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子墨 我樓下的張姐,曾是我眼里“被日子推著走”的人。 那時她總說:“哪有什么喜歡不喜歡,日子不就是熬嘛。” 清晨被孩子的哭鬧拽起來,胡亂塞幾口早飯就往單位趕,傍晚拎著菜籃子在菜市場跟小販討價還價,夜里還得對著電腦趕沒做完的報表。 她的眉頭總像擰著的繩,眼角的疲憊比眼霜更顯眼,我不止一次見她對著鏡子嘆氣,說“這哪是我想過的日子”。 轉折是在去年。某天早上,我竟在河邊的步道遇見她。 她穿著一身利落的運動裝,正跟著節拍快走,額角的汗亮晶晶的,見了我便笑著打招呼,聲音里帶著喘,卻透著一股輕快。 “堅持一個月啦,”她說,“以前總覺得沒時間,后來才發現,不是沒時間,是被懶占滿了。” 后來我才知道,她給自己定了規矩:每天早起半小時,煮一碗加了青菜和蛋的面,慢慢吃完再出門;下班后不再癱在沙發上刷手機,而是花一小時收拾屋子,給窗臺上的綠蘿澆澆水,給丈夫熨熨第二天要穿的襯衫;周末不再賴床,而是去公園練太極,或是在家烤一爐不那么完美的餅干。 這些改變,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話:“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張姐的堅持,正是在主動為生活“保持平衡”,一點點把傾斜的日子扶正。 真正的自律,從不是咬牙切齒的苛責,而是像打理花園般,日日除草、時時修枝。 會在暮色里換上跑鞋,沿著河岸走三公里,看晚霞把云染成橘子色,聽晚風掠過樹梢的輕響;會在深夜拒絕刷不完的短視頻,翻開書頁讓文字漫過心湖,讓那些跳躍的墨字,在眼底種出一片沉靜的林。 這些微小的堅持,像一粒粒種子,在時光里悄悄發芽,某天回頭看,竟已長成可以納涼的樹。 有人說自律是苦的,可當早起的晨光、運動后的酣暢、讀完一本書的充實,漸漸織成生活的底色,便會懂得:它更像一杯回甘的茶,初嘗有微澀,細品卻有余甜。 這份甜,是掌控生活的篤定,是對“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誠實。 你要知道,而所有自律的終點,終究是為了更好地愛自己。 會在周末為自己燉一鍋湯,看白瓷鍋里咕嘟著暖意,把枸杞、紅棗的甜慢慢熬進骨湯里;會在疲憊時關掉手機,泡個熱水澡讓水汽帶走倦意,再敷一片冰涼的面膜,看鏡中眉眼舒展;會在旁人的期待與自己的心意之間,勇敢地站在后者身邊——不勉強合群,不敷衍喜好,允許自己偶爾發呆,接納偶爾的笨拙,明白“被喜歡”遠不如“被自己喜歡”重要。 就像亦舒所說:“自愛,是終生浪漫的開始。”當我們學會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份感受,生活便會回饋以同等的溫柔。 其實,愛自己,是把日子釀成酒的過程。 這就要求我們經得起時間的發酵,也要懂得添些喜歡的料:是案頭常換的鮮花,是雨天里的一杯熱可可,是允許自己“浪費”一個下午,只為讀一本無用卻動人的詩集。 人生短暫,如今的我們,也該學會慢慢愛自己,在快節奏的洪流里,為自己留一塊慢下來的灘涂。 當自律的晨光,照亮愛自己的原野,生活便會漸漸顯露出喜歡的模樣:是清晨熱湯的香,是傍晚散步的風,是睡前書頁的暖,是鏡中那個眼神清亮、步履從容的自己。 你會發現,原來所有的堅持,最終都是為了與更好的自己相逢;所有對生活的期待,答案都藏在“好好愛自己”這五個字里。 故而,日子或許不會突然變得繁花似錦,但當每一個當下,都被認真對待、溫柔安放,便已是最好的模樣。 畢竟,能把平凡的日子,過出自己喜歡的滋味,本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本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