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年,綠林軍攻進長安,未央宮燃起大火,宮中太監、宮女們在驚恐中四散逃亡,此時,一位宮裝美人卻掙脫宮人拉扯,毅然決然投身火海。 她便是新朝開國皇帝王莽之女、漢平帝劉衎的原配,孝平皇后王氏。 縱觀孝平皇后的一生,她只是一個在忠與孝的情感夾縫中倍受煎熬,卻始終無法掙脫束縛的可憐女子。 孝平皇后王氏是王莽與孝睦皇后的女兒,她出生時正值王氏家族的輝煌時刻,九人封侯,五人先后擔任大司馬,其中就有她的父親王莽。 公元前8年,38歲的王莽接替叔父王根,擔任大司馬之職,但王莽并沒有因此一飛沖天,因為在次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劉欣繼位。 漢哀帝為了制衡王氏一族,扶持祖母定陶王傅太后以及母親丁皇后的家族,甚至還下詔讓兩人的食邑與太皇太后王政君和太后趙飛燕相同。 王政君對此深感不安,面對漢哀帝的步步緊逼以及新外戚集團的強大威脅,她做出了一個艱難決定:讓擔任大司馬的侄子王莽“乞骸骨”。 王莽聽從王政君的建議,主動上書請求辭官還鄉,結果被漢哀帝駁回。 無可避免的是,漢哀帝與王家的斗爭愈發激烈,比如有一次,漢哀帝在未央宮設宴,內者令將傅太后的帷幄安排在王政君身旁,王莽竟然公開出言諷刺傅太后只是個“藩妾”,不配和王政君平起平坐。 但在漢哀帝的打擊下,王莽最終被迫卸去大司馬一職,隱居在封地新都,閉門不出三年之久。 直到漢哀帝去世,王莽才終于迎來屬于他的大舞臺:漢哀帝死后無子,王政君收回傳國玉璽,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 其后,王莽擁立年僅九歲的漢平帝登基,政務悉數由他代為處理,再次登場,王莽直接掌握朝政大權,野心也漸漸展露出來,在朝中鏟除異己,提拔擢升依附自己的官員。 不久后,王莽給自己弄了個“安漢公”的稱號,并與其三大親信共同升任“四輔”之位,獨攬朝政大權。 公元3年,王莽想按照霍光嫁女舊例,將13歲的女兒王氏嫁給漢平帝為后,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為了促成此事,王莽很是花費了一番心思,起初,王莽上書建議為漢平帝充實后宮,誰知參選的王家女子很多,王莽看到這種情況,內心頗為憂慮。 王莽深知,如果讓其他親族的女兒成為皇后,可能會誕生一個新的與自己對立的外戚集團,不僅會分化王氏家族的權力,還會對自己掌控皇帝造成威脅。 所以,在經過深思熟慮后,王莽決定來個以退為進,他又上書建議王政君將包括他自己女兒在內的所有王家女子全部淘汰,以示王家沒有私心。 在上書中,王莽謙虛地表示:我自身德行不夠,女兒的才能也不高,不適合與其他女子一同參選。 可當王氏諸女全部淘汰之后,王莽又攛掇百姓和公卿大臣上言推薦他女兒王氏重新參選,甚至是直接內定為皇后,于是有意思的一幕便出現了:
意思是,王莽越是阻止人們上書,上書的人反而越多,群情洶涌,王政君只好同意讓王莽之女參選。 結果毫不意外,王氏成功被選為皇后,公元4年,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以及左將軍孫建等人奉乘輿駕,到王莽府邸上迎娶王氏。 就這樣,王氏成為西漢最后一位皇后。 王氏在皇后之位上并沒有坐多長時間,原因很簡單,她父親王莽要篡位了。 公元6年,漢平帝去世,王莽立漢宣帝玄孫劉嬰為太子,自己代攝帝位,尊女兒王氏為皇太后;公元8年,王莽篡位稱帝,建立新朝,王氏改稱安定太后。 對于王莽篡位稱帝一事,王氏持堅決反對態度,在劉氏被廢后,王氏這個太后就經常以生病為由,不肯參加朝會。 俗話說,忠孝不能兩全,王氏作為漢朝的皇后,她應當對漢室盡忠,可作為女兒,她又不能對父親不孝,在忠與孝的情感夾縫中,王氏倍感煎熬。 看到女兒精神日漸虛弱,王莽非常心痛,為了安撫女兒并切斷她與漢朝的聯系,王莽不僅廢黜了她的太后稱號,改稱為“黃皇室主”,還意圖讓她改嫁。 有一次,王莽安排立國將軍、成新公孫建世子孫襐假扮成醫生,讓他為王氏看病,情況很明顯,這是王莽特意安排的一場相親。 如果王氏愿意,那么她就可以擁有另一段姻緣,但王氏反應強烈,她大怒之下鞭打左右侍御,即便如此,王氏的怒氣還是沒能全部釋放出來,竟因此大病一場。 見女兒態度堅定,王莽這才打消了讓王氏再嫁的念頭,此后,王莽一直忙于改制,也就無暇顧及王氏了。 直到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未央宮焚起大火,王氏看著被大火吞噬的皇宮,心中百感交集。 或許認為這是報應吧,王氏萌生死志,毅然投身火海,死前只留下一句:“何面目以見漢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