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蠢?沒經濟基礎,卻想要真愛;沒有執行力,卻想要發財;精神不獨立,卻想要自由;沒有行動力,卻總愛思考; 沒接納自己,卻想別人認可;沒有進步,卻怕被別人代替;沒認清現實,卻空想未來;沒有明確的方向,卻抱怨努力沒用; 真正的智慧始于自我認知,而愚蠢,正是對自身無知的逃避。真愛需要責任和付出,而經濟是責任的物質體現。 劉震云曾說“世上三件最愚蠢的事,借錢時礙于情面未寫借條,等別人主動還;悶頭做事從不匯報,等老板主動提拔;對別人掏心掏肺,坐等對方感恩戴德。” 這些行為的共同點是,放棄主動權,被動等待,幻想他人會按自己的預期行動。殊不知,努力了叫夢想,不努力叫空想。 劉震云的舅舅是木匠,做箱子比別人多花三天時間,只因“打心眼里喜歡刨花的味道”。他甚至看到樹木就想“能否給姑娘做嫁妝箱”,這種將職業融入生命的熱情,讓他成為方圓幾十里最好的工匠。 愚蠢恰恰相反,沒有熱愛卻空想成功,沒有投入卻期待回報。劉震云高考前,在戈壁灘煤油燈下自學數學,復員后當教師仍堅持備考,最終,19歲成為河南省文科狀元,考入北大中文系,這不是天賦,而是“笨功夫”的勝利。 劉震云說:“主動的笨人,終將贏得智慧;被動的聰明,才是真正的愚蠢。” 沒經濟基礎,卻想要真愛:許多年輕人沉迷于“裸婚”或“一見鐘情”,結果卻發現,經濟壓力很快侵蝕了感情的基礎。 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能買來一切,等老的時候發現,確實如此,如果錢買不到的東西,努力也得不到。 這不是說窮人就不配擁有愛情,而是提醒我們“貧賤夫妻百事哀”,如果沒有穩定的基礎,愛情很容易被現實擊碎。 經濟基礎薄弱,生活壓力增大,情感矛盾激化,真愛難以維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沒有經濟基礎的愛情,如同沙上建塔。 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中指出:“生命只能倒著被理解,但必須正著被經歷。愛情可以拋開生活去談,但婚姻不行,因為婚姻就是生活。” 愛情是精神性的瞬間共鳴,而婚姻是制度性的長期協作。前者可以依靠多巴胺和想象力存活,后者卻需要資源、規則和忍耐力來維系。 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與賀秀蓮:他們的婚姻始于現實考量,卻在共同扛起磚窯、伺候病父、對抗饑荒中淬煉出深情。秀蓮臨終前那句“你笑,我跟著你笑;你流啥淚,我都替你抹”, 婚姻不是從此面對面,而是共同肩并肩。愛情是理想的羽翼,婚姻是承載羽翼的大地。唯有落地行走,才能抵達遠方。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強調:“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缺乏行動,計劃停滯,機會流失,財富夢想破滅。 發財不是靠運氣,而是靠持續的努力。如果你沒有執行力,卻總想著發財,這種空想,會讓人陷入焦慮和自責,形成惡性循環。 有些人總抱怨“機會不平等”,但實際上,機會只青睞那些敢于行動的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光想不做,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印度圣雄甘地曾說:“自由不是值得擁有的東西,而是值得成為的東西。” 自由,從來都不是別人賜予的,而是自己贏得的。精神不獨立,不可能獲得自由,自己沒有飛翔的翅膀,別人把你舉得再高,你也會摔在地上。 精神獨立意味著:價值判斷的自洽性,不依賴外部坐標定義自我價值;情感能量的自源性,能從內在獲得支撐而非一味索取;決策系統的自主性,擁有基于理性與價值觀的選擇能力。 束縛你的不是鐵鏈,而是你的思想。真正的自由,不是拆除監獄的圍墻,而是拆除心理的圍墻。真正的自由者,不是被別人舉到云端,而是在泥濘中長出翅膀,風停時不會墜落,風起時能飛往真正想去的地方。 我們生活在一個鼓勵“深度思考”的時代,但過度思考會變成拖延的借口。許多人沉迷于分析問題、制定完美計劃,卻從不邁出第一步。 劉震云說:“多一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作多情。不戀塵世浮華, 不寫紅塵紛擾, 不嘆世道蒼涼, 不惹情思哀怨,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中國古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你沒有行動力,卻總愛思考,那就像是在地圖上規劃路線,卻從不出發旅行。這種愚蠢會讓人停滯不前,甚至抑郁。 劉震云的外祖母,是黃河邊的割麥高手,三里長的麥趟子,她從不直腰一次。她的秘訣是:“只要扎下腰開始割,就不會直起來,因為直一次就會想直十次。” 這種“笨”背后,是極致的專注,和主動掌控過程的能力。 劉震云說:“自知,是遠離愚蠢最便捷的方法。蠢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懶而不自知,知而不能改,改而不能恒。” 若你想更深地看透人性的真相,推薦閱讀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該書自2011年獲茅盾文學獎以來,已被譯成3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14年,豆瓣上有10萬讀者打出9.1的高分。好書不貴,點擊下方即可獲得精裝原版。#我要上微頭條#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