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語音層面的修辭 (2023·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個意外收獲,就是看到了騰沖皮影戲。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飯店用餐,飯吃到一半,服務員來通知,皮影戲開始了。我放下飯碗,下了樓。《龜與鶴》正在上演,水塘邊,一只仙鶴優雅地舞著,踱著,鳴著,顧盼著,尋覓著;另有一只烏龜,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頭頸,享受著寧靜,享受著美景。仙鶴發現了烏龜,飛過去停在烏龜背上,用長長的喙去啄烏龜的頭,烏龜飛快地把頭縮進殼里,四肢也縮了進去,任仙鶴如何啄,如何氣惱,如何焦急,烏龜就是巋然不動,讓仙鶴 ① ,以至于本應是勝利者的仙鶴,反而著急地叫了又叫…… 見我對皮影戲有興趣,服務員就介紹說,皮影戲是當地居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悠久的歷史。皮影是用驢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動物,用細繩拴著,再連接著小竹竿。藝人在幕后操縱著小竹竿,皮影則甩手投足,舞槍弄棍,騎馬沖殺,無所不能,往往令觀眾 ② 。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正優雅地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原句每個動詞都帶“著”強調動作正在進行現場感更強:②原句單雙音節變化使用,不呆板;③原句中單音節的“舞”“踱”和雙音節的“跳舞”“踱步”相比,更能體現出仙鶴動作的輕盈。 【解析】這類題重在找變化,找不同。哪里變了,哪里不同,就賞析哪里。在比較中,尋找原句的好處、妙處。接下來,對照原句與改句,尋找不同,賞析亮點。 原句:“一只仙鶴優雅地舞著,踱著,鳴著,顧盼著,尋覓著。” 改句:“一只仙鶴正優雅地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 第一處不同:五個“著”字全被改句刪除。“著”用在某些動詞后,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五個動詞后都有“著”表示一串連貫的動作,畫面感極強,如臨現場。改句將“著”全部刪去,自然少了這種現場畫面感。 第二處不同:前三個單音節詞被改成了雙音節詞。原句的前三個動詞都是單音節詞,后兩個動詞是雙音節詞,改句中的五個動詞全是雙音節詞。此處不同,只能通過閱讀來感受和體會,原句中單雙音節都有,讀起來音律會更富變化,更有韻律感。 第三處不同:原句“舞著”“踱著”變成了“跳舞”“踱步”。相比而言,原句更加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仙鶴優雅輕盈的姿態。 二、詞語層面的修辭 (2023·新課標I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天是越來越冷了,祥子似乎沒覺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會覺得寒冷。地上初見冰凌,連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來,處處顯出干燥,結實,黑土的顏色已微微發些黃,像已把潮氣散盡。特別是在一清早,被大車軋起的土棱上鑲著幾條霜邊,小風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極高極藍極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車跑一趟,涼風颼進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時候起了狂風,把他打得出不來氣,①可是他低著頭,咬著牙,向前鉆,像一條浮著逆水的大魚;風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風決一死戰。猛的一股風頂得他透不出氣,②閉住口,半天,打出一個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個猛子。打出這個嗝,他繼續往前奔走,往前沖進,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止住這個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沒有一處松懈,像被螞蟻圍攻的綠蟲,全身搖動著抵御。這一身汗!等到放下車,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長氣,抹去嘴角的黃沙,他覺得他是無敵的,他剛從風里出來,風并沒能把他怎樣了! 20. 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早早”,說說它們和“處、微、早”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處”表示地方,重疊后表示每一個地方;②“微”表示輕微,重疊后表示更加輕微;③“早”表示時間比較靠前,重疊后表示時間非常早。 【解析】本題要求理解疊詞的含義與用法,疊詞主要起到強化語意的作用,注意分析每一處重點強調的內容即可。“處處”意為到處、每處“處”意為某個地方,前者范圍更廣,結合文中“地上初見冰凌,連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來,處處顯出干燥、結實”可知,“處處”比“處”范圍更廣,強調各地皆如此,更加突出地面的干燥、結實。“微微”是表程度的副詞,“微”是稍微的意思,兩個“微”字疊用,強調比“微”程度更輕,換言之,比“微”更“微”。