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鵝的家常做法:外酥里嫩,香到骨子里的粵式經(jīng)典燒鵝是粵菜中的頂級燒臘,以鴨、鵝為主料,通過炭火烤制,形成外皮酥脆、肉質(zhì)鮮嫩的口感。以下為詳細教程及香料解析,附帶家庭版操作技巧。
一、食材與香料準備主料: - 白鴨/填鴨(39-42天)或肉鵝/黑棕鵝(90-100天)
填料配方(以1只7斤鵝為例): 香料名稱 | 用量 | 作用說明 | 鹽 | 138克 | 調(diào)味、滲透入味 | 白糖 | 720克 | 增甜、上色 | 味精 | 96克 | 提鮮增味 | 雞粉 | 112克 | 增強肉質(zhì)鮮香 | 十三香 | 32克 | 增加復(fù)合香料風味 | 五香粉 | 32克 | 增加辛香,去腥提味 | 海鮮醬 | 32克 | 提升鮮味,豐富口感 | 乙基麥芽酚 | 20克 | 增加焦香風味 |
香辛料:
二、詳細步驟1. 烤爐準備- 新爐子首次使用:先燒半爐炭烘烤爐膽,底座注水至出油孔,防止油積存引發(fā)火災(zāi)。
2. 宰殺與處理- 脫毛:水溫60-75℃,用白蠟(10斤白蠟+1斤食用油)融化后浸沒鴨、鵝,過蠟不超過6秒,取出冷水浸泡。
- 充氣與清洗:用氣泵充氣使皮肉分離,開肚取出內(nèi)臟(包括肺、食管、喉管、糞便管),去雜毛、腳、中翅,清洗干凈。
3. 填料與縫針- 填料:用燒鵝鹽(約138克)均勻抹擦內(nèi)腔,背部不涂。
- 縫針:用鵝尾針縫合尾部開口,第一針從屁眼穿入,間隔約2cm縫合,最后一針插入胸骨,確保二次充氣不漏氣。
4. 定型與掛鉤- 定型:二次充氣后,將鴨、鵝浸入沸水(不超過6秒),提起過冷水,使表皮收緊變淡黃。
- 掛鉤:鉤柄與背部平行,頭彎曲進鉤圈,防止漏氣。
5. 上皮水皮水配方(任選其一): - 麥芽糖:白醋:食粉:米酒:水 = 3.5斤 : 1斤 : 50克 : 1斤 : 10斤
- 麥芽糖:大紅浙醋:食粉:水 = 3.5斤 : 0.5斤 : 50克 : 10斤
- 蛋清:牛奶:蜂蜜 = 6:3:1(用于乳鴿)
注意事項: - 每次配制的皮水可用4-7次,起泡或變味需更換。
- 皮水需均勻涂抹,確保每處都淋到。
6. 風干- 掛在風口處用風扇吹干3-5小時(潮濕天氣需延長),空調(diào)房效果更佳。
7. 燒制- 炭火準備:炭燒透后,鴨背向火,下爐烘5-8分鐘蓋蓋,中溫燒30-50分鐘(按體重調(diào)整時間)。
- 判斷成熟度:時間參考:3-4斤30分鐘,4-5斤35分鐘,5-6斤40分鐘,6斤以上50分鐘。顏色:表皮呈金黃色,油滴出均勻。手感:輕捏肉質(zhì)緊實,重量減輕。
8. 佐料與食用- 酸梅醬:冰花酸梅醬1斤 + 白糖150克 + 白醋150克 + 生抽30克 + 西寧汁10克,慢火熬制。
- 食用方法:燒好后斬塊,淋內(nèi)腔汁水,蘸酸梅醬食用。
三、關(guān)鍵技巧- 皮水配方:麥芽糖與醋的比例決定皮脆度,米酒可替代白醋提升酥脆度。
- 定型關(guān)鍵:沸水定型時間不超過6秒,避免燙傷表皮。
- 火候控制:燒制過程中無需開蓋,保持中溫,避免外焦內(nèi)生。
四、營養(yǎng)價值與食用建議燒鵝富含蛋白質(zhì)和微量元素,中醫(yī)認為其有補中益氣、養(yǎng)顏美容的功效。但因脂肪含量較高,建議搭配清淡蔬菜食用,口感更佳。
通過以上步驟,燒鵝的表皮酥脆如“薄脆”,肉質(zhì)鮮嫩多汁,是粵菜中的頂級美味。家庭制作只需掌握填料、定型與烤制三步,輕松復(fù)刻餐廳級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