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長陽的幾天,雨沒有止息的意思,盡管方山、倒影峽、武落鐘離山等很有誘惑力的地方都沒有打個卡,我們也只好出發(fā)。從長陽去五峰,想要沿著清江國家濕地公園的邊緣行駛,得走242省道,高德導航需要分段設置:長陽--清江游艇俱樂部--洞灣大橋--五峰。 ![]() 這一天倒是時陰時雨,但天空仍然籠罩著厚厚的灰色云層。車行幾公里后,在清江大橋東首進入242省道。我們走的這段王漁線,起于長陽王子石村,終點五峰漁洋關鎮(zhèn) ![]() 修建于1990年的清江大橋,溝通了清江古城與與長陽縣城。本想轉一圈清江古城,聽說長陽有“中國觀賞石之鄉(xiāng)”的美譽,而清江古城所在地何家坪村是全省聞名的奇石大村。然而,正值端午小長假,雨絲又緩緩飄落,只得找個地方停好車步行到橋上看看兩邊的江岸。 ![]() ![]() 過了隔河巖碼頭,車子行駛在參差不齊的堤岸邊。之前,“清江畫廊隔河巖酒店”的外面有個小公園,是個看清江、看電站的觀景臺。三峽工程尚未建成前,隔河巖水電站成為抵御長江流域洪水的關鍵屏障。《長陽發(fā)布》介紹說:登上壩頂,一條“98抗洪最高水位203.94米”的紅色標線,承載著當年抗洪搶險的歷史記憶。 ![]() ![]() ![]() 天氣有所好轉,時陰時雨,太陽卻絕不露面。公路短暫離開清江,直到跨越東溪河的花橋大橋,便見平靜的水道一直延伸到遠方,小島漂浮在水面。有時可以看見東溪河后方的綠色森林,呈現出一派深邃的景象;有時暗淡模糊,天空與河岸、與小島頃刻之間渾噩一片。 ![]() ![]() ![]() 有船駛過,有船停泊在岸邊,河面空闊,垂釣者甚眾,一律的支撐著五顏六色的傘。溫潤的河水,舟上之人和垂釣之人似乎與這天地融為一體,都成了動靜相宜的風景。我們在橋上看風景,一位村民過來看我們。他說,這地方叫皮家包,往前兩公里轉過那座山更好玩。 ![]() ![]() ![]() ![]() ![]() 皮家包屬于磨市鎮(zhèn)花橋村,附近除了清江游艇俱樂部,還有滑翔傘基地,更有香港商人擬投重金,將柏園島打造成“北緯30度島”,曾經名噪一時。行前做攻略看到《中拍在線》一則消息:“湖北長陽北緯三十度旅游度假區(qū)破產資產2.56億拍賣”。不知道這個北緯30度島目前狀況如何?不必貿然前往。 “東有高壩洲,西有隔河巖”,磨市鎮(zhèn)的地理位置確實優(yōu)越,而水的自然、人文資源更是得天獨厚。據說,三國夷陵之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就在磨市鎮(zhèn),當年劉皇叔在此退登馬鞍山。馬鞍山腳下,水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島嶼,有的稀稀疏疏,有的密密匝匝,它們漂浮在水中一個比一個優(yōu)美,被民間稱之為“宜昌版的千島湖”。 ![]() ![]() ![]() ![]() 汽車繞過清江邊沿的山脈爬升或下降,遠處一座新奇而又險峻的砼箱型拱橋映人眼簾。我們已經進入與磨市鎮(zhèn)毗鄰的大堰鄉(xiāng),著名的“長陽人遺址”,就位于這個鄉(xiāng)的鐘家灣村。眼前的三洞水大橋雖然很普通,但它架設在峰巒疊嶂之下、碧波蕩漾之上,拱橋的弧形結構便在“V”型河谷中,增加了畫面的和諧與視覺沖擊力。 ![]() ![]() 隨后的洞灣大橋,跨越魚泉河,過橋后路標提醒前方進入“十八拐”。“這里的山路十八彎,這里的水路九連環(huán)……”這里是歌曲《山路十八彎》的原型地。山巒疊嶂,溝壑縱橫,盤山公路穿梭在群峰之間,回頭彎和連續(xù)急彎較多。不過十八拐雖然坡陡、彎急,但鋪面平整,彎道寬闊。 ![]() ![]() 順利通過十八拐,公路又一次離開清江,經鄧家沖到達五峰境內。 ![]() |
|
來自: 醫(yī)學abeycd > 《攝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