結合“黑土的顏色已微微發些黃”可知,微微更能表現黃色之淺。“早早”是表時間的副詞,“早”指時間早,兩個“早”字疊用,表示比平常的“早”更“早”,更能突出祥子拉車的時間之早。 三、句子層面的修辭 (2022·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科學家欒恩杰當年高考時報考的是電機系,因為服從國家安排改學自動控制,從此與國防和航天事業有了 ① 。 20世紀60年代,欒恩杰到第七機械工業部工作后參與的第一個重大任務就是我國潛地導彈“巨浪一號”的研制,潛地導彈作為秘密武器,在歐美國家是 ② 的國防項目,鮮有資料可供借鑒,在沒有國外技術援助、自身又缺乏技術力量的情況下,整個團隊按照先在陸上發射臺發射、再把導彈裝進發射筒以模擬水下發射環境、最后進行潛艇發射的規劃開始了“巨浪一號”的研制攻關。這三步被稱為“臺、筒、艇”,但每一步都失敗過。 失敗在航天領域的研發過程中是 ③ 的。欒恩杰從導彈研究的技術員到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失敗,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裝置出現問題,小到一個插頭插錯了,這些失敗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多少個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著接下來的工作更加艱苦卓絕,意味著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間換了賽道,欒恩杰認為:失敗也是在給我們上課,當問題一一解決的時候,成功就在我們前面。 20.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 ①設問:先用“失敗意味著什么”提問,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請注意、引導思考、強化回答內容的效果;②排比:連用三個“意味著”的語句,形式整齊,節奏感強、把失敗帶來的嚴重后果有層次地表達出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確設問的內容。畫橫線句子先對研究失敗的意味進行提問,并從辛苦白費,工作更艱苦,可能使中國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變賽道三方面進行回答,充分闡述了研究失敗所帶來的影響。 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設問的答句中,連用三個“意味著”,句式整齊,很有節奏感,回答了“這些失敗意味著什么”的同時,在影響的程度上,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闡述由此帶來的后果。研究失敗的后果如此嚴重,可失敗卻是司空見慣、屢見不鮮的事情,足以說明航天研發過程的艱難。 而設問和排比都有突出強調的作用,由此可以概括出強調航天研發過程艱難的信息,而這些艱難困苦,無不烘托了航天工作者的艱辛以及這一工作的重要地位或價值意義。綜合分析后,再組織答案即可。 四、敘事文體中的人稱修辭 (2022·新高考全國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小城并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十字街上有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 這小城里面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八十,祖父就死了。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著那大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兒工夫變出來一匹馬來,一會兒工夫變出來一匹狗來,那么變著。 21. 文中寫到自己的祖父,沒有一處使用“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案】①“他”通常指雙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體現了作者對祖父的尊重,也表現了二人關系非常親近;②反復說“祖父”,給人心心念念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祖父的留戀。 【解析】 材料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此段寫法特殊此題考法也很特殊,2022年全國統一命題的四套卷,有三套卷涉考人稱,只是與其他兩套卷考人稱的作用不一樣的是,此題考的是不用人稱的好處,新穎有趣。從文段字里行間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同祖父關系之親密,全文處處都用“我的祖父”或“祖父”,而不使用第三人稱“他”,因為第三人稱“他”雖然敘述起來更流暢自由、客觀,但稱“祖父為“他”,似乎顯得生分,不足以表達我對祖父的愛與懷念,所以縱使這樣的看似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祖父一過八十,祖父就死了”,作者都堅持不用第三人稱代詞,由此可見其對祖父情感之深厚,亦可知此處為作者匠心獨運之寫法。 五、抒情文體中的句式修辭 (2024·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鄉隨了俗,經常看起云來。那天是周六,我和幾個朋友在一家書店閑聊,因為一直留意著窗外的云,聊天時我有些心不在焉。