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說,古人想做夢都夢不到“封侯”。其實不然,一旦被封,現(xiàn)實比夢還要好。想象一下,不用上班、自動收錢、有身份、有保護傘,還有一整套家族傳承機制。你不是爽,是直接封神。真有那么美?來看真相。 封侯到底值多少錢?先說一個人名:灌嬰。打過仗,立過功,被劉邦封為穎陰侯。這不是官,是侯。灌嬰不用上朝當值,也不需要巡查地方,他只要待在封地,看著幾千戶人家納稅就行。 在漢代,“萬戶侯”指的是一萬人家繳稅歸你支配。怎么收?每戶繳兩斛米或相當銅錢,每年就進賬兩萬斛。唐代市價一斛米值數百文,兩萬斛就是幾百萬銅錢。現(xiàn)在算換成人民幣,起步七位數。 這還只是糧食。封地能出什么,錢糧都算你的。比如某地盛產木材或鹽巴,你侯府就等著坐地抽稅。這一套,就是最早的“財產性收入”系統(tǒng)。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除了糧食,還有土地。有的封侯不直接收糧,而是吃地。給你十萬畝地,交給佃農耕種。農民租你地,你一年啥也不干,等著收租就行。 問題來了,這么多錢算不算官俸?不算。你要是又有官職,這些都不沖突。你可以既當三品大員,又是萬戶侯,雙份收入。你朝廷領工資,地方收稅。工資卡兩張。 按現(xiàn)在說法,封侯是身份、工資、投資三合一。如果換到今天,相當于你拿著公務員身份,擁有一個免稅地產項目,收益穩(wěn)定,還能傳給孩子。 能傳多久?世襲。只要你兒子別出大問題,皇帝批個文書,爵位繼續(xù)傳。收入照樣來,身份照樣掛。
侯爺的待遇有多浮夸?電視劇里經常有侯爺登場,一身錦袍,門口掛紅旗,車隊呼嘯而過。你以為這是導演加戲?不,這反而拍得保守。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古代人一旦被封侯,首先收到的是“誥命”。這是一種象征文件,用金字寫在絹帛上,皇帝親批,往你家送。接著,朝廷還會賜印章、賜服飾、賜車馬、賜宅邸。這是“上面”給的臉面,侯爺拿到手就得炫。 衣服不是隨便穿的。普通人只能穿麻布或棉布,顏色受限。侯爺可以穿五彩繡紋,金線銀線混搭,帽子上插羽毛、披風用狐裘、靴子是定制款。走在街上,百姓自動讓道,不是怕,是敬。 吃飯也不一樣。封侯有資格吃“宮宴”,每年節(jié)日、朝賀,都能受邀進宮。有酒、有羹、有烤鹿、有燕窩。平時在家,廚子不少于五人,菜單不少于十樣。糧食、鹽、油、醬,都有人專送。 出門還有排面。車不是驢拉的,是五馬大車,配儀仗、號角、護衛(wèi)。最夸張的是,前面有人舉“衛(wèi)道牌”,路人得讓開。如果遇到官員級別低于你,對方得下車打招呼。古代講“禮不下庶人”,可你不是庶人,你是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再看婚姻。侯爺娶妻,可以選宗室女子或名門閨秀。很多人家為了“攀侯門”,把女兒送來。你兒子找對象更容易,門生故吏搶著聯(lián)姻。不是看臉,是看爵位。 小孩讀書也有特權。叫“門蔭”,就是你是侯門子弟,入太學、考功名優(yōu)先錄取。你兒子作文寫得再差,老師也得客氣點評,“文思敏捷”。 侯爺死了,待遇沒結束。國家給辦喪,地宮級別,墓碑書“誥封某某侯”。還附贈守墓人員,家族名錄寫進《實錄》,傳世百年。 簡單說,你活著是人上人,死了是地上神。 看起來風光,背后也藏著不小的坑講了那么多好處,你可能覺得封侯就等于躺贏。但很多侯爺笑到最后之前,其實也摔了不少跟頭。 比如“食邑”這東西,看起來是穩(wěn)定收入,實則并不絕對保險。