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漫過籬落時,菊花便攢著勁兒地開了。黃的如碎金鋪地,白的似凝霜綴枝,風過處,連空氣里都飄著清苦又醇厚的香。 橘柚垂在枝頭,像一個個飽滿的夕陽,將沉甸甸的甜意沁進葉隙;遠處的山林更不必說,楓葉燃作霞,銀杏鋪成毯,層林盡染處,真如誰把云霞揉碎了,潑灑在天地間 —— 這般鋪天蓋地的金黃,難怪人們要喚它 “金秋”。 一片葉子打著旋兒落下,像枚時光的郵戳,忽然就戳中了心事。 舊時光在葉脈上流轉,故人的笑靨藏在風里,連故鄉的炊煙,都仿佛從記憶深處裊裊升起。 當這滿目金黃撞進翻涌的思緒,便成了最動人的韻腳,字字句句都浸著秋的清寂與溫柔。 恰如下面宋代詩人邢居實的一首秋詩。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與眾不同的意境,后兩句尤其美妙耐品。 ![]() 《和黃魯直平原郡齋秋還二首 其一》 邢居實〔宋代〕 木落天高憶舊居,幾時歸去帶經鋤。 黃花爛漫無人折,柿葉翻紅正好書。 這首詩的大意是: 樹木凋零,天空高遠,我不禁回憶起舊日的居所,心中暗自思量,何時能歸去,帶著經書與鋤頭,過那田園生活。 黃花盛開,爛漫無比,卻無人來折取欣賞,柿葉翻紅,色彩正好,宛如可以書寫詩篇的紙張。 邢居實,字惇夫,宋代詩人。鄭州陽武人。幼以奇童稱。八歲作《明妃引》,知名于世。所宗師者司馬光、呂公著等,所從游者蘇軾、黃庭堅、晁補之等。有《呻吟集》。 此詩借秋日之景,抒發了詩人對舊居的深切懷念與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 首句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象,樹葉飄落,天空高遠,詩人由此想起了自己的舊居。 “木落天高”?,勾勒出一幅秋日蕭瑟而高遠的畫面,樹木凋零,天空遼闊,此景觸發了詩人對舊居的深深懷念。 “憶舊居”三字,直接點明了詩人內心的情感,為全詩定下了懷舊的基調。 次句詩人表達了想要歸隱的愿望,帶著經書和鋤頭,回到舊居去耕種和學習。 “幾時歸去”?,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田園的迫切渴望,他渴望早日回到那寧靜的田園,過上耕讀并重的生活。 “帶經鋤”則形象地描繪了詩人歸隱后的生活狀態,既耕田又讀書,體現了詩人對知識的追求與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三句詩描繪了黃花盛開卻無人采摘的景象,既表現了秋天的美麗,也透露出一種孤獨和寂寞的情感。 黃花爛漫,卻無人欣賞,這或許也是詩人自比,感嘆自己的才華無人賞識。 結句詩描繪了柿葉變紅的景象,詩人認為這正是用來書寫的好時機。 這里的“柿葉翻紅”不僅描繪了秋天的色彩,也寓意著詩人對學問和創作的熱愛和追求。 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深遠悠長?,詩人借秋日自然景象抒發內心歸隱之情,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對舊居的懷念。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