書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墻,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畫一般,還帶有特別隨意任性的毛邊兒。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的大塊云和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的小塊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畫不出來那個勁兒,實在是美翻了。 18.文中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大塊云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小塊云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式變換的能力。 長句變短句的一般步驟為:提取主干;切分修飾成分,轉換成主謂句子;根據句子與句子間的邏輯關系調整語序。 第一步,提取原句的主謂賓:大塊云和小塊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 第二步,將定語轉換成主謂句:將定語“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的大塊云”變成主謂句“大塊云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將定語“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的小塊云” 變成主謂句“小塊云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去掉連詞“和”。 第三步,按照邏輯關系調整語序:先分別敘述“大塊云”“小塊云”的特征,然后對它們的共同特征進行總結,故答案為:大塊云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小塊云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 (2024·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天山可謂家喻戶曉,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樣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個測試。你閉上眼睛,念出“天山”這個名字,試試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圖來?在這幅全景圖里,山脈或平行或交錯,許多巨大的、汽車要開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間。兩座威嚴的雪峰——托木爾峰和汗騰格里峰巍然聳立,俯視著周邊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帶著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長驅直入的暖濕氣流造就了一片片麥浪滾滾的田地和水草豐美的牧場。博斯騰湖碧水連天,賽里木湖晶瑩澄澈,艾比湖“鹽”裝素裹,天池靜臥在蒼翠環繞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腦海中,②能包羅萬象地浮現出這樣一幅全景圖,③圖上呈現了天山的任何山脈、盆地、雪峰,④還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18.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示例(1):①暖濕氣流帶著充沛的水汽,②在伊犁河谷一路長驅直入,③造就了一片片麥浪滾滾的田地,④還有水草豐茂的牧場。 示例(2):①暖濕氣流帶著充沛水汽,②在伊犁河谷一路長驅直入,③造就了一片片的田地和牧場,④田地麥浪滾滾,⑤牧場水草豐茂。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 所謂長句一般是修飾限制成分多,或者主語、賓語、謂語部分比較復雜。畫線句屬于修飾成分多,賓語復雜。 首先確定句子主干,“暖濕氣流造就了田地和牧場”,讓主干單獨成句; 然后把復雜部分按照語法規則加以拆分,比如定語拿出來單獨成句,“帶著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長驅直入”,作為句子時需要添加主語“暖濕氣流”; 然后強調一下兩個賓語的特點,比如“田地里一片片麥浪滾滾”“牧場上水草豐美”; 最后根據邏輯關系組合成包含幾個短句的復句,除了參考答案,還可以表述為:帶著充沛水汽的暖濕氣流在伊犁河谷一路長驅直入,它造就了田地和牧場,田地里一片片麥浪滾滾,牧場上水草豐美。 六、重要的修辭格 (2024·新課標Ⅰ卷)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當你覺得勞累而懶得說話,情緒、胃口不佳且腦子不轉時,往往是身體在提醒你:“電量已經觸底,需要立即充電。”常用的充電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適度運動、調整飲食等多種,其中睡眠最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過度都會加重人的疲憊感,②引發多種疾病,③所以,④通過睡眠如何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問題的關鍵。 