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宏毅縣,臨清西的人們還記得嗎? 鄧連朝整理 為紀念在“四·二九”鐵壁大合圍中壯烈犧牲的冀南軍區四分區的司令楊宏明、政治部主任孫毅民兩位抗日英烈,激勵冀南人民的抗日熱情,深入開展反掃蕩、反蠶食、反敵人囚籠戰術,擴大冀南抗日根據地,經冀南區黨委批準,冀南四地委決定在冀魯兩省交界的臨清(即現在臨西縣下堡寺鎮一帶)和清河、清江、企之四縣接壤地帶,設一新縣,命名為宏毅縣。 1942年10月5日,宏毅縣成立大會在一區的黃夏莊小學舉行。李良田任縣委書記、黃月庭任縣長、趙立春任組織部長、陳蘇光任縣委委員、李寧任抗聯主任。參加大會的除全縣的脫產干部外,還邀請了進步士紳崔月庭、陳普彬、黃星坦、趙晉伯、徐思孟、張元吉等人參加大會。宏毅 宏毅縣由原臨清縣的三個區(現臨西縣東北部),清河縣的一小部分(二哥營、焦莊、邵店一帶),清江縣的一個區(現清河秦洼一帶),企之縣的一個區(現威縣邵固一帶),共203個自然村組成,面積四百多平方公里。東與衛東縣(現山東省臨清縣)毗鄰、南和原臨清縣接壤,西、北同企之、清江、清河三縣搭界;東臨衛運河。境內有邢濟公路(邢臺到濟南)、臨高公路(臨清到高村)通過,水陸交通方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宏毅縣建立后,發展壯大黨組織和建立抗日武裝。宏毅縣本來就是敵占區,黨的基礎比較薄弱,全縣僅有黨員130余人,有黨支部的村僅30多個村、百分之八十的村子只有黨員沒支部,或是連黨也沒有的白點村。經過努力工作出現了村村有黨員,大部分村建黨支部、黨員人數達到1500多人的新局面。宏毅縣初建時,縣武裝還未組織起來,只是先成立了縣大隊部,1945年宏毅縣撤銷時,全縣民兵已達1500各抗日武裝、抗日組織,在黨的統一領導下,他們各自為戰,各戰,相互配合,主動出擊,屢打勝仗,終于將敵人統治的“模范區”了抗日的大后方、革命根據地和埋葬侵略者的戰場。 作為抗日民主政府,宏毅縣最主要的還是開展抗日斗爭。在1942年10月至1945年11月,這三年零一個月里,宏毅縣主要開展了如下抗日活動。
通過以上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宏毅縣的抗日斗爭是多么的激烈,為全國抗日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從而讓我們臨西無愧于革命老區縣。當然這些抗日斗爭的勝利開展,都離不開宏毅縣各級黨組織的堅強有力的英明領導。值此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之際,請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永遠緬懷他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