,踩上去沒有膩滑感。蓑衣灣在同文中學旁邊,曾有單位在湖邊建了一個天然游泳場,劃定了邊界。蓑衣灣的游泳場水底是細沙石,水也不深,沒不過頭頂。我妻子在同文中學上初中時,體育老師曾帶她們到這里學游泳。我也曾來這里游過,但嫌水太淺,來的次數(shù)很少。 1960年,我進入九江三中上初中,上學放學都要經(jīng)過甘棠公園。初一暑假,我偷偷在八角亭下學游泳。一天下午放學后,我來到甘棠公園八角亭下,把書包和上衣放在岸上,脫下短褲,光著身子下了水。初學游泳,沒有人教,我吸一口氣,憋著,鉆到淺水區(qū),腳蹬手劃。憋不住了,就站起來,換口氣,繼續(xù)鉆到水里。 我偷偷在湖里嬉水的事被家里知道了。父親在湖邊折了一根柳樹條來抓我。快走到八角亭時,鄰居同學寶寶在岸上叫道:“萬九如,你爹來了!”看到父親,我急忙爬上岸,穿上褲子,背起書包。父親舉著柳條,卻沒有打我,只是把我押回了家。 ![]() 母親對我偷偷嬉水感到吃驚。她說我小時候去煙水亭都怕水,不敢上游船(那時沒有九曲橋)。同屋的岳姓房東說:“哪能天天去抓?只要回來用五個手指在腳上抓一下,出現(xiàn)幾條白道,就是下過水了。”父母不讓我嬉水,是擔心我溺水身亡。那時,南門湖確實有人被淹死。有一次,父親帶我從孤溪埂經(jīng)過,看到一個淹死的人的遺體放在湖邊石墩上,父親特意叫我去看,以此教育我玩水會淹死。 我很難抵御在水中暢游的誘惑,還是偷偷地學,最終學會了游泳。最初,我學會了最基本的抬頭游,能在水面自由呼吸。但這遠遠不夠。我還要學會點頭游(在水中呼氣,抬起頭吸氣),以便游得更遠;要學會踩水,學會潛泳。這些技能在發(fā)生意外時可以自救。我七十歲時,去游泳池,能一口氣游完三十米。 1966年6月中旬,高考取消,“文革”開始。一中一位退休老教師汪際虞,在漁業(yè)社去一中的小壩頭邊自沉溺亡。他為何自殺,是不是被“革命學生”抄了家,我們不得而知。1967年夏天,已經(jīng)沒有課了。一些住校生還在學校里。同班同學汪冬金和幾個住校生在去一中的小壩邊洗澡、游泳,不幸溺水身亡。這真是太不幸了。汪冬金與我初中同班,是茅山頭農(nóng)村來的學生,還是個遺腹子。他身材魁梧,但運動能力不佳。“三球”比賽,他沒有資格加入班隊。游泳可能是在這期間剛剛學會,不然怎么會在這個淺水湖中淹死?或許真如迷信所說,他是被在同一位置自殺的同姓汪老先生變成的鬼給找去了。 我也常在一中的小壩邊游泳,有時還和同學比速度。有時要回家,就請不游泳的同學把外衣拿到思賢橋,我從一中橋邊下水,游到思賢橋上岸回家。炎炎夏日,洗澡是每天的必修課。1967年和1968年夏天,我常和幾個逍遙派同學下午去湖里洗澡嬉水,地點都在李公堤靠近思賢橋的南湖。南湖這邊沿湖的排污口較少,水比甘棠湖清澈。 (四)兩湖治理 今年暑假回家,我看到兩湖又要治理了。沿湖四周都安裝了隔板,不讓行人看到內(nèi)部情況。聽說這次治理力度很大,要花一年的時間。歷年來,兩湖治理的情景又浮現(xiàn)在我腦海中。 七十年代初,可能是1972或1973年冬天,甘棠湖水退去,湖中央還有水,但湖周邊已是淤泥環(huán)繞。政府決定清理湖中淤泥,不惜動用駐市工廠的人力和物力,分段分片包干。