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將領下枝龍男少將,曾以第2獨立守備隊獨立步兵第8大隊長、第8國境守備隊第4地區隊長、第一一零師團步兵第139聯隊長和第六十三師團步兵第66旅團長參加了侵華戰爭,日本戰敗投降后,率領所部在奉天(今沈陽)向蘇軍繳械投降。 ![]() 下枝龍男 下枝龍男(1892—1953)是日本廣島縣人,1892年9月23日出生,1914年5月28日畢業于陸軍士官學校第26期步兵科,與栗林忠道、大野廣一、木下勇、影佐禎昭、和知鷹二、花谷正、山縣武光、岡崎清三郎、岡本德三、大內孜、宮崎繁三郎、雨宮巽、中永太郎、若松只一、平野儀一、落合甚九郎、谷口春治、正井義人、安部孝一、石川忠夫、梨岡壽男、田中隆吉、服部尚志、牧野四郎等人同學,同年12月25日晉升步兵少尉,此后不曾考入陸軍大學校。 ![]() 陸軍士官學校 下枝龍男早期經歷不詳,1937年8月2日晉升步兵中佐,1939年3月9日被調到了日本關東軍,出任第2獨立守備隊獨立步兵第8大隊長,該大隊下轄4個步兵中隊,兵員總數為834人,任內頂頭上司為第2獨立守備隊司令官三浦敏事和野副昌德。 第2獨立守備隊是于1933年12月1日編成的,司令部設在新京(今長春),負責偽滿洲國中部地區的防衛,管轄范圍包括吉林省、興安南省等地區,歷任司令官分別為佐藤三郎、尾高龜藏、小松原道太郎、三浦敏事、野副昌德、池田直三和伊集院兼信等。 ![]() 日軍進山討伐抗聯 1940年1月2日,下枝龍男被調任第8國境守備隊第4地區隊長,該國境守備隊是1938年7月進駐海拉爾地區的,司令部就設在海拉爾,承擔著海拉爾要塞幾個主要陣地的守備與防御,也是當時日本關東軍8個國境守備隊中兵力最多的,尤其是火炮等重武器裝備也是最強的,共下轄5個地區隊,下枝龍男是五個地區隊長之一,任內于1941年3月1日被晉升步兵大佐。 ![]() 要塞陣地上的日軍 1942年8月1日,下枝龍男被調到了華北方面軍,接替長嶺喜一出任第一一零師團步兵第139聯隊長,其與師團長林芳太郎中將是同日赴任的,時任參謀長為中村三郎中佐,步兵團長(即步兵指揮官)為白瀧理四郎少將,該師團當時駐屯在河北石家莊地區擔任警備與作戰任務,而主要交戰對象為晉察冀根據地的八路軍所屬部隊。 1943年6月10日,由末永光夫繼任參謀長,1944年初,該師團野炮兵第110聯隊被縮編為炮兵隊,其野戰作戰能力被大為削弱,當年3月被編入日軍第十二軍作戰序列, 同年4、5月間,第一一零師團參加了“豫中會戰”。 ![]() 進攻中的日軍 該戰役是“豫湘桂會戰”之第一階段,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集結了15萬多兵馬向豫中發起進攻,第一一零師團與藤岡武雄的第六十二師團協同進攻中國守軍第八十五軍,突破該軍防守的邙山頭陣地后,先后攻陷了廣武、泗水、滎陽和密縣等地,此后又先后攻占了偃師、漯河、確山、遂平,在徹底打通平漢鐵路后直逼洛陽,致使洛陽于5月25日失陷,此戰中方失城達38座之多。(林海青蛙原創首發,抄襲搬運洗稿可恥) 1945年3月9日,下枝龍男接替佐久間盛一少將,升任第六十三師團步兵第66旅團長,該旅團被部署在河北保定駐屯,下轄獨立步兵第77大隊、獨立步兵第78大隊、獨立步兵第79大隊和獨立步兵第137大隊,而同師團的步兵第67旅團則被部署在北平駐屯,其時第六十三師團長為岸川健一中將,參謀長為佐藤貞二中佐,該師團是以獨立混成第6旅團和獨立混成第15旅團為基干,于1943年5月1日在北平編成的。 ![]() 轉進中的日軍 1945年5月30日,日軍第六十三師團被緊急調往日本關東軍,承擔防御蘇聯的警備與作戰任務,在該師團轉進途中,下枝龍男于6月10日被晉升陸軍少將,當該師團各路兵馬抵達奉天(今沈陽)駐屯時,已經是6月至7月間了,被編入日本關東軍第三方面軍第四十四軍作戰序列,同年7月26日,由永井浩一大佐繼任該師團參謀長。 蘇聯向日本宣戰之后,蘇軍兵分三路進攻中國東北,面對滾滾而來的蘇聯裝甲兵團和蘇軍的強大攻勢,日本關東軍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只能不斷向新京(今長春)和奉天(今沈陽)周圍收縮兵力,日本天皇裕仁最終被迫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所列全部條款,并于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時發布了《終戰詔書》。 ![]() 日本天皇發布《終戰詔書》 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等日酋,在集體聆聽《終戰詔書》之后,于8月16日召開緊急會議,山田乙三在聽取屬下意見后最后決定:“既然圣斷已下,本軍只能尊奉圣旨,全力以赴終戰。”并于8月18日下午,向日本關東軍所屬部隊下達了向蘇軍投降的命令,而第六十三師團奉命于次日在奉天(沈陽)向蘇軍繳械投降。 投降后的日本關東軍官兵都成為蘇軍的俘虜,并被押解蘇聯西伯利亞戰俘營關押并服勞役,日軍高級將領們并沒有被特別優待,而是與普通士兵一樣,被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 被蘇軍俘虜的日軍 1950年7月,蘇聯政府在中俄邊境口岸綏芬河鎮,將一批日本戰犯移交給中國政府,這批戰犯共有969名,第六十三師團長岸川健一名列其中,這些戰犯是從綏芬河乘坐火車被押解至遼寧撫順的,被集中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中國政府的監管勞動和思想改造。 ![]() 蘇聯移交中國的日軍俘虜 至于下枝龍男是否在這批移交戰犯當中,尚未見到詳細史料證實,其死于1953年11月23日,死亡地點不詳,其軍旅生涯不曾獲得任何等級金鵄勛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