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享受文字帶來的無限力量 遇見鄒佩,遇見更多有趣的思想靈魂~ 主 編 | 鄒 佩 編 輯 | 何雨亭 ![]() 那盆叫“我們”的長壽花文/婧瑜 我的長壽花開花了!竟是少見的黃色,不似春日連翹那般明晃晃的張揚,亦非秋菊那種帶著霜氣的深黃,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暖黃——像揉進了半勺陽光的蜂蜜,柔和得近乎謙遜,卻又在指尖劃過花瓣時,觸到一絲不肯折腰的韌勁。 ![]() 它的花瓣小巧玲瓏,攢聚成團,葉片呈深綠色,肥厚而豐腴,邊緣圍著細密的鋸齒。陽光下,葉片油亮翠綠,更襯得那花黃得溫煦,仿佛日光沉淀下來的薄薄釉彩,美不勝收。 回想起與長壽花的初遇,是在一年前。那時,我剛換了新的辦公桌,總覺得桌面空落落的,便臨時起意去逛花市。店主正忙著挪動一棵兩米高的發財樹,“哪種花好養活?”我問。她隨手一指角落里的一個白色塑料包裝袋,說:“那個花耐活,只要溫度合適,春夏秋冬都能開花,花期還長,想起來了澆點水就行?!?/span> 帶著幾分好奇,我輕輕打開包裝袋。一簇穿著綠色外衣的花骨朵率先映入眼簾,我仔細數了數,每簇竟有十幾朵之多,而這樣的花簇足有八九個,挨挨擠擠,正爭先恐后地探著頭看,活像一群調皮可愛的小娃娃。再加上那絲絨般的葉片,滿是蓬勃的生命力,頓時讓我心生歡喜。當得知這是長壽花時,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 把長壽花擺在辦公桌上后,起初我每天悉心照料。沒過幾天,它那密密匝匝的葉子和花苞都舒展開來。漸漸地,有的花苞依然怯生生的,像攥緊的拳頭;有的半開著,花瓣微微張開,猶如少女的舞裙;還有的完全綻放,盡情地舒展著花瓣,在陽光下翩翩起舞。 ![]() 然而,隨著我忙于給學生做賽前輔導,對長壽花逐漸疏于管理。它起初還會偶爾發些新芽,后來卻慢慢枯黃萎去。等我發現時,它已由最初的繁茂變得奄奄一息。就在這時,學生們主動請纓:“老師,不如你把花放在教室里,我們幫你照顧它。” 就這樣,孩子們開始輪流照料這盆長壽花,每周按時給它澆水、曬太陽。奇跡般地,在一個周六的清晨,它重現生機,冒出了一個米粒大小的嫩芽。這抹新綠在枯黃的枝葉間那么鮮活奪目,讓人欣喜不已。 如今,在深綠肥厚的葉片簇擁下,黃色的花朵宛如一團團被枝葉小心捧住的、凝固的日光,溫暖而明亮. “給它起個名字吧!”我提議道。 “就叫'我們’!”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清風從紗窗悄悄鉆進來,輕輕拂動花瓣。我忽然明白,這花之所以長壽,不只是因為它頑強的生命力,更是因為每個澆水的清晨,每次轉盆的午后,每雙悄悄探望的眼睛,把零散的時光織成了綿長的花期。 ![]() 此刻,它在陽光下舒展的花瓣里,藏著的何止是夏天,還有三十七雙稚嫩的手,一起托舉過的那一抹生機盎然的綠意。 END 主編簡介:鄒佩,1990年2月出生于西安。作家、編劇、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校外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東坡外國語學校指導專家、鄒佩國文教育創始人、資深寫作課講師。專注寫作十六年,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中國青年作家報》《中國文化報》《精神文明報》《山西晚報》《西安日報》《西安晚報》《文化藝術報》《渭南日報》《讀者》《意林》等報紙雜志。多篇文章、短視頻閱讀量/播放量10萬+/50萬+。舉辦百場發布會、講座等,均有各大央媒報道,如《新華社客戶端》《人民日報經濟周刊》《人民日報社中國城市網》《央廣網》《新京報》《中國網》等。 2018年,出版散文集《青春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行走》(長江文藝出版社);2020年,出版散文集《明天更好》(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長篇小說《長安宴》簽約上架微信讀書等平臺;2025年5月,主編的《寫作范例指南:鄒佩寫作課百篇報刊文精選》(北岳文藝出版社)全國公開出版發行。其作品多次獲得省級及國家級獎項。 2018年12月,榮登中國出版集團發布的“2018年中國90后作家排行榜”第59 名; 2020年12月榮獲“第五屆全國青年散文大賽優秀獎”; 2022年5月,榮獲西安市文聯西鐵文研會“新書優秀獎”。 創辦的“鄒佩國文教育”文學寫作品牌,帶領來自全國及海內外熱愛閱讀和寫作的數千名學員,在各級報紙雜志上公開發表文章萬余篇文章,出版書籍近20部。倡導文章有思想、有深度、有高度,用文字傳遞向上的力量,深受讀者喜愛。 |
|
來自: 作家鄒佩zoupe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