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的"上火",又被稱為“熱癥”,這一現象被認為是體內陰陽失衡的主要表現。 ![]() 而體內陰陽失衡,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癥狀。比如:心煩失眠,舌尖發紅可能是心火;口渴喜冷,便秘可能是胃火...... 不同的癥狀預示著不同臟腑、器官出現的上火問題。因此,要根據具體的癥狀找到上火根源,才能有效祛火。 今天,百草君分享給大家四個中成藥,幫你輕松應對各種“火氣”。 常見表現:心煩失眠、舌尖紅、口舌生瘡/口臭、便秘、口渴喜冷飲...... 上述表現多是心胃有火,這兩種火多由邪熱內蘊、痰火內郁或情志所傷,五志過極化火而致,因此多為實火、邪火。 這種“火”的特點往往來勢洶洶,癥狀明顯。消除心火、胃火要以清上焦實熱為主,以消除體內熱邪。 ![]() 三黃片主要用于熱盛所致的上火癥,偏向于治療上焦實熱。 它是根據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瀉心湯(大黃、黃芩、黃連)演變而來,藥專力宏,能攻下熱積,瀉火解毒,可以緩解心胃邪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癥狀。 常見表現:扁桃體發炎、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大便干結、小便黃赤...... 上述表現多與肺胃熱盛有關。中醫認為,肺胃熱盛是由于外感火熱邪氣或者寒邪入里化熱所致。在治療上,應該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通竅的藥物,如牛黃解毒片。 ![]() 牛黃解毒片藥物組成整體偏寒,能夠清肺火、胃火。 主要用于肺胃熱盛引起的實火證,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 常見表現:頭暈頭痛、目赤腫痛(如結膜炎)耳鳴、嘴里起泡,鼻出血...... 上述表現多是頭面之火,通常與情志不暢、外感病邪等因素有關。主要是體內火熱之邪亢盛,循經上犯頭面部位所引起的癥狀。 ![]() 牛黃上清丸主治清熱瀉火,散風止痛。 特別適用于惡毒內盛,風火上攻所致的各種不適癥,主要清頭面之火。 常見表現:口苦、易怒、頭暈目赤、外陰瘙癢、睪丸腫脹、脅肋脹痛、嘔惡、腹脹...... 肝主疏泄,有調暢情志的作用,所以一旦當人生氣或者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就容易引起肝氣郁結。肝氣郁結日久,就會化熱,從而導致肝膽上火的癥狀。 ![]() 龍膽瀉肝丸可以清肝膽、利濕熱。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龍膽瀉肝丸對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耳部疼痛、脅痛口苦、尿赤澀痛、濕熱帶下等癥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參考文獻: [1]湯陽, 朱曉云, and 劉喜明. ""上火"論治." #i{江蘇中醫藥} (2018). [4]楊榮國. "中醫所說的"上火"到底是指什么." #i{老人世界} 5(201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