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歲月荏苒念恩情,千里尋親終相見 全國解放后,莊新民跟著部隊南下,后來被分配到上海公安局工作。他從一個年輕的戰士,成長為一名干練的干部,可他心里,始終惦記著沂蒙山區的明德英夫婦。他知道,沒有他們當年的救命之恩,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剛到上海的時候,工作很忙,莊新民每天都要處理很多案件,可他還是抽出時間,托人去沂蒙山區打聽李開田和明德英的下落。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也不暢通,托的人跑了好幾次,都沒有消息。莊新民心里很著急,生怕他們出了什么事。 直到1952年,土改的時候,莊新民托的一個老鄉終于帶來了消息——李開田和明德英還活著,他們分到了一塊田地,日子過得還算安穩,那個當年的嬰兒,也已經長大了,在村里的小學讀書。 莊新民聽到消息,高興得一夜沒睡。他立刻給老鄉寄了錢,讓他轉交給明德英夫婦,又寫了一封信,信里詳細說了自己這些年的情況,還說希望能接他們來上海住。 沒過多久,老鄉就回信了,說明德英夫婦收到了錢和信,很高興,可他們舍不得家里的田地,也舍不得村里的鄉親,不愿意去上海。莊新民沒有強求,他知道,那片黃土坡是他們的根,他們離不開那里。 從那以后,莊新民每個月都會給明德英夫婦寄錢,逢年過節,還會托人給他們帶上海的特產——大白兔奶糖、的確良布料、上海產的雪花膏。他還會定期給他們寫信,告訴他們自己的生活,問他們家里的情況。明德英雖然不會寫字,可每次收到信,都會讓兒子讀給她聽,然后讓兒子代筆回信,告訴莊新民他們一切都好,讓他不用擔心。 日子一天天過去,莊新民從一個年輕的干部,慢慢變成了頭發花白的老人。1985年,他退休了。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行李,買了去沂蒙山區的火車票——他要去看看那對闊別了四十四年的救命恩人,他要兌現當年的承諾。 火車顛簸了十幾個小時,又換乘汽車、拖拉機,莊新民終于回到了當年的李家村。村子比以前變了很多,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泥濘的小路也變成了水泥路,可那棵老槐樹還在,樹干上的彈痕依舊清晰。 莊新民憑著記憶,找到了村西頭的那間房子,可房子已經換了主人。他向村里人打聽李開田和明德英的下落,一個老鄉告訴他:“李開田老漢前幾年走了,他老伴明德英還在,現在跟著兒子過,就在村東頭?!?/span> 莊新民心里一沉,雖然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天,可聽到李開田去世的消息,還是忍不住難過。他按照老鄉指的方向,快步走到村東頭,看到一間寬敞的磚瓦房,院門上掛著紅燈籠。 他深吸一口氣,推開了院門。院里,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正坐在椅子上,曬太陽,手里還拿著一個紅繩編的平安結,正是當年他見過的樣式。老太太的臉上布滿了皺紋,眼神也有些渾濁,可莊新民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這就是明德英! 明德英聽到動靜,抬起頭,看到一個陌生的老人站在院門口,眼里滿是疑惑。莊新民快步走到她面前,“撲通”一聲跪了下來,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娘!我回來了!我是新民啊!當年您救的那個八路軍戰士!” 明德英愣住了,她看著莊新民,又看了看他手里緊緊攥著的那個舊平安結——那是當年她送給莊新民的,他竟然還帶著!她突然激動起來,嘴里“咿咿呀呀”地喊著,伸出顫抖的手,想要摸莊新民的臉。 “娘,是我,我是新民!”莊新民握住明德英的手,她的手很涼,布滿了老繭,卻依舊溫暖?!拔覍Σ黄鹉@么多年才來看您,李大叔他……” 明德英搖了搖頭,眼里也流出了眼淚,她比劃著,告訴莊新民,李開田走的時候很安詳,臨走前還一直在念叨他,說他一定會回來的。 這時,明德英的兒子走了出來,看到眼前的情景,愣住了。明德英趕緊拉著他的手,比劃著介紹莊新民,兒子這才明白,眼前這個老人,就是母親經常提起的那個八路軍戰士。 “莊叔叔,您可算來了!我娘這些年,經常跟我們說起您,說您一定會回來的。”兒子一邊給莊新民倒茶,一邊說。 莊新民看著明德英,心里滿是愧疚。他知道,自己欠這對夫妻的太多了,這輩子都還不完?!澳?,跟我回上海吧,我照顧您,讓您享享清福?!彼麑γ鞯掠⒄f。 明德英看了看兒子,又看了看莊新民,點了點頭。她知道,這個當年她用乳汁救活的戰士,不會讓她受委屈。 (撰稿:譚福欣) 小編點評:這段跨越戰火與時代的恩情故事,閃耀著人性最純粹的光輝。明德英夫婦用最樸素的善良詮釋了“軍民一家”的深刻內涵,而莊新民用四十四年的守望踐行了“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既是沂蒙精神的具體寫照,更構建了一個關于恩情與承諾的永恒價值坐標,讓世人看見戰火中的人性溫度與時間無法磨滅的道義力量。 |
|