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開篇以三個短句勾勒核心場景,“獨立” 點明人物姿態,凸顯詞人卓然挺立的身影;“寒秋” 限定時節,卻無蕭瑟之感,反添清冽壯闊的氛圍;“湘江北去”以動態的江水賦予畫面流動感,“橘子洲頭” 鎖定地理坐標,將人、時、地、景濃縮于 22字,開篇即奠定雄渾開闊的基調。此句如電影特寫鏡頭,先聚焦 “獨立” 的人物,再拉遠展現 “湘江”“橘子洲”的宏大背景,形成“以小見大” 的視覺效果,體現毛澤東詩詞“景中見志”的特點) (這一部分以“看” 字領起,展開鋪陳式寫景,從“萬山”到“層林”,從“漫江”到“百舸”,再到“長空”的鷹、“淺底”的魚,構建 “山 — 江 — 天 — 水”的立體空間。“紅遍”“盡染”極寫秋林色彩的濃烈,“碧透”凸顯江水的清澈,“爭流”“擊”“翔”“競”等動詞賦予景物生命力 —— 百舸破浪爭先,雄鷹搏擊藍天,游魚自在穿梭,所有生命都在 “霜天”中展現 “競自由”的活力。此句不僅是對湘江秋景的寫實描繪,更暗含詞人對自由、蓬勃生命力的贊美,為下文的哲思與抒懷鋪墊) (“悵”字承上啟下,既是對“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感慨,又引發對天地人生的深層思考。“寥廓”既指江天的廣闊,也指詞人思緒的遼闊;“蒼茫大地” 從眼前實景升華為時代與社會的象征。“誰主沉浮”的設問,打破前文純粹的寫景,將個人情感與對國家命運、時代走向的關切相連——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亂世,誰能帶領中國走出困境,主宰大地的命運?這一追問擲地有聲,盡顯青年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與擔當,成為上闋的情感與思想高潮) (下闋以“攜來百侶曾游”自然過渡,從“今時獨立”轉向“往昔同游”,時空交錯間串聯起青春記憶。“百侶”點明交往的志同道合者,“崢嶸歲月稠”以凝練的筆觸概括過去的時光 —— 那是充滿理想、激情與奮斗的歲月,為后文具體追憶埋下伏筆。此句如橋梁,將上闋的寫景抒懷與下闋的追憶言志緊密銜接,使全詞結構渾然一體) (這一部分聚焦“同學少年”的群像,“風華正茂”寫出青春的蓬勃朝氣,“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刻畫青年學子的昂揚斗志與革新精神 —— 他們意氣風發,敢于抒發見解、批判現實。“指點江山”寫對國家大事的關注與議論,“激揚文字”顯以筆為刃的理想追求,“糞土當年萬戶侯” 則以夸張手法表達對權貴的蔑視,展現不慕名利、追求真理的品格。此句既是對往昔歲月的生動追憶,也是詞人對青春理想的深情禮贊,將 “少年中國”的活力與擔當具象化) (結尾以反問句式喚起共同記憶,“到中流擊水 描繪青年們在湘江中游泳、搏擊波浪的場景,“浪遏飛舟”以夸張手法凸顯力量與勇氣——不僅是身體的強健,更是精神的無畏。此句與上闋“湘江北去”呼應,既以具象的動作收束對青春往事的追憶,又以“擊水遏浪”的豪邁意象,隱喻青年一代敢于沖破困境、改變時代的決心,與“誰主沉浮”的設問形成回應:主宰大地沉浮的,正是這樣胸懷理想、敢于擔當的青年。全詞在此戛然而止,卻余韻悠長,盡顯豪情與力量) 知識歸納 (一)詞類活用 1.糞土當年萬戶侯:“糞土”,名詞用作動詞,意為 “把…… 當作糞土”,表達對權貴的蔑視,體現青年學子不慕名利的品格。 2.指點江山:“江山”,名詞用作代稱,代指 “國家與社會”,以具體意象指代抽象的時政,語言凝練且形象。 (二)一詞多義
(三)古今異義
(四)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 2.省略句 例句:“到中流擊水” (五)文化常識 1.詞牌名 “沁園春”:源于東漢典故,相傳為沁水公主的園林,后成為詞牌,多用以抒發豪邁、壯闊的情感。本詞雙調一百十四字,上下闋各四平韻,句式長短交錯,既保留詞牌的韻律美感,又突破束縛,盡顯自由奔放的風格。 2.橘子洲的文化意義:橘子洲是長沙湘江中的江心洲,因盛產橘子得名,是毛澤東青年時期(1913—1918 年在長沙求學期間)與友人聚會、游覽、探討救國理想的重要場所,成為 “青春理想”“志同道合” 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情感與歷史價值。 3.“萬戶侯” 的象征意義:漢代制度中,“萬戶侯” 指受封食邑萬戶的貴族,享有極高的財富與地位,后泛指權貴階層。詞中 “糞土當年萬戶侯” 以 “萬戶侯” 代指當時的軍閥、官僚,表達對舊勢力的蔑視,凸顯青年學子追求真理、不為名利的理想追求。 (六)藝術手法歸納 1.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 靜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描繪山、林、江的色彩與形態,展現秋景的鮮明與靜謐; 動態:“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浪遏飛舟”,以 “爭”“擊”“翔”“遏” 等動詞賦予景物生命力,動靜相映,既顯秋景的壯美,又傳遞出蓬勃的活力。 2.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3.夸張與反問的修辭運用 夸張:“萬山紅遍”“百舸爭流” 以 “萬”“百” 極寫數量之多,“浪遏飛舟” 夸張浪花的力量,強化畫面的沖擊力與情感的豪邁; 反問:“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以反問喚起共同記憶,既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又暗含 “主宰沉浮者正是我輩青年” 的肯定,比直抒胸臆更顯含蓄而有力。 4.時空交錯的結構設計 高考仿真 1.下列對《沁園春?長沙》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2..將“糞土”與“當年萬戶侯”并置,體現出作者對于“萬戶侯”怎樣的態度,為何作者要把“糞土”放在句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