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花15年講完《資治通鑒》 現在已經堅持了6年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和我一起 《資治通鑒》第九十一卷 晉紀十三 東晉·晉元帝太興三年(公元320年) 【原文】
【譯文】 譯文太長略。 【解析】 如何出人頭地? 首先一步你要先出彩,讓上面看到,讓他們發現眾多混日子中間還有你這么一個“卷王”。 然后給你個機會,讓你去找三條腿的金蟾,看看你的成色,也看看你可上道。 可最后才會發現,謀事容易,謀身才是真難! 公元319年,東晉的泰山太守徐龕造反,司馬睿讓羊鑒為主、蔡豹等人為輔去平叛。 羊鑒這人是彼時東晉權臣王敦的舅舅,當時東晉朝廷討論派誰領軍時,王導(王敦的堂弟,彼時士族領袖,影響力極高,等同權臣)建議讓羊鑒去。 反對羊鑒領兵的人不少,理由很充分,包括羊鑒自己也都說自己不行,建議朝廷換人去,但王導強烈建議就要讓羊鑒去。 羊鑒是王敦王導的自己人,而且要平定的徐龕造反的泰山郡,距離王導、王敦的老家瑯琊也非常近,所以說王導是多少有私心的。 一般來說,這種非專業領導干專業的事,組織都會配套幾個業務骨干搭班子,就像西游取經一樣,唐僧降妖伏魔不行,就給他配了齊天大圣、天蓬元帥、卷簾大將。 只要是領導不是太不靠譜,會用人會放權,基本也能把事搞定。 怕就怕,領導太拉跨,團隊帶不動。 羊鑒他就屬于不行那一掛,不光如此,他還摁著那些想干事的人。
在南方的司馬睿被羊鑒畏敵不前搞得非常不爽,直接把他給免了,讓一直主張進兵的蔡豹放手去打。 蔡豹沒了上頭壓制,你以為他能大展拳腳? 結果是,你以為他要放大招,結果他給你拉了個大的。 在看徐龕招來石勒援軍,蔡豹立馬撤兵退守到下邳,這一退不要緊,直接瑯琊國也給暴露了出來。
事后,蔡豹以畏敵不前為罪名被殺,但有意思的是,之前的羊鑒同樣也畏敵不前,對于司馬睿的進軍命令更是拒不執行,卻只是免除職務。 所以,到這里,你可以說,有關系背景的,犯錯了也能網開一面。 沒關系背景的,你想干事,只要有點問題,一定拿你開刀。 重點不是這種現實,而是為啥蔡豹要死? 羊鑒犯錯沒被殺,因為他是王敦的舅舅,司馬睿倒是想殺,但是殺了之后,就有和王敦王導撕破臉的風險。 而且羊鑒出身的家族,泰山郡的望族,而徐龕造反的就是泰山郡,彼時這地方是東晉和石勒拉鋸的關鍵地方,正是需要這些地方望族的支持,為了統戰,也必須對羊鑒高拿輕放。 再加上強力推薦羊鑒領兵的王導已自己認錯表態,司馬睿覺得敲打王導的意圖已經實現,沒必要讓矛盾進一步激化。 至于蔡豹,他也是士族出身,但相比王導、王敦這等頂流士族,蔡豹已經屬于不入流的那種,在東晉朝堂上沒啥背景。 本來在羊鑒畏敵不前的大背景下,蔡豹求戰心切算是一個亮點,司馬睿直接越級提拔,給他機會放手去干。 只要蔡豹能打贏,司馬睿必然會重用把他立起來。 可惜蔡豹也不頂用,不但被石勒援軍嚇退,更是讓瑯琊郡洞開,更也讓越級提拔他的司馬睿承受用人不當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蔡豹必須要死,也為這次進攻徐龕不力找一個替罪羊。 【閑扯】 蔡豹就屬于開頭提到的,想做出成績那種人。 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太急了,太想求上進了,以至于他沒有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并不是說他做好了就行的。 蔡豹的領導,羊鑒畏敵不前,他這么積極求戰,讓羊鑒如何自處?讓推薦羊鑒的王導如何想? 這感覺就像,一個項目,你上面的副總、部長都說不能干,你一個小技術員卻說,這事可以搞,沒問題。 再看蔡豹的那些個同事,都在混日子,你蔡豹這么積極這么卷,你這有讓他們如何自處? 你的厲害、牛逼、求上進,不是要踩著別人來凸顯。 這就是蔡豹最大的問題。 好吧,蔡豹要是有能力,能抗住石勒援軍,又把徐龕搞死,那他回去就真有好果子吃? 未必。 大家都這么菜,就你這么厲害這么猛,有的是人給你穿小鞋、打小報告。 可惜,蔡豹能力不行,自己把事情搞砸,那正好,他一下成了整場戰役中最差表現,拿來明正典刑正好。 所以說,想做出成績、想讓上面看到可以理解。 但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你有信心在孤立無援、別人拖后腿的情況下,把事搞定?甚至扭轉乾坤,把別人搞不定的事搞定? 你有這本事,那上面的你當我沒說,你放手就去干,你是狠人。 可如果你沒有這本事,我就勸你茍一點、穩一點、慫一點,別想著什么求上進、展示自己。 尤其是當你的領導都不積極無所謂、同事都在混的時候,你太積極主動,就是等著被搞吧。 所謂鶴立雞群,錯不在雞群平庸,而在于鶴不識相非要站到雞群里面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策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沒什么不對。 可如果自己掂量不清又搞不清楚狀況,非要上強度,那就真是自找苦吃了。 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