我看到各工廠在包干區(qū)把淤泥運上岸,裝上卡車運往八里湖蔬菜分場,作為種菜的肥料。工廠的工人挑土是外行,有的工廠甚至把卷揚機架到湖邊,將淤泥放在傳送帶上運到路邊,再裝上卡車運走。包干區(qū)任務完成的計量標準,是根據(jù)運到八里湖菜地的卡車數(shù)量來計算。弄虛作假的人,運到菜地卡車上的淤泥只在車廂外沿放一些,也算作一車。 ![]() 政府還調(diào)來了郊區(qū)公社的農(nóng)民,他們挑著擔子來支援,打著“支援城市”的標語,但沒幾天就不見了。這次治理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收效甚微,只是在從煙水亭到廬山路的湖邊留下了一些大窟窿。 本世紀初,兩湖又進行了治理。治理內(nèi)容包括:運走兩湖中的淤泥;將流向湖里的污水,通過沿湖修建的管道,集中排入城市下水道。這次淤泥不再靠人力運上岸,據(jù)說外包給了一家江蘇的公司,他們用軟管道將淤泥吸送到八里湖蔬菜基地。 湖水污濁的首要原因,是沿湖住戶和單位的污水排放。甘棠湖邊住戶和單位更多,排污更甚。我家附近的花苑飯店(后來叫交際處、南湖賓館二部),污水就源源不斷地排入湖中。湖水多時,排污口被水淹沒,只能看到排放口有旋渦在轉(zhuǎn)。冬季湖水退到中央,湖邊都是淤泥時,就能清楚地看到花苑飯店的污水流向湖心。 南湖周圍本來沒什么單位,但后來的航空賓館(國防工辦)、電影公司、二輕局等都是侵占同文中學地皮建起來的。這就是為什么岳母洗衣服都要到一中南湖這邊來洗,我也常在李公堤的南湖邊游泳洗澡。 兩湖污水來源的其次是居民在湖中洗衣服、洗拖把、洗澡和游泳。洗涮和游泳容易禁止,但將排向湖中的污水改道到城市雨水管則工程浩大,需要砸開現(xiàn)有城市道路,重建雨水管。因此,政府選擇在湖邊修建管道,將排污口的污水引入沿湖管道。后來我看到湖邊建了一個個方形的墩子,墩子兩邊接著管道,我猜想墩子里面就是原來流向湖里的排污口。 ![]() 經(jīng)過這次治理,再禁止游泳和洗衣服,湖水應該不會再污濁了吧?然而,前些年,我仍看到湖中漂浮著不少死魚,這說明湖水問題依然存在。“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然而,兩湖的源頭并非活水,兩湖之水主要來自雨水。春夏季節(jié),滂沱大雨會把樹上的殘枝敗葉和街道上的塵土沖入湖中。 大雨過后,湖水會漲得很高。在廬山路靠近沙子墩的地方有一個防洪堤單位,湖邊有個閘口,湖水過多時,防洪堤會將湖水排入龍開河。龍開河被填埋后,應該鋪設了大管道,用于將兩湖的水排向長江。后來又在三中門口的甘棠湖邊建了一個排水臺,管道從三中門口鋪到開發(fā)區(qū)西一路的溝渠,讓多余的湖水流向八里湖。這是不是意味著兩湖沒有排放口了? 前些年回來,我在南湖邊散步,看到南湖中央的淤泥被堆成了一個小島,周邊的淤泥被集中到湖邊(或許南湖的淤泥從未被清除過),種上了花草。我不禁感嘆,“湖”要變成“塘”了。 兩湖,是潯陽人的情結(jié)。我期待一個嶄新的兩湖能再次展現(xiàn)在潯陽人面前。 ![]()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