睡眠時長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相信喜愛健康科普節目的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實際上,我們所需的睡眠時長是 A 的,有人不睡夠9個小時難以清醒,有人睡上4個小時就能活力滿滿;有人睡了很長時間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個盹兒就能 B 。因此,能夠保證自己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睡眠時長,就是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長。 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無法緩解而殘留下來,長此以往,疲勞會像負債一樣逐漸累積并且利上滾利,掏空你的“家底”,進而引發多種疾病。( 甲 )也很簡單:在節假日睡到自然醒,記下你的睡眠時長,然后減去工作日的睡眠時長,如果多出2個小時以上,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需要及時補充調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補充過多的睡眠,又會擾亂人體生物鐘,使你的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引發新的疲勞。所以對于“睡眠負債”,要采取“分期償還”的方式求得解決。其實,( 乙 )。如果質量不佳,睡眠時間再長也難以恢復疲勞。而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在固定時間起床,以調整身體節律;在睡眠前洗熱水澡,以盡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夠,睡得好,堅持不懈,才能從“感覺身心疲憊”成功轉化成“感覺棒極了”。 18. 文中第一段用“電”比喻人的精力體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請以“云”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貼切,表達流暢。 【答案】 示例一:那是一個晴朗的夏日,蔚藍的天空中飄著一朵朵潔白的蓮花。 示例二:一陣大風吹過,天空中擁擠的羊群被吹得搖搖擺擺,逐漸向遠處散去。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正確運用修辭和仿寫句子的能力。 本題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電”比喻人的精力體力的修辭手法,以“云”為本體,運用“借喻”修辭手法寫一個句子。 學生首先要區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體、喻體、比喻詞都出現,比喻詞常用“像”“好像”“仿佛”“猶如”等。暗喻是本體、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常用“是”“變成”“成了”“構成”等。借喻是借用喻體代替本體,即只出現喻體,本體和比喻詞均不出現。 然后根據比喻中本體和喻體是“具有相似點的不同類事物”這一特征,給“云”這個本體找一個合適的喻體,云的特點有潔白、柔軟、飄逸等,據此可將喻體定為棉花、羊群等,然后按照要求寫句子。 “借喻”中本體“云”不能出現,也不能出現比喻詞,直接出現喻體,可組織答案為: 那是一個晴朗的夏日,蔚藍的天空中飄著一朵朵潔白的蓮花。 一陣大風吹過,天空中擁擠的羊群被吹得搖搖擺擺,逐漸向遠處散去。 (2022·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又是一年槐花兒飄香的季節,小伙伴們有沒有想起兒時那些帶有媽媽專屬味道的槐花美食?不過,槐花①______。常見的槐花有三種:淡黃色的國槐花,夏末開花,可以入藥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開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藥;紅色的槐花(變種)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說,我們吃的槐花美食來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國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觀植物,原產北美。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樹種,是國槐。國槐在我國不只是一種常見的良木,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融入傳統文化之中。比如被奉為“神樹”,種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壇周圍;作為吉祥的象征,種在庭前屋后。古代社會,槐樹還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宰輔之位的象征,并出現了一些由“槐”字構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詞,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蟬(高官顯貴)、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樹因此也受到讀書人的喜愛。 13.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 A.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B.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C.