有人封了五百戶侯,結果碰上一年災荒,田地顆粒無收。朝廷不發(fā)補貼,百姓繳不起稅,侯爺自己貼錢維持府內開銷,連仆人都發(fā)不出薪水。到頭來,吃虧的是封爵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還有個問題,爵位雖然能世襲,但必須“有功可繼”。宋代就很講這個。如果你兒子是個混吃等死的廢柴,朝廷完全可以降爵,甚至取消傳承。歷史上不少侯爺到了三代,爵位就掉沒了。 朝代更替,是封侯制度最大的不確定性。明末那些封了侯的文臣武將,在清軍南下后紛紛“削爵收田”。有人抗爭被殺,有人被抄家流放,封侯帶來的榮光瞬間化為灰燼。 還有更慘的。有人靠戰(zhàn)功封侯,風頭太勁,引起皇帝猜忌。漢朝韓信封為楚王,不久被蕭何與陳平聯(lián)手設計,最終死在囚車里。皇帝給的爵位,皇帝也能收回,連人都一起收走。 再講講家族內部的問題。封侯之后,家族權力擴大,子弟內斗頻繁。有的為搶食邑,有的爭爵位繼承,打到朝堂外。你家封侯了,別人就會嫉妒,朝中敵人也會打你小報告。前腳吃酒賞詩,后腳就被告到臺前。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當個侯爺,其實也是一場長線博弈。你得平衡利益、控制風險,還得防著人事傾軋。這么看,封侯爽是真爽,但絕不是“封完就萬事大吉”。 這些真實的封侯故事,比小說還精彩不講概念了,下面直接上人名,看看到底誰封了侯,活得怎么樣。 劉邦創(chuàng)業(yè)團隊,蕭何是軍需、內政總管。項羽看不起他,說他“守城而已”。結果打完仗,劉邦封蕭何為“酂侯”,還排在所有功臣之首。蕭何沒驕傲,繼續(xù)管后勤、修宮殿、編戶口,一干到底。 他死后,兒子蕭祿繼續(xù)襲爵,家族傳了四代。你看他吃穿不顯擺,卻是最穩(wěn)的封侯贏家。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唐朝李靖,打過突厥、破過吐谷渾,武德年間立下汗馬功勞。李世民封他為“衛(wèi)國公”,賜宅賜車,退休后照常領俸祿,還能進宮給太宗出謀劃策。 唐代史官稱他“功高位顯、德亦不虧”,人設穩(wěn)如老城墻。他這一家,就算不當官,靠封地和朝廷養(yǎng)都能富過三代。 韓信靠軍事天才封為楚王,是漢初封侯最快的人之一。但他太高調,又犯了“功高震主”的忌諱。劉邦怕他造反,先降爵,再找借口囚禁。結果沒兩年,被呂后砍頭示眾,連個全尸都沒留下。 人們常說“功成不居”,韓信就是活生生的反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宋高宗曾準備封岳飛為“少保、鄂王”,但還沒等詔書下達,秦檜的“莫須有”三字就讓他進了風波亭。一代抗金英雄,沒等到侯府的大門,就被冤殺。南宋封侯制度重文輕武,岳飛的死,反襯了權力斗爭的殘酷。 明朝后期,李成梁、袁崇煥、孫承宗等人都被封侯。可惜他們碰上了一個爛攤子政局。朝廷多疑、黨爭嚴重、皇帝反復無常。袁崇煥剛被封“遼東侯”,隔年就被皇帝以“通敵”罪斬于市口。封侯成了死亡倒計時。 古代封侯,不是個虛名,也不是個保底獎。那是一整套制度設計,有甜頭,也有陷阱。 你贏了,侯府金門開,兒孫都吃香;你輸了,爵位一封,后面就是死局。別被“萬戶侯”幾個字迷住眼,背后那是一個王朝權力、利益、人情、斗爭的大棋局。 放到今天,你敢封侯嗎?真封了,你還敢笑出聲嗎? |
|
來自: 激揚文字 > 《分封諸侯/王候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