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點穴防身術 鶴翔莊氣功是先天混元氣功的一步功,包括五節動功、八個對癥治療功、鶴游步功、開智明目功和站樁自發功。 ![]() 鶴翔莊氣功主要作用是疏通經絡、開闔穴位、治病健身、平衡陰陽、調和氣血、達到人體小宇宙的和合。 在習練時要求掌握“圓、遠、軟、連、柔、樂”和“意到氣到,氣到力到,意氣行統一”的原則,達到存心養性和明心見性。 自在氣功是先天混元氣功的二步功。 包括心法六字訣、自在頭面功、自在靜臥功、自在靜坐功。 二步功的主要作用是蓄氣養神、培元固本,經過長期修煉,在三才合一、中脈通頂的基礎上,使人體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和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秘法內功是先天混元氣功的三步功。是趙金香老師因人施教,心傳口授,以心傳心,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傳有愿、有緣之士。 鶴翔莊氣功強調“功'德’為先,重'意’鍛煉”,注重心神修養和精神修養,強調“功德修養”是修煉高功能所必需的。該功法以“得氣快、疏通經絡快、治病見效快、激發功能快”為特點,強調“自發功”和“自發自收”,功效顯著。 鶴翔莊氣功動作柔和,注重內外兼修,強調形神合一,動作設計注重通陰陽、疏經絡、開穴位,動靜結合,動靜相兼。 鶴翔莊氣功被國家體委定為“六大流行功法之一”,并被推廣為“優秀健身氣功”,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 鶴翔莊氣功的“自發功”是指一種不具有固定動作套路的動功養生方式,其肢體動作由體內真氣自然推動產生,不受主觀意識控制。 這種功法強調動作由真氣推動、不受意識控制,并能夠疏通經絡、治療疾病。在鶴翔莊氣功中,自發功是其一大特色,被認為是祛病理疾的高明醫生,是查病治病的捷徑和激發人體潛能的一把金鑰匙。 鶴翔莊氣功的功效及作用注意氣功調息。 調息就是深呼吸。吸氣時,心氣會減少一點。 長呼吸意味著呼吸更長,腎精會增加一點。 根據勻稱細長的吸氣,心腎相交。 這種情況在第三節特別確立。 比如“三蹲三起”,下蹲規定小腿、大腿、上半身各90度。 這個動作很難做到,吸氣一定要加重才能做好。 心腎相交對于發展智慧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鶴翔莊的氣功規定是肯定的,但調息運動貫穿姿勢。 第一節通地合陰,呼吸一定很困難,起床時,呼吸一定要深一些,所以心氣也會下降。 第三節也是如此: “三起三蹲”很累,最后一次一定要深呼吸,這樣肺的作用就會得到改善,肺的功能也會得到增強,這對心臟的供血非常重要。 鶴翔莊氣功融合了中醫、道家思想及傳統氣功理論,強調“天人合一”和“形神兼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鶴翔莊養生氣功以“德”為先、注重“意”與“心”的修煉,強調科學性與安全性,具有獨特的功法設計和廣泛的實踐效果。 氣功通陽點穴療法 氣功通陽點穴療法的基本方法是運功點按背部俞穴。 督脈通行于脊柱正中,脊柱左右旁開各1寸半為足太陽膀胱經,此經上有十七個俞穴與胸腹各臟腑相應,如厥陰俞通心包絡,膽俞通膽等。 此經再向外旁開各一寸半,為足太陽經的另一支脈、上有魄戶、魂門、神堂等穴。 運用氣功通陽點穴療法治病時、可根據病邪所犯臟腑,在相應俞穴上點治。此外、還可配募穴和其它俞穴。 募穴是臟器之氣通向胸腹部的相應穴位,如心包經募穴為膻中,胃經募穴中院,三焦募穴石門,膽腑募穴日月等。 如心包病出現胸悶,心悸時,可取俞穴厥陰俞和募穴膻中配治;胃病出現胃院痛、食欲差時,可取胃俞配中院點治、余皆類推。 由于患者的病痛往往是多種臟腑病變的綜合反應,所以在點治時還要配合其它穴位,如心絞痛可加點內關、間使、神門、通都、通里等穴;胃腸病患者止痛加點足三里、內關、嘔吐加點天突、內關、腹脹加點氣海、天樞、陰陵泉等穴。 氣功通陽點穴療法異于一般點穴法的關鍵,是在點穴的同時發放外氣。 治療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自然呼吸,保持心緒平靜。 醫者運經氣從腳、腿、身軀到上肢后,經手腕直達中指食指末端,以按、點、叩、摩、推、運等手法,施于患者背部相應穴位。 施術過程中、應隨時觀察患者神、色、形態,并令患者放松、入靜、休察氣感。 醫者親切的態度,熟練的手法,病者會產生涼、暖、酸、麻、觸電等特殊感覺。當經氣疏通后,患者有時會出現不自主的運動。 每次治療 20分鐘左右。 練 氣 法(吐納法) 練氣法,亦即吐納法、呼吸法,有六個步驟。 練功者需根據自己的身體強弱,體態陰陽來適當掌握練功進度。 (一)咽氣法: 張口吸氣,卷舌,將口中氣聚成團,如咽硬物,直入丹田。 (二)文吸法: 在咽氣后,閉口,舌抵上腭,以鼻漸漸吸氣,輕輕悠悠送入丹田。 (三)武吸法: 咽氣后,口微開、閉齒,卷舌,以口吸氣、然后輕輕悠悠將氣沉入丹田。 (四)沉氣法: 與武吸法同時,以口吸氣時足跟提起;沉氣時借上身之沉勁使足跟著地,使氣沉得更深。 (五)轉睛法: 此法又稱瞳子功,雙目左轉50圈,右轉 50 圈,左右橫掃 10次、上下直掃 10次. (六)吐氣法: 在舌抵齒,漸漸吐氣、越慢越好。吐時略用力,收腹,將氣吐盡。 以上六法可以同時練,也可以分開練,不必強求一致。初練時若有不適,也可停幾天再練。 ![]() 練習中氣不順、可隨意呼吸。求速硬練,易出偏差,若熟練后,必須一次練完,唯文吸法與武吸法可根據身體強弱,先練其中一法。 呼吸時,最好配合動作、動作可自由選擇。 |
|
來自: 郭建強eff9hycr > 《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