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文中“槐蟬”是借代,代指高官顯貴。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樂。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鄉。C.借代,用“蛾眉”代指楊貴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體,“木石”是喻體。故選D。 七、消極修辭 4.某中學實驗室“注意事項”中有一條:“實驗操作要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請結合材料二,對這條表述加以評析。(4分) 【參考答案】 ①“注意事項”宜使用消極修辭,讓人確切明白事項要求;②“如 臨深淵,如履薄冰”語言感性,容易使讀者分心,未做到明確貼切。 【試題分析】 本題給出了一個具體的情境,即對學校實驗室“注意事項”的某條表述進行評析。根據生活經驗和材料二的信息可知,實驗室"注意事項”在文體上屬于材料二中“科學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詮釋文等” 范疇,應“以使人理會事物的條理、事物的概況為目的”,應“拿明白做它的總目標”,應使用消極修辭。而題目給出的表述為“實驗操作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雖然較為形象地突出了謹慎的操作態度,但如何做到謹慎、如何確保安全、具體操作應注意什么等內容都未有效傳遞,事實上造成了材料二中談到的“假如用了華麗奇特的語言,又將使讀者分心于語言的外表,而于內里反不留心了”的后果。 八、暫時未考到的修辭方式 (一)語音變異 語音變異打破了語音規律,比如違反了聲韻調音準規律,把音讀錯;違反了語調規律,特別是語音停頓,該停的不停,不該停的停;等等。作為修辭現象,這些違反在對規律的顛覆中,蘊含著修辭價值。 違反音準規律稱為“訛讀”,常常用于表現說話者對事物的認知,文化水平等。如老舍《龍須溝》中,娘子批評王大媽:“對街面兒上的事,您太不積極啦!”王大媽回答說:“什么雞極鴨極的,反正我沉得住氣,不亂捧場,不多招事。”“雞極”與“積極”雖諧音,但義不同,仿“雞極”又生造出“鴨極”,更顯王大媽的無知可笑。 (二)詞語和詞義變異 詞語和詞義變異是打破詞語形式、語義等約定俗成的規則在特定語境中臨時變更詞語形式,顛覆詞語原有的語義,改變詞語的搭配對象等,達到修辭效果。 漢語中有一類詞叫離合詞,指的是詞語可分可合的現象。如“開會”可說“開了個會”“洗澡”可說“洗了個澡”。但不是所有詞都能離合,如“討論”就不能離合為“討了個論”“震驚”不能離合為“震了個驚”。而修辭意義上的離合,則將原本不能拆分的詞語臨時拆分,稱為“離合”修辭格。如徐坤《先鋒》中的“這也先鋒那也先鋒,都先鋒了,還先個什么鋒!”“什么都先鋒什么都先不了鋒”通過詞語的離合,嘲諷了20世紀80年代泛濫在中國藝術界的先鋒畫家,折射出特定年代的藝術亂象。徐坤犀利的調侃和諷刺經常利用詞語離合表現出來,有時將成語拆分,如《先鋒》中'雞皮和鴨皮也給叫得惶惶不安,總覺得自己從小到大沒下出過什么真格兒的蛋,沒能正兒八經地標一把新立一回異”;《熱狗》中“想想,自己不也曾站在16層的窗口上,遙望著巧克力大廈浮想并聯翩嗎?”成語“標新立異”“浮想聯翩”的離合,以對成語固定格式的破解表現了對人物的嘲諷。 (三)語法變異 漢語語法變異主要表現為語法功能的變異。語法功能包括組合功能和句法功能。語法變異就體現在對語法組合功能或句法功能的顛覆之中。 語法的組合功能或句法功能是由詞義、詞性等決定的。詞與詞的組合取決于詞義所反映的客觀現實,語言使用的約定俗成,詞與詞搭配的語法關系。如“吃面包喝牛奶”“吃”的對象是固體的,“喝”的對象是液體的。如果說成“吃牛奶喝面包就打破了約定俗成的組合關系。漢語程度副詞一般只能與形容詞及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組合,不與名詞組合,可以說“很美麗”“很想念”,但不說“很桌子”“很面包”,因為它打破了漢語的語法習慣。但在特定的語境中,卻出現了為修辭效果而突破語法組合關系的現象。張藝謀導演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震驚了全球,博得廣泛好評。當時“人民網”上有一個評價'很美麗很中國。”“很中國”突破了語法組合規則,卻概括了這場晚會體現出的中國元素、中國特色。 (四)邏輯變異 邏輯變異即在特定語境中,為了達到修辭效果,有意違反邏輯規律,以荒誕展示作者的話語目的。同一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這一規律反映在語言上則是語言形式與內容的約定俗成,但有時為了達到修辭目的,則出現了語言符號形式和意義的不對等,違反了現實基本規律,甚至有意混淆或偷換概念,造成了對同一律的突破。如: 1.現如今的種種刑法和刑罰,都是他老人家制定的。據俺的師傅余姥姥說,祖師爺殺人根本不用刀,只用眼,盯著那犯人的脖子,輕輕地一轉,一顆人頭就會落到地上。 ——莫言《檀香刑》 2.父親這輩子對他在娘腹中遭受的三拳念念不忘他也許一直仇恨已故的兄長狗崽。從一九三四年一月到十月,我父親和土地下的竹筍一樣負重成長,躍躍欲試跳出母腹。 ——蘇童《1934年的逃亡》 例 ①“殺人根本不用刀,只用眼”,顯然違背了殺人工具的客觀性,由此出現的后果“盯著那犯人的脖子,輕輕地一轉,一顆人頭就會落到地上”也是荒謬的。在這一描述中,“眼”的概念義被替換了,帶有了“殺人”的功能。夸張地表現了祖師爺作為劊子手的兇狠毒辣。例 ②父親在娘腹中曾遭受兄長狗崽的三拳,但作為胎兒,不可能知道此事,更不可能“念念不忘”。“我父親”“負重成長,躍躍欲試跳出母腹”,也有違胎兒的認知和行為。這一描寫違反了客觀現實的真實性,語句表述也違反了同一律,卻將父親未出生前的情景表現得具有神奇的魔幻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