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分的聰明用上七分就行了,剩下三分留給兒孫吧;如果十分聰明都用盡了,那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遠了講會殃及子孫后代,近了講會誤了自己。 高尚的君子以高尚為樂,卑鄙的小人自甘卑鄙。 好學的人即使是平民之子,將來也可以做大官;不好學的人即使是公侯之子,日后也會落魄成為平民的。 愛惜錢財,就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庇護子女的缺點,就無法向老師好好學習。 能背誦并弄懂前代圣賢們的文章的人,就能考中成為新的舉人。 人在倒霉時即使足不出戶,也會禍從天降。 如果凡事做到問心無愧,就不怕日后有災難來臨。 只有和和氣氣地去對待周圍的人,才能過上安穩日子,經常打打罵罵哪會有太平日子可過呢? 【解讀】 中國人有句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聰明而過度自信,過度張揚以致把事不準處事不當而遭遇失敗或打擊。三國中的楊修之死其實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范例。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耍小聰明,投機取巧,游戲人生,那到頭來只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會成為生活的失敗者。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可見,做君子縱然境遇不好,內心卻是坦然的,所以“君子樂得做君子”。而小人呢?他們心機費盡,四面討好,縱然體面上好,內心卻是憂慮終日,所以說“小人冤枉做小人”。 學習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金鑰匙,無論有什么樣的宏圖大志,也不管以后會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都要從眼前做起,從學習中獲得真知。財富固然可以繼承,但是總會有用盡的一天;知識不能遺傳,但是可以受用終身。 “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這句賢文是說:愛惜錢財,舍不得投資,就不會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庇護子女的缺點,就不要讓他拜師受教。現在一些父母為了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資源,舍得投資的傳統得到了發揚。但還是有許多父母溺愛孩子,容不得別人批評,有的把孩子的缺點也會當成優點。如果老師批評孩子就不樂意,甚至要跟老師理論。但是,玉不琢不成器,總是生活在父母羽翼保護下的小鳥同樣不能展翅高飛。若想讓孩子在身體、智力和心理上都健康發展,就不能包庇、袒護他們的缺點。 常言道“禍福無常,唯人自招”,榮辱禍福并不會無緣無故加在任何人身上,大多都是世人自己招致的。當然,“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的偶然事件也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畢竟“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災難也不會無緣無故降臨到一個人的頭上。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不必驚慌,追本溯源找出癥結的所在,并從容地解決才是明智之舉。如果平時沒有做過什么昧良心的事,就更加不必驚慌失措,自己問心無愧就不怕面對考驗。 常言說得好:“只有和氣去迎人,那有相打得太平?”想要獲得太平安寧的日子,首先需要保持一顆祥和寧靜的心,只有心境平和的人才能避免與人發生爭執,沒有了爭執生活自然安寧。 |
|
來自: 昵稱503199 > 《馮一楠閑話增廣賢